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三鹿的脑洞


的确,现在想尝试让孩子从更低的年级开始住宿的父母越来越多,一些是因为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另一些则是认为高质量的寄宿学校有利于更早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父母在做出选择前,寄宿可能会给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造成哪些痛苦呢?


情感上带来温暖陪伴的缺失

不同于初高中的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进入有竞争和挑战的群体,他们需要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获得认可,在情感上需要陪伴和支持,如果在这时能向父母倾诉,并且获得父母的指导,那么孩子会更自如的接受挑战。小年龄段的孩子情感需要旺盛,并且调整情绪的能力弱,如果情感没有得到支持,可能会感到寂寞和无助,而由于不能经常见到父母,也会让孩子难以体会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和爱的连接。

孩子上寄宿学校后,如何弥补情感上的缺失?


有些情况确实父母们很难选择,就是父母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让孩子读寄宿,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弥补这样的缺失呢?


首先,和老师保持良好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因为孩子在学校的情感波动,很有可能周末回到家自己就不愿意提及。不提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帮助,也不意味着这件事对他的情感没有影响。所以除了询问孩子之外,也需要从老师那里了解具体的情况。


其次,周末安排丰富的家庭活动。孩子需要的温暖和归属感都可以通过丰富的家庭活动获得。比如电影、博物馆、野餐、吃饭,所有的游戏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让父母的愉悦感增强。


第三,如果有可能,每次孩子离家去学校,可以带上有父母情感意义的物品。孩子们回学校的时候,父母有时候可以给孩子写封信,或者录语音,还可以录视频。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同时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有父母情感意义的陪伴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随时在身边。


最后,就是关于爱的表达。父母对孩子情感的表达也需要给到孩子。不表达的爱,不是爱。父母的表达对孩子很重要。中国父母在情感表达上,大部分都非常的内敛,父母需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这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读寄宿,父母在情感支持和帮助上什么都没做,也就和读寄宿没有什么区别,这点也需要父母们特别注意。


兰海

“寄宿制”的选择,大多是迫于家庭的条件。我是反对“寄宿制”的,“寄宿制”对学生不管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在身体健康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首先,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来分析。

在生理方面,当你的孩子能够在寄宿制的学校上学的时候也是他们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在寄宿制学校,首先在饮食方面就不能满足每位同学的需求,时间长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再加上刚进入“寄宿制”学校的时候,学生不能马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对他们的正常生活来说是一种限制。

在心理方面,在“寄宿制”学校里学习,学生就和父母基本断离了沟通,在他们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会把自己的心事藏在心里,这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严重的会引起抑郁症。


其次,在学习方面的影响也很重要。

“寄宿制”的教学方式对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只是暂时的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适应能力比较弱,对他们来说在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都是一种限制。或者说他们的内心是排斥这种生活、学习的环境的,所以不管学习还是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教育专家周强老师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所以老师也在这里建议广大的家长们,尽量不要早早地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就读。


最后,如何弥补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留下的伤害。

“寄宿制”学校的选择很多都是无奈的,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学生需要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家长和老师要积极沟通,配合老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独特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帮助他们。


优学优考策略

现在寄宿学校越来越多,小学私立学校就实行寄宿制,公立学校从初中就全部实习寄宿制。

实行寄宿制的原因主要有二个

1、家长的原因

父母都出去打工,爷爷奶奶管不上,孩子从幼儿园或者小学就送进私立学校,一个星期回来一次,也有二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回来一次。

父母为了孩子受到很好的教育,小学或者初中就送到国外去上学,在国外孩子托付给亲戚。

2、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全部让学生住校,很多地方,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从初中开始全部住校,住校食宿费可以收钱,学校的超市可以多卖东西,学校规定所有的孩子必须住校,在校期间不准出校门。

孩子就如同动物,大了自然而然就离开家,自己去过日子,如果早早地离开家,孩子心灵就会受到伤害。

在国内都宣扬,住校有助于孩子独立,其实孩子只要不傻,大了自然而然就会照顾自己。至于说住校的好处,我感觉弊大于利。

孩子初中住校我感觉小点 ,大学住校就可以,孩子小,很多事情看不开,离开父母,就有孤独寂寞感。

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准备上班,孩子被送到寄宿幼儿园,走的时候,孩子哭着不去, 我不敢去送,老公强抱着孩子,交给老师。

我给老师打电话 ,老师说在学校很好,就是天天抱着她的一只流氓兔,不管吃饭还是睡觉都抱着,老师去抢过来,她就哭。

半个月回来后,我心疼的不让她去了,孩子从此用牙咬指甲,现在还咬,不用剪指甲,还吃自己的鼻涕(现在不吃了),孩子的心里一定受到伤害,每天和妈妈在一起,突然离开妈妈,她就如同失去了依靠,她的天塌下来了。

幸好我家孩子不记事,现在已经忘记了,上初中说要住校,孩子就开始哭,可我没有办法,上学就要住校,否则就不上,为了孩子的学点知识,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得不让孩子住校,即使知道对孩子有伤害。

为了减轻寄宿对孩子的伤害,我每天去送饭 顺便看看孩子,给孩子多一点关注。

大城市可能初中高中不用住校,我所住的小城市孩子上初中就让住校了。

孩子住校早了,对孩子的伤害,不同的孩子伤害也会不同。


猪妈看世界


你说因为寄宿制,亲子交流的时间少了,但孩子在身边,也有家长手里拿的手机.眼里是游戏和视频,不也是家长的缺位吗?

如果家长想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于孩子,他完全可以选择非寄宿制的学校。

其实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也可走读,但家长和孩子都一致选择了寄宿。原因:

1.在学习中最能帮助孩子的是老师(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也尽职尽责,完全让家长信任),把孩子交给学校放心。


2.在生活中,和同学在一起,互相影响,确实提高了自理能力;也学会了和别人如何相处;班主任也监督孩子做得更好。

3.寄宿学校每周休息两天,这两天时间里家长可以尽情地陪孩子,小别之后家长和孩子分外亲,一定给孩子做些孩子最爱吃的美食。有好多家长也说住宿之后孩子和自己格外亲了。


4.寄宿在学校,可以免去上学奔波之苦,特别是冬天的早上天没亮就已踏上学校之路,只有家长才知道1小时路上有多少担心。如果在山村就不止一小时路了,也不再是平坦的路。只有受益者才知道暖的感觉。

5.孩子去了寄宿学校,家长也可以在附近找个工作,为孩子上大学作经济上的准备。我们农村人就这点想法,让孩子上好学,让孩子能上好学。

如果孩子不寄宿,他们是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寄宿是让有文化的老师帮助我们教育好孩子。

两者取谁?请明鉴。

图片来自网络。


书页翻翻

我来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去了百里之外的学校去上学,当然是寄宿在亲戚家里。这个亲戚,我从小就见到过那么一两次,自然没有什么感情。

在这个亲戚家里,亲戚没有在肉体上虐待过我,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我就像空气一样,没人打骂我,也没人理我。我的一切在亲戚家里都变了形,可以说是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越怕说错话越说错,越怕做错事越做错,一切都是不自然的。我很想融入那个家庭,也想像他们的女儿那样回到家眉飞色舞的说学校里的所有事情,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理会我。

在这样一个冷漠的环境里,我每天每天晚上就是哭。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怎么那么多的眼泪,就是不自觉地泪就能够无声地默默地流啊流。到现在我遇到伤心的事都没有多少眼泪了,以至于我都认为初中的那三年我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完了。

所以我认为寄宿制是弊大于利的。有利方面当然也有,就是自理能力确实强一些,能够自己洗衣,还会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等等。可是相对于心灵受到的创伤,心灵没父母爱的滋润,没有一个自己的家给你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没有一个家的温度,家里人的欢声笑语,这点不得已的自理能力,值得吗?


近荷心香11

图片来自网络。

“寄宿制”作为一种特殊教育体制,是必然存在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存在“寄宿制”。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班既有住校生,也有非住校生。十来岁的孩子要一周才能看见爷爷奶奶,一年甚至几年才能看见爸爸妈妈,看着这些孩子,我真的很心痛,真想告诉他们的爸爸妈妈,请留一个在家里陪陪孩子。

1、非住校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

我想这是这两种孩子最大的区别。我们班有个孩子家长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为了多陪陪孩子,爸爸就在附近务工挣钱,妈妈呢?就在家开网店,早晚负责接送孩子。他的生活费是按住校生的标准缴的,但从没住过校。我曾跟这位妈妈交流过,他们就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教育,才放弃外面丰厚的收入,宁可少拿钱,也要多陪孩子。能够亲眼见证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看着孩子这样活泼开朗,家长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2、非住校生自理能力一点都不比住校生差。我所带的班级是五年级。我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们要求较严。寝室、教室、书桌都必须整洁、整齐。每次检查时,却发现大部分住校生还没有非住校生做得好。因为住校生只有老师的管理和提醒,非住校生还有家长的教育。



3、非住校生抗压能力更强。

学校即社会。住校生的教育完全落在了老师身上。遇到挫折时,很多时候不愿主动给老师说,因为在家要就没有倾诉对象,他也不知道要向老师倾诉。在老师没有发现之前,或者没有人向老师反应之前,孩子就只会闷闷不乐。作为老师,一天教学任务繁重,如果孩子没主动反应情况,老师不一定能完全注意到孩子的异常。

而非住校生就不一样了,在学校没解决的问题,回家可以给家长倾诉,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肯定要好得多。能够主动与人倾诉的孩子往往更能经受打击。

4、非住校生与家长的关系更亲密。

没有住校的孩子每天都能看见家长,每天能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每天都有情感的交流。他们与家长的关系肯定会更好。就说我自己的孩子吧!小学初中一直在家,一天拉着我说东说西,到高中、大学时,没在家里长住,明显感觉孩子没以前跟我亲。我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孩子大了,更多的是我们的交流比以前少了,情感上就有所疏离了。



所以,我觉得“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挺大的,不管是从性格、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朋友千万不能图清闲,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趁着孩子还没长大,多陪陪孩子吧!因为他们真的很需要你们的陪伴。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是不会让孩子过早的寄宿学校的,原因如下:

1.“寄宿制”会让孩子没有家庭观念,对家人较为冷漠

过早的寄宿,会让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因为与家庭接触比较少,情感交流和情感依赖关系比较淡漠,他们常常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寄宿而得不到家人的关心与帮助!长此以往,他们便不会去关心家人,从而导致对家人的冷漠。


2.“寄宿制”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稳定

“寄宿制”的孩子当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疏导,导致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越来越大。

3.“寄宿制”不一定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有人说寄宿学校会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我觉得这个真的不一定,孩子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是以教育为主,家庭才更适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寄宿制”让一部分孩子不会学习,不会思考问题,而一些初中生和高中生寄宿也不一定会提高成绩,学校都有作息时间表,到点就关灯,舒适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释放压力。


请关注 朝画夕诗 我会经常更新学习资料和视频


朝画夕诗



首先,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寄宿了,一直到大学,然后工作又在外地,从二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在家待的最久的就是高中毕业后那三个月!现在工作七年了,下面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这里说的是利弊,而不是伤害!

小学二年级,爸妈工作特别忙,姥姥身体不好总是住院,所以爸妈就把我送到了临进县的一个私立学校,当时学费还挺贵的!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再到工作,就一直在外面,在家最久的一次就是高中毕业那三个月!现在我的工作是小学音乐教师,但是我们学校不是寄宿制,但是好多也是家长工作特别忙的,一天天的都顾不上孩子。

首先解剖一下自己吧,从性格方面分析一下寄宿了这么多年对自己性格的影响。首先是好的影响,从寄宿制开始,我就变得独立起来了,刚开始连食堂的饭的字都不认识,需要问旁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到最后一路走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独立和快速适应环境!寄宿制大多数日常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我们小学有一个生活老师,但是一个老师管着好几个班,根本顾不上太多,所以日常的大多问题还是需要自己解决,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再找人帮忙。还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换了一个寄宿制学校,初中又换,高中又换,大学又换,工作的前两年又是各种出差,所以这么多年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了,到什么环境里面,我都能快速的适应并且融入进去!

下面说一下弊端,中小学最需要的就是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因为平时跟父母交流少,就只能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所以话比较多,上课下课爱说话,什么都跟别人说也不设防,因为一直在学校待着,对外面接触比较少,所以把社会想象的也比较美好,所以一路走来也吃了不少亏!一直到大学毕业,对社会了解还特别少,所以大学做的很多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够二的了!

还有就是初中开始,因为和同学关系处的不好,总被人欺负,再加上自己又比较独立,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慢慢的性格就有点孤僻了,幸好高中学了音乐,性格又慢慢的恢复了很多!但是直到现在,性格里面还是有需要多疑的成分,幸好自己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能够调节,所以还好!所以说尤其是初中住校,正是青春期,性格形成的最佳时间,其实是最不该住校的,因为一有问题没法跟有经验的爸妈沟通,他们也看不到,特别容易对将来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在大学跟我同学说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了,他们都说我,你没变坏就是很不错了!

虽然我在外面住了这么久,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我建议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校,如果有条件不住最好。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他有什么问题,你都能跟他沟通讨论,这样对他将来都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作为孩子来说,其实也愿意跟父母沟通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因为你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最早高中住校,不住更好!

不知大家都是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阳光赵老师

感谢邀请。“寄宿制”是最近几年农村普遍出现的产物,源于综合师资力量,合并大小学校,小学与初中合并,取消村小学,综合大队学校。


“寄宿制”有两种情况:一是农村2005年接国家政策,成就了一批贪官(取消的小学或初中学校如今都已经被卖掉了);二是城市里的寄宿制私立学校。

壹 安全感的破坏殆尽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母爱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稳重踏实;父爱给予孩子的是信心和勇气,缺一不可。

即使国家没有实行学校合并,农村留守现象也无法避免。农村人一般读书较少,上一代土地里刨,下一代各地跑。即使综合各项因素后(比如解决工作问题),大部分的父母也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

因为天高皇帝远,独自比较清净。可能会有点想,但是依然不会和孩子一起成长,逃避为人父母的责任,也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破坏殆尽。


贰 孩子的分离焦虑症

寄宿制度下的孩子都会有或轻或重的分离焦虑症,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多是性格敏感、多疑,难以沟通,自卑且不善言谈。

俗语讲的好,三岁看大七岁止老,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不论好坏终其一生对他产生影响。

寄宿制对中国孩子带来的大部分都是负面影响,所谓的独立是不能在寄宿中体现的。独立是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是在孩子与父母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中体现出来的。


豆妈亲子阅读

凡事有利有弊,但是如果通过观察和了解确定弊大于利的话,为人父母的还是要尽早改变教育方式得好。

首先,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需要尊重生长规律,不是说为了与别人攀比或者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实际情况而硬塞到学校去。

第二,大多数孩子年纪小的时候还是希望与父母多待在一起,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

第三,年纪过小,心理不成熟,过早离开家过起独立生活,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因为很多事情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心理压力会让孩子表面看起来比较早熟,其实内心特脆弱。正是需要父母引导的年纪却被孤立起来,这让孩子内心很受伤,比较敏感的孩子会以为父母不爱他,慢慢会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坚决不会同父母深入交流。而未得到良好沟通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就是上班或者谈恋爱也不太会跟人相处,往往会让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这种感觉会让他很痛苦。

我个人不赞同过小的孩子就住校。因为整体弊大于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