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打技术牌,华米OV谁在搞真的,谁在玩噱头?

都打技术牌,华米OV谁在搞真的,谁在玩噱头?

经历乐视手机崩盘、魅族手机内讧、金立手机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事件后,国产手机行业洗牌快速而残酷,原本的价格战、渠道战、营销战,已经不足以支撑手机厂商的增长,技术战成为新的竞争赛道。

“不做创新一定会死掉的。”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OPPO、vivo,国产手机厂商高层都对眼下的市场形势有着清楚的认知。

于是,进入2018年以来,AI、拍照、全面屏、解锁、芯片……几乎每家厂商的旗舰手机都开始主打技术牌的,希望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产手机技术为王的手机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从“吓人”开始

国产手机技术水平如何?几大手机厂商主动给自己贴了标签——“吓人”。

这个标签最早出现在今年4月份的华为P20媒体采访会上,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向媒体透露,今年有个“很吓人的技术”要推出;到5月底,为了给荣耀新机发布造势,余承东和荣耀总裁赵明又先后在微博上表示,荣耀10将率先使用这项“很吓人的技术”。

这个宣传点随后在业界成为热点话题。小米总裁林斌也在微博上放言,小米8也将有“‘非常吓人的技术’,一页纸都写不下了,怎么办?”

随后,联想手机也来凑热闹,在微博发布一张海报,上写“别害怕,吓人的东西都是联想出来的。”更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喊话OPPO、vivo也来一波“吓人”。

宣传热度过后,谜底揭晓。应用于荣耀Play“很吓人的技术”是图形处理加速技术GPU Turbo,它能让手机性能提升60%,功耗降低30%;而小米8“非常吓人的技术”则是探索版国内首发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压感屏幕指纹识别、透明玻璃后盖;联想Z5认为自己“吓人”卖点在于“粒子技术4TB存储空间”等。

噱头都很足,不过大约是前期宣传用力过猛,厂商们“吓人的技术”发布后,市场和消费者的反应有些一言难尽。

对于华为的GPU Turbo,“玄乎”“不明觉厉”“看不懂”是主流反应;小米8全场发布会下来普遍反映“并未被吓到”;而联想Z5发布会结束后,联想手机中国区业务负责人常程的微博下新增1000多条评论,充斥着失望。

各说各话

到底什么技术才是国产手机需要的?各家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具体来说,它是在不断探索包括芯片在内的底层架构技术基础上,让更多的华为手机用户使用云服务,通过云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形成消费者的口碑认可。

“只有这样,等到下一次手机发布或手机销售时,用户才会更愿意选择华为的手机。”张平安说。

与华为较劲最狠、发力搞技术要属小米了。对于小米技术的发展,“黑科技”“虐iPhone”“虐三星”是常挂在小米创始人雷军嘴边的话术。再看小米今年发布的几款产品,尤其是最新发布的小米8,似乎更印证了小米“技术创新向苹果看齐”的这一特点。

沈义人则直言,“所谓的技术竞争它拼的是对用户的思考理解。”他认为,这才是这个时代大家拼的真正的关键因素,而不是所谓单纯的技术。

沈义人所说的OPPO对用户的思考和理解,更多是基于其在续航、快充、拍照等方面的技术投入

,而这些正是从R7起,OPPO逐步晋升国产手机一线的主打特点。

vivo对技术竞争的理解则是,“不能在苹果的老路上走”,不想再坐等产业链创新,主动引领市场技术发展。

一位国内手机厂商的供应链负责人透露,今天国产手机的强大,本质上还是背后供应链一起竞争的结果。

变味的技术之争

就目前各家的技术路径下,在比较孰高孰低之前,各家看待技术的格局似乎更值得审视、重视。尤其在“吓人的技术”演变成抱团营销之后,这场技术竞争赛就变了味道。

就“吓人的技术”发起者华为来说,华为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属于具备芯片研发优势的一家,此次能够在GPU方面取得进展,的确值得庆贺。

但问题在于,华为的“技术派”优势在市场上并不讨喜,以至于消费者很难理解GPU Turbo究竟是什么,很难想象除了游戏它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这种用户认知和需求与手机厂商技术之间出现鸿沟,对手机出货可不是好事。

林斌在微博上把小米8夸上了天,就产品来看,虽然技术上的确有不少创新,但从“像素级复制”iPhoneX的外形来看,小米的创新终究没摆脱苹果的阴影。甚至有业内人士讽刺拿着小米8的雷军“好像一个果粉。”

至于OPPO、vivo,不可否认,这次两家不走营销风是个大进步,在屏幕、解锁、摄像头等局部“通俗易懂”技术上的探索也的确圈粉不少,但在核心底层软硬件以及云服务方面依然是“老大难”,缺乏深层次的硬技术成果

“好不容易国产手机有且表现出技术竞争的强烈意识,但终究还是用营销时代的方法去树立新形势下的技术形象,有些可悲。”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评价道。

在他看来,随着国产手机产品再度升级,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技术创新本身已然成为自带流量的营销。每家的技术发展路径不能强求一致,但一个通用的法则是,销量总是伴随着好产品随之而来。

至于那些本末倒置,欲图以营销手段树立技术形象的企业,市场必将、或是已经狠狠地惩罚了它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