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教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教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行到证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佛教肯定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这些,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人是神创造出来的,或是天上的老妈生的。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自救自存,必须要依靠神的救赎,才能获得永生,因为神是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同时,人就是到神那儿,也永远不能同神平等——神是主,你是仆,人与神永远是相互的阶级对立。这是多么令人泄气啊!

而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自己。而修行证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拔(是众生自救的)。

依照其他宗教的主张,人活着是为着“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用来荣耀神的(好的都是神的功劳;坏的则不是,人要自己负责),因为人是神创造的;人的智慧、能力是神赐给的,所以成就该归于神的功劳。(不过,失败了就不是神的过错。好不公平啊!)

佛教就不这么主张,而认为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为“一切众生”而活着(为了使宇宙的众生都能幸福、快乐)。同时一切努力的成果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的勤奋不懈才是。

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神的束缚中释放,从老母的威权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或埋怨别人。

人既然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老母所生的,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权力,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是隶属于神的,受神操纵、控制的)。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

这就是佛对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宣言。这比起法国大革命时所提出的相同口号,早了二千四百多年;比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也早了将近两千年。

青年朋友们,好好地想想呀!你要做别人的奴仆,做被别人驱使着的羔羊呢?还是做顶天立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