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膜性肾病神秘的面纱

俞雨生点评

膜性肾病很神秘,神秘就在这个过去是中老年人得的病,现在患病年龄越来越轻;一旦得了膜性肾病,大量蛋白尿难以转阴也让人觉得很神秘。是什么原因让膜性肾病这么难治一直是广大专业大夫关注的重点,更是肾友们关注的话题。有很多肾友给我留言,要求听到关于膜性肾病的介绍,近期我就从几个方面扒一扒膜性肾病,让这个神秘的肾病变得亲民一些。其目的是提高大家对膜性肾病的认识,有助于预防及规避这类疾病。

揭开膜性肾病神秘的面纱

今天起我们陆续撰文,分别从基础和临床角度专门介绍膜性肾病,一层层剥下它神秘的面纱。

1、膜性肾病是个什么样的病?

2、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3、膜性肾病怎么治?

一. 膜性肾病是个什么样的病?

揭开膜性肾病神秘的面纱

膜性肾病是一组非常独特的肾病类型。说它独特,是因为它往往只好发在中老年阶段,尤其是油腻男;其次此类病突出表现大量蛋白尿,浮肿等典型肾病体征;膜性肾病的发主要集中在肾脏的过滤膜上,由于滤膜受损导致其孔径增大,原本体内漏不出来营养物质都可以由此流出体外,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最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膜性肾病体内存在诱发病因,如慢性感染、药物、肿瘤等等。。,有些人虽然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诱因,但有些诱因可能处在隐蔽状态,现有的检测手段暂时无法识别。一旦膜性肾病的发病诱因被你发现它并能及时控制(如乙肝、甲状腺疾病、药物、肠道肿瘤),很多患者的病情可以自发改善或趋于缓解。

揭开膜性肾病神秘的面纱

从发现机理的研究上也发现膜性肾病与其它类型的肾病不同,相当一部分膜性肾病的患者是由于自身的免疫识别系统出了问题,体内的免疫抗体由于识别系统故障,直接对自身肾组织细胞中的一些成分产生的攻击,其特点就是在肾组织滤膜内形成一种原位免疫复合物,后者引起肾组织炎性反应造成肾组织结构发生损害。所以膜性肾病的病理损害也非常独特,其病变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血管过滤器上(肾脏的肾小球基膜上),病变导致人体过滤器滤孔孔径增大,原本人体内漏不出来营养物质全都经受损的过滤器流出体外了,这就可以解释临床上为什么膜性肾病的患者大多都合并有严重的蛋白尿了这一独特的现象(图1)。目前,医学界对此一环节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力图尽快解开这一迷团。

揭开膜性肾病神秘的面纱

图1.(肾脏的滤膜孔径变大,不该漏出的蛋白质全跑到尿液里了)

近些年来,关于膜性肾病的迷团正在被逐渐打开。已有的研究发现,很多膜性肾病患者的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抗体,医学上称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这种抗体可以与自身肾组织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引起自身肾组织的毁坏。现在医学界关心的问题是膜性肾病患者这些抗体是人体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产生的?如果是先天存在的,那么它与基团遗传有关吗?如果是后天获得的,那么哪些原因可以触发这些抗体的产生?采用人类肾小球微切割,代谢组学技术和高通量技术等最新技术研究证明人体内(肾小球滤膜表面)有两种细胞成分可能是膜性肾病的致病抗原,一个是 M 型 PLA2R,另一个是 THSD7A。前者可在 70% 特发性 MN 患者的循环中检测到针对 PLA2R 的自身抗体,后者则可在 5-10% 抗 PLA2R 阴性的特发性 MN 患者的循环中检测到针对这一蛋白的自身抗体。为此,临床上根据是否找到明确病因将膜性肾病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个大类。所谓继发性膜性肾病,是指存在明确病因,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如乙型肝炎),药物(如汞制剂、金制剂、青霉胺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及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膜性肾病;而原发性膜性肾病则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部分患者体内或肾组织内可以找到PLA2R。

揭开膜性肾病神秘的面纱

(俞雨生撰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