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那一年,是1995年,时值晚秋。

那一年。处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并不平静;在时间的流动中,发生了很多值得纪念的大事。

那一年。原南通工学院的菁菁校园里,同样并不平静;因为,莘莘学子中间悄然激荡着一股爱的暖流。一个大大的问号,悬挂在全院老师和同学的心中:谁是莫文隋?他(她)何以多年坚持隐姓埋名资助一个家庭贫困的女生?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莫文隋”给石洪英同学的信

“我觉得,这个莫文隋有着鲜明而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很好的新闻题材。”沙银芬说,“当然,当时还不可能想到,莫文隋最后会成为一座熠熠发光的时代标杆!”

沙银芬挖啊挖、写啊写,磨啊磨、改啊改,数易其稿,最终写了一篇稿件,寄给了刚刚创刊不久的《江海晚报》。

《莫文隋,您究竟是谁?》次日在晚报头版头条刊出,引发全城热议。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1995年,《江海晚报》的一则报道引起全城热议。

“此后,我和众多新闻界同仁又苦苦追访,终于找到了莫文隋。这个被追寻多年的南通好人,就是后来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火炬手、原南通工学院副院长汤淳渊!”最终的确认者,是汤淳渊朝夕相处的老伴,她无意中看到莫文隋信封上的字迹,一眼看出:“这字,是我家老汤的字,不会错!”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莫文隋”原型汤淳渊

后来,莫文隋成为南通精神文明现象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典型人物;后来,莫文隋成为南通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支援西部“暖冬计划”。(资料图)

作为一个经历过雷锋年代、浸润雷锋精神的老一辈学者,汤淳渊从不把雷锋看成高高在上的“精神符号”,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付诸实际、点滴践行。23年以后,回望此事,沙银芬仍感慨万千:“一个人能淡漠名利如此,只行善、不张扬,试问世间几人能做到?”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莫文隋”群体宏慈助学。

令人欣慰的是,汤淳渊老人当年热心助人不留姓名所引发的“群体效应”,在通城引领出一个又一个“莫文隋”式人物,在由南通精神文明建设无数楷模构成的熠熠星空中,闪烁着分外迷人的道德光芒!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这个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内容

请于应用市场下载“濠滨”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