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論文——碩士論文怎麼寫,怎麼才能創新

畢業診文寫作中的行文,不僅僅是對寫作形式的謀求,更不是對研究成果的機械反映,

行文本身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在行文中,觀點可能會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資料可能會被重新認識,或者新的東西被髮掘出來,或者新的疑點產生,又被破除。可見,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徑,是一個進一步研究的過程,因而必須高度重視。

進行創造性思維,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銳的感知力。發現問題、感知外界信息,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發端,也是引發靈感的契機。一個人的感知力強,感覺靈敏,才能對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應,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點。這是取得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必要條件。

集中精力、潛心思索,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必由之路。

思維成果的取得要以緊張的思維活動為前題,即便是以靈感狀態出現的思維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學創造需要靈感,而突如其來的靈感,正是研究者潛心思索的結果。

進行創造性思維還要注意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努力克服思維的從眾傾向

科學研究要從資料出發,思維要在已有思維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縛;作為思維主體的人又生活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各種社會觀念、特定的文化氛圍不能不對他產生影響。擺脫束縛,排除干擾,真正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才會取得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寫出創新性的畢業論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維定勢所造成的消極影響

創造性思維的完成離不開對問題的潛心思索,人在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由於長時間集中思考一個問題,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維完全定向運動,心理活動表現出較強的慣性和明顯的趨向性。當沿著一個固定的思路思考問題,屢遭失敗,久無突破時,就要主動考慮調整思路,變換思維的角度,謀求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以避免思維定勢造成的消極影響。

為了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可以採取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同別人討論,或翻閱新的資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啟發自己的思想;另一種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問題擱置一段時間,使原有的思路逐漸淡化,使思維跳出原來的圈子,走出“原地轉”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礙創造性思維的非智力因素

不利於創造性思維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徵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會對創造性思維活動產生妨礙,因而要注意克服。

若是有不會寫,或者是寫的不好的,想要修改的。都可以加我q 20127299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