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簡介
主要從事《傷寒論》理論教學及臨床應用,臨床主攻方向: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支氣管哮喘、腎病綜合徵,在臨床工作中獲得了患者的廣泛好評。
著有《新刊四海同春疏注》,學苑出版社,2012;《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學苑出版社,2017。
中醫家推薦
“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晉朝高秀皇甫謐在《甲乙經》序中道出了《本經》《傷寒》一脈相承的淵源。本文張馳老師將逐句逐字剖析《傷寒》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味《本經》藥物,並以《傷寒》條文方藥為佐證,淋漓盡致地印證了《本經》作為經典的真實不虛。
■ 溫馨提示:本文約11013字,閱讀大概需20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講稿實錄 ▽
一、《本經》的學習是有層次的
提到《神農本草經》,實際上我對它非常有感情,因為在剛開始學中醫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恩師沈謙益先生,那個時候恩師給我開蒙就是用的這部《神農本草經》。但是師父跟我講,實際我們學習《本經》要經過幾次學習的過程才行。當時我比較年輕,說心裡話,雖然知道師父說得對,但是具體怎麼去做,沒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可以說體會不是非常的透徹。直到後來我做了傷寒的教員,在經過了教學和臨床的積澱後,才漸漸地明白,原來《本經》的學習確實是有層次的。
二、從病例印證麻黃“破癥堅積聚”
講到麻黃附子細辛湯,那就有點意思了。《神農本草經》裡講麻黃,怎麼說?“麻黃,味苦平,主中風傷寒,寒熱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從“中風傷寒”到“發表出汗”,我們學《本經》學《傷寒》很常用,後面有一句話,很多學者有一定程度的質疑,
“破癥堅積聚”怎麼體現?我們說這個例子,那麼大家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實際上我們早期的時候認為《神農本草經》裡面好多東西跟我們今天的中藥是切合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東西貌似不太切合,就像我剛才舉的例子,麻黃的“破癥堅積聚”。但是否真的不切合?這個我們要打一個問號。
實際上我對莊子說的一句話特別有感觸,莊子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對於不懂的東西,我們就先擱在這兒,不要去急著討論它。但是很遺憾的是,當代的這個學術界有一種風氣我覺得有點不是很理想,就是對我們理解了的,那好了,你這個東西是合理的,而對於我們尚且不理解的,有的時候不是去反求諸己地去考慮問題,而是覺得這個理論是錯的。那麼,《傷寒論》裡頭大量的用《本經》,《本經》究竟是就揀我們會用的向我們展示,還是說裡面有好多東西可能是我們沒有發掘出來?出於這種發心,那麼我備了這麼一堂課。
三、《傷寒》印證《本經》真實不虛
當然,我在備課的時候,誠意正心地講,我不能說挑我覺得這個東西跟《本經》跟《傷寒》合上了,那樣的話我覺得對大家是不負責任的。因此,我做了一個工作,把《傷寒論》中出現最多次數的《本經》藥物,按照出現次數多少的順序,從排位第1的一直排到第12的,這樣摘取了12味藥,把它們中間的每一句,哪怕是細節到每一個字,根據臨證、讀書的體會,作為了一個整理。實際上,這個排序工作不是我做的。是誰?是咱們已故的中醫大家任應秋先生。任老在一部著作裡頭,給它們排了序,那麼在這兒我坐享其成把這個東西拿來。非常感謝任老!
我列了這麼六個字,經文、疏注、經方。很簡單,首先是經文,咱們《本經》裡面有若干個條目在《傷寒》裡是存在的,剛才我們說《本經》要讀好幾遍,那麼第一遍我們得知道經文說的什麼,這是第一點。當然了,讀了經文之後,實際上有好多問題我們很難直接理解,畢竟那個年代離我們現在比較久遠,那麼就需要對於疏注的學習。本人那個時候,記得師父是讓我讀清代一位醫家的《本經疏證》,所以在這部書上算是著力是比較多的。當然,著力這本書上是有特別好處的,就是它把經方和《神農本草經》的運用切合的非常非常好,這也是我們要說的第三點。
1
甘 草
首先說第一味藥甘草,這個藥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那麼據任老的統計,在整部《傷寒論》裡面甘草出現的次數是70次,我們知道《傷寒論》113方,這裡頭70方就用甘草。其條文放在這兒,我不復述,“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下頭我加了一個後人的引述,我覺得陳修園的這句話說的很好,“物之味甘者,至甘草為極”,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東西都甜不過甘草。甘草為甘味為土德,因此甘草得土之精,那麼後續它的若干個條文,“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氣,金創,尰,解毒”,實際上無非是一個味甘的作用,因為甘才能有這個作用。
講到這個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要對一個問題引起注意,那就是學本草其實有一點不得不思考,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認為這個藥有什麼用,這樣不夠,還得知道為什麼?它的性味、它的喜惡……本身這個東西的生長物性造成了它有這個作用,因此也造成了在用這味藥的時候,它需要的條件以及給患者產生的代價。 就像剛才我們說麻黃,為什麼它能“破癥堅積聚”?為什麼能主“中風傷寒,寒熱溫瘧”?實際上我們從麻黃的這個性味上就知道,古人講“植麻黃之地,冬不積雪”,冬天的時候種麻黃的地兒怎麼樣?沒有積雪。說明它能怎麼樣?能散寒結,對吧?它把寒氣的這種凝結散掉了。因此,寒結凝於表的時候,中風傷寒者是也,寒結凝於有形之物,凝於痰,凝於水,凝於血,癥堅積聚都出現了,就這個道理。
下面我們逐一地看一看仲景先師對於這個《本經》的甘草是怎麼看的。
1五臟六腑寒
我舉一個條文,就這個所說的甘草乾薑湯,它的原文其實挺有意思,我們簡單看一下,“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講什麼?說這麼件事,“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按理說很多人一看這個,“我認識,桂枝湯證!”,但是它後頭還有一個事,桂枝湯證沒有小便數,沒有心煩,對吧?說明什麼問題?太陽為表,那麼少陰為裡,如果少陰這個時候虛了、不足了,那麼過開太陽之表,此時就會造成什麼?耗竭人的陽氣。就變成這個事了,“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那麼怎麼辦?甘草乾薑湯。
2熱邪氣
“五臟六腑寒熱邪氣”,那當然包括這個熱邪。“熱邪氣”這個舉了一個甘草湯,“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這裡用甘草其實道理特別簡單,我個人在裡面加了一句評註,“脾氣復位,陰火退散”。因為陰火屬土,對吧?為什麼有的時候人會產生陰火?那麼很簡單,脾的這個陽氣不能當位,則陰火產生,這個時候用甘草,甘則緩之。
咽痛,我們看仲景《傷寒論》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運用方法。為什麼咽痛?其實道理特別簡單,《內經》說了一句話,“少陰之脈,起於湧泉,結於廉泉”,因此說少陰病裡頭有若干個治咽痛的方子,比如豬膚湯、半夏煮散,比如我們這個甘草湯,但是它的一個前提是脾虛之後有陰火。
3堅筋骨,長肌肉
“堅筋骨,長肌肉”,在這兒我舉了這麼一個條文,“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其實字面意思,“堅筋骨,長肌肉”,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我覺得用條文說事兒更加生動一點。
條文說這麼一事兒,傷寒中風,醫生誤用了下法,其實正常來說,中風誤用下法不見得都變成甘草瀉心湯證,因人而異。打一比方,可能這兒有個老爺子,都不敢隨便上街,上街之後還拉褲子,我們門診上有好多這樣的,對吧?那這種人如果不小心誤用攻下會怎麼樣?本身脾就不足,那麼最後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到這種程度的時候,那麼其實有一個問題很難逾越,就是服湯藥能不能吸收?有學生問我說,那你看下利下成這樣了,為什麼仲景沒有倍人參?沒有用赤石脂、禹餘糧?倍乾薑都沒有,就甘草變成四兩?我給他講了一個道理,你不要忘了陳修園說的那句話,甘草甘味之極,對吧?那麼甘則緩之,雖然這個人易瀉,下瀉之勢非常強,但是隻要有甘草在他的身體之中,那麼下瀉的速度哪怕暫緩這麼半分鐘,他也就有這半分鐘的吸收過程。
所以說,我們在臨床上不見得非要用甘草瀉心湯去治拉肚子,有的時候你想,如果是因為脾胃下陷造成的吸收不良,那麼仲景的這個甘草瀉心湯就是一個思路。它的來源?那麼《本經》說了“堅筋骨,長肌肉”。憑什麼?甘則緩之,有緩就有時間,有時間就能吸收,能吸收才能“堅筋骨、長肌肉”。
4倍 力
後頭說這個“倍力”,其實很多人一看“倍力”,是不是跟“堅筋肉,長肌肉”差不多?我認為非也。還是拿條文說事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這條咱們熟極了對吧?梔子豉湯證。它的過程怎麼回事?我們簡單地講解。吐下誤汗造成一個什麼問題?中焦空虛,熱氣就擾了胸膈。那麼為什麼中焦空虛熱氣能擾胸膈?咱們都知道,實際上心主火、腎主水,但是水火之間的氣化過程需要什麼?水火需要顛倒既濟,火要下、水要上。但現在出現一個問題,咱們的攻下造成了脾氣已經怎麼樣?傷了。傷了之後,中間這軸不轉,水上不來,那麼火單獨在上頭,因此造成了一個問題,熱氣擾胸膈。我們採用梔子豉湯,梔子以清上焦之火,豆豉呢?豆豉經過了蒸煮,其味鹹、其色黑,對吧?借調腎水以上濟於心,就把問題解決了。但有的時候它就不能完全解決,打一比方,少氣。那麼我們直觀的印象,少氣加人參,加五味子,加黃芪或者山藥,對吧?仲景都沒加,加了一味甘草。為什麼? 甘草把中焦的這個橋搭上之後,腎水才能借中焦之力怎麼樣?借調以上濟於心火。因此,仲景先師說甘草能“倍力”真實不虛,在這一條文就能非常明確的看到。
5金創,尰,解毒
當然,後頭還說一個事兒,“金創,尰,解毒”,這個把我難住了,因為《傷寒論》中沒說這事兒。我只能借用了一個《金匱》的條文,“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 蒴瞿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 桑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 黃芩二分 乾薑二分 芍藥二分 厚朴二分
因為《傷寒》主外感,對吧?咱們都知道。《金匱》裡頭說了一句話,“千般疢難,不越三條”,整個三條除了這個外感內傷,那麼還有房室、金刃、蟲獸,對吧?這金刃損傷,用的這麼一個方,王不留行散。這裡頭為什麼用王不留行散?那麼我也是借古人意,轉述古人的意思,其實很簡單,金創者急也,對吧?急不過金創,甘草者緩也,以緩對之。當然,如果說這個還不夠,略有一點牽強,那麼我們可以這麼講,甘草能長肌肉,從這個角度它也成立。尰,當然就是腳腫如脫。解毒,就不用講了。
2
桂 枝
下一個講下桂枝,“牡桂,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山谷”。桂枝在《傷寒論》條文中出現次數是43次,也是比較多的。
但這裡頭要先說明一個問題,實際上仲景先師用的桂枝到底是哪個?有的時候我的學生也問我,我跟他說你想聽實話還是聽假話?他說聽實話,我說那好吧,那你坐下我跟你慢慢說,這裡頭事兒多了,我說完之後你也別急。實話就是,哪個都不是。為什麼?首先,仲景先師他講桂枝,對吧?咱們看到大量的魏晉南北朝以前的書告訴你用桂心,桂心和桂枝可不見得是一個東西。什麼叫桂枝?必須得是桂樹的嫩枝,春天長的那個才行。我說句實話,國內的藥房我沒見到,咱們用桂枝頂多是用什麼?只能是枝兒,嫩不嫩保證不了,對吧?它已經木質化了。我個人在臨床的時候習慣喜歡用什麼?紫油桂、桂皮。那麼有日本學者考證說,這個桂枝實際上是用肉桂,我覺得不要糾結於這個,
用哪個我認為不重要,重要的是仲景為什麼用?枝者發散也,它就是為了發散。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在臨床上摸索,發現桂皮裡頭含的這個物質更豐富一點,效果更強,紫油桂強上加強,更好,但是還是欠了一點發散的作用。所以我在臨床上怎麼弄?紫油桂和桂枝各半,摻一塊用,效果基本上無孔不入,特別好用。在《本經》裡頭,實際上桂出現兩個版本,我們知道其實還有一個菌桂對吧?“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所謂牡和菌,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就是古人對於這個門軸問題的一個考證。牡桂可以說就是我們今天臨床說的桂枝,菌桂就是那個肉桂,這個沒有質疑。
我看了一個疏注,覺得言簡而意賅,四川醫家黃傑熙先生這麼講,“入心肝,溫通血脈”,我覺得這句話廖廖幾字把整個桂枝的核心說的一覽無餘。因為肝木得溫才能生髮,心得溫才能通血脈,而且這個溫的過程,實際上就已經把肺的寒邪去掉了,沒有這個的話它溫不了。
1上 氣
什麼叫“上氣”?氣機上逆,對吧?這個在《傷寒論》條文中比比皆是,非常多。打一比方,桂枝加桂、苓桂甘棗,它倆治奔豚的吧?那麼談到這兒,我想簡單說兩句,什麼是奔豚?我們好多同道在一塊交流,就說這個奔豚症到底長什麼模樣,對吧?仲景說的很簡單,“氣從少腹上衝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那麼這個東西怎麼上去的?我跟大家講一真事,我過去也找了,後來發現找不到,但後面反覆讀傷寒條文,讀著讀著,忽然之間好似神遊於仲景之廟堂,突然之間明白了什麼是奔豚。就這麼講,叫比比皆是,滿大街都有。什麼叫奔豚?奔豚首先在《難經》第56難裡頭有非常明確的記載,它中間說一句話,“腎之積,名曰奔豚”。那麼這個道理也很簡單,豚者水獸也,對吧?豚者豬也,豬為水獸,豬屬亥水,那麼奔豚就是腎水現在不老實了。腎水不老實往哪去?往心去,恐有滅心火之虞。
那麼什麼情況會造成腎水往心去?在《傷寒論》有這麼兩次,一個是“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對吧?那麼心火在外頭回不去,腎水趁虛而入,乘了心火,這就是所謂桂枝加桂湯證。還有一種,說了一個問題,“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它想上來,對吧?在臍下動。說明有一個前提,心火這個時候一定是虛的,腎水才能乘心。那麼這種模型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我給學生說的時候都打這個比方,我採訪他們說,你們坐沒坐過海盜船、過山車?有坐過的,有沒坐過的。我說沒坐過的為這事你去體會一下,當你從高處往下跳下來的時候,心裡覺得慌慌的,那個就是奔豚。為什麼?由於這種物理的慣性,造成什麼問題?周身之氣血突然之間都湧向了哪?心臟。氣從少腹上衝心,非常形象的。仲景那個時代沒有過山車,所以仲景先師不能給你打比方說你做一回過山車就會了,但他會告訴怎麼樣?氣往上衝。道理是一樣的。那麼我給我的學生出了一個方案,我說你們以後要坐過山車之前,先喝桂枝加桂湯,喝完了之後沒事了。玩笑話歸玩笑話,那麼實際在臨證中比比皆是。很多時候患者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奔豚,他會告訴你什麼?大夫我心慌,我們都當心慌治了。有的時候不是,你看脈象腎水很旺,心火不足,這是奔豚,可能用一個桂枝加桂湯,很簡單的就解決了。
這裡頭實際上我特意舉了一個加減法,“理中丸方後注: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我在做這個課件的時候,舉了大量的加減法,因為我認為好多仲景先師的用方用藥特徵,從哪兒才能看出來?加減,大量類似的加減就是他用藥的真相。打比方,在這兒“臍上築”,首先很有意思的是,它去掉了誰?蒼朮。當然了,那個時代蒼白二術不分。它把術去掉,以去掉中焦分消之力,防止中焦之力過盛。那麼這時候平衝之力不足,加誰?加桂,而且道理很簡單,“臍上築”,它講“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實際上就是奔豚。
同樣一個道理,那麼心火旺的話,腎水自然不能乘心,這也是有這麼一個機理在裡頭,也就是古人說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彼此類推,對吧?彼者防此。那麼,怎麼防止腎水乘心?以桂治就OK了。
2咳 逆
“咳逆”,在這兒我覺得不用贅述,這個我們在平時用的很多。桂枝既然能溫心脈,能溫血,能溫肝,能平衝,咳逆咳喘也是自下而上,有上衝之意,那麼桂枝自然能治,在這裡
內平衝逆、外解表證。“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實際上,我們從兩個方拆解,發現一個問題。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湯加了兩味藥,厚朴和杏子,這兩味藥幹什麼?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實際上在整部《太陽篇》的時候,尤其是桂枝證和麻黃證,你都能看到太陰的影子,這也是我們傷寒氣化學派一個比較獨特的地方,叫開闔樞。太陽為開,太陰也為開,治太陽一定要照顧太陰。打一比方,這個就像幹活對吧?你考慮照顧這個男人的感受,也得考慮照顧女人的感受,這是一個道理,雖然以某一方為用,但是另一方必須要有一個支持。就像是桂枝湯裡一定要啜粥,開太陽也要開太陰,對吧?有的時候它就沒有啜粥,然後怎麼樣?可能汗出的太過,或者嘔吐了,那麼很多問題就都出來了。同理,麻黃湯裡頭也有杏仁。從太陰的角度考慮,實際上你看,厚朴、杏仁強化了太陰,而且分別是誰?厚朴主足太陰,杏仁主手太陰,是這麼一個概念。
那我們接著往後,這裡還有一個好玩的事兒,那就是在小青龍湯裡頭,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麻黃和杏仁永遠不見面。小青龍湯加減法說了一個問題,如果是加杏仁的時候要去麻黃,用麻黃的時候不用杏仁,這個很有意思,在《傷寒論》中也是一個很不好講的問題,正常我們說麻黃和杏仁一配起來怎麼樣?能平喘。但在小青龍湯裡永不見面。那麼可不可以見面?也行,那你得知道它的機理。這個我們看能不能講到後頭,講到的話單獨給大家說一下。
3結 氣
“結氣”這說了一個問題,什麼叫結氣?其實倒過來,結氣就是氣結。“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這條文很簡單,它的核心是數下了之後,由於又有表證,所以造成一個問題,“心下痞硬,表裡不解”,那麼用了桂枝人參湯,所謂人參湯就是理中,桂枝人參湯就是理中加了一個桂枝。這一條我在臨床用的時候,用法極其簡單,只要看見太陽太陰這種合病,既有下利之證又有惡寒,那麼就用這方,臨床效果非常好。其中咱們說這個理中,它主理中焦,那麼桂枝在這幹什麼?首先它能解表,解表的同時在這裡頭“心下痞硬”從哪來的?受寒氣機鬱滯,成了結氣。那麼桂枝能幹什麼?我們說它能通血脈,能溫養血脈,通陽之用。
4喉 痺
“喉痺”這個問題是挺有特點的,《內經》中說“少陰脈,起於湧泉,結於廉泉”。整個《傷寒論》中用桂枝直接去咽中痛的並不多,為什麼?好多咽中痛是從熱來的,你打個比方,小柴胡湯也咽中痛,從熱來的,口苦、咽乾、目眩,相火從上走。古聖諄諄教導說這件事,陽盛的時候不能用桂枝,別整反了,說陽盛誤用桂枝下嚥即斃,這句話聽起來挺嚇人的。
在這我也把麻黃升麻湯引進來,“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它說了一個事兒,咽喉不利的問題。麻黃升麻湯這個方我在臨床特別喜歡用,用的很多,因為我發現這張方其實細拆起來很耐人尋味,它裡頭有太陽的部分,有麻黃、桂枝;有少陽,有黃芩對吧?也有陽明,有石膏、知母、天門冬;有太陰,茯苓、蒼朮、甘草都能看見;那麼最後還有厥陰。但是你看裡面用了這麼多涼藥,這個方實際上不涼,為什麼?它中間的一個點睛之筆——大量用升麻。這個升麻就把它所有的寒涼藥怎麼樣?抬起來定位到體表,你只准在皮膚這,定在這兒。但是六經它都走,走了之後不傷。
這方我給自己用過,有一段時間肝氣鬱滯,給自己開了一張麻黃升麻湯,給自己的那就甭客氣了,一副藥生麻黃用了38克。吃完了之後,我自己的體驗,瞬間通了,通的特快。因此,後世就有一個說法了,張隱庵先師說麻黃色青,色青則為青龍,能疏肝。有人嘲笑說這個張隱庵先師亂註解,說他瞎說,我個人以身試法,沒瞎說,麻黃真疏肝,它的疏肝不一樣。
因此,我們說這個喉痺無非這個陰陽積聚造成之氣結。從通陽的角度,桂枝也是可以的。
5利關節
6補中益氣
“補中益氣”這兒,我引了一個小建中湯,“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小建中湯主之”。簡單解釋一下,其實它裡頭有一事兒,“心中悸而煩”,心悸心煩,對吧?那麼上課的時候就有一個問題很尷尬了,你說《傷寒論》中心悸的地方很多,心煩的也很多,那麼到底哪個是哪個,對吧?很麻煩。
我上週的時候治了一個患者,一診他是什麼情況,說實話我忘了,但是二診的時候這個事兒我印象特別深。我一摸他的脈象之後,給他開了一個小建中,之後我追問了他一句話,我說你平時是不是容易低血糖?他當時點頭說,大夫你怎麼知道?我動不動就血糖低,不能餓,一餓之後就低。當時我跟學生說,你看怎麼樣,我說什麼來著?我跟學生有時候也就聊這些事,聊著聊著開心,我給他們講一個事兒,我說
我覺得小建中湯的這個“心中悸而煩”,絕不是我們平時說的心悸心煩,它是什麼?低血糖!仲景先師不會描述低血糖,不會告訴你說這個人血糖低,但是怎麼描述?這時候心慌上來這勁兒,對吧?煩。但是這個心慌是不是炙甘草湯的心慌?是不是桂枝甘草的心慌?都不是!它是什麼?低血糖的心慌,吃點糖就好。原因很簡單,你看它的條文非常有意思,“傷寒二三日”,什麼概念?既不是一兩天,一兩天代表剛得,也不是五六天,五六天轉化了對吧?也不是八九天,八九天的話那傳裡可能要變化,十餘日都不是,終末期、消耗期都不是。二三天,一腳門裡,一腳門外,表證沒有完全解,裡證還沒有完全入,這個時候人是很消耗,消耗了之後那麼氣血不足血糖低。當然,我那個病例其實就是用一個反證的方法,先給他開了小建中,回頭再問他。你看,既然你是這個方,對吧?你這有沒有低血糖?一看,真有。整理校對:采采 洪婷婷 陳劍城
審核:張馳老師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閱讀更多 中醫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