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傷害自己,我還能做什麼?——自殘心理分析

除了傷害自己,我還能做什麼?——自殘心理分析

“每次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劃自己的胳膊,這樣可以讓我感覺不那麼難過”

“班裡有同學那樣做,之後老師就再也沒有批評過他,所以我也想嘗試”

“我覺得那樣做很酷,有種頹廢的美”。

在心理門診中,部分來訪者會有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尤其近年來,“自殘”甚至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起來。

說起自殘,人們有很多誤解,認為自殘是變態,是不可理喻的,或者小心眼,想不開,或者認為有自殘行為的人都是危險份子,唯恐避之不及。其實自殘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每個人都有可能產生過自殘的念頭,只是大多數人沒有采取實際行動而已。

自殘是不是心理有問題,這真不好說,因為“心理有問題”的判定標準是多層次的,如果說內心有矛盾衝突、認知有偏差就算“心理有問題”的話,那麼世界上的人全都是病人,無一例外。在心理測評中,我們一般會大致以“問題持續時間長度、對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自身精神痛苦的程度”這三個標準來進行初步評估。得分越高,問題可能就越嚴重。

除了傷害自己,我還能做什麼?——自殘心理分析

一、自殘的七種動機

1、調整情緒

這是自殘者最常想達到的一種效果。當個人有太多負面情緒,包括對外界憤怒、強烈的焦慮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殘當成應對壓力的方式。

2、自我懲罰

對自己較無自信,或容易自責的人,會用自殘來表達對自己的憤怒,以及懲罰自己的無是之處。

3、影響人際

自殘者身邊不乏有關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師,每當讓關切者感到疲累、挫敗,甚至讓人不想理會時,他們慣以自殘行為吸引他人關心,甚至控制身邊重要的人。

4、抵抗解離

解離狀態(dissociation),是當人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時,會讓自己變得麻木,希望能忽視痛苦。但麻木也讓人失去活著的感覺,因此藉著自殘,讓自己感覺痛楚,重新取得活著的感覺。

5、抵抗自殺

當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個程度,可能誘發自殺的想法;自殘者認為在嘗試自殺前,如果以自殘來減輕某部分負面情緒,就可能遠離自殺。

6、追求刺激

人體受傷時,腦部同時分泌“內啡肽”,讓人產生欣快的感覺,將痛苦驅除。有時候,自殘也會引發像坐雲霄飛車或高空彈跳的快感。青少年在網絡直播中公開割腕,常常是用這種自殘行為,一同追求快感,並藉以建立同儕認同。

除了傷害自己,我還能做什麼?——自殘心理分析

二、該如何走出自殘泥潭?

1、知道自己為什麼自傷?

理解你的行為:第一步需要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如果能明白自傷能夠帶給你的作用,就能嘗試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這些需要,通過新的方式來減輕情感上的痛苦,很多時候你只是被卡住了,而不是真的走投無路。

通常來說我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的原因如要有三種:

1、對外部事物的反應。

2、因為那樣做,你認為有好處。

3、你的行為能讓你脫離不愉快的環境。

發生自傷時,請思考:

1、我做了什麼?

2、我做之前發生了什麼?

3、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觀察你的情緒:也許你常常被痛苦的感受所充滿,我們需要做的是退後一步,觀察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觀察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以及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迴避它或者用自傷的方式來應對它。

2、尋找新的應對方式

如果自傷是為了擺脫痛苦的感受

嘗試將自己感受寫下來

找一個你信任的朋友,將你的痛苦感受講出來

看一部可以引起你共鳴的電影

用畫畫塗鴉的方式把你痛苦的感受描繪下來

如果自傷是為了讓自己平靜下來

洗一個熱水澡

做一些舒展運動

按摩自己的身體

撫摸小動物的毛髮

將自己裹在溫暖的被子裡

如果自傷是為了釋放憤怒

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嘗試一些劇烈的運動

用拳頭擊打枕頭或者床墊等一些不會讓自己受傷的物品

擠壓壓力球或者橡皮泥、黏土等

撕碎舊雜誌、報紙

3、尋求專業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