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前后 程咬金开府泸州

唐代开国功臣,名将。名知节,东阿(今属山东省)人。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前后,开府泸州,任大都督。弹压泸州长江以南边面少数民族,并对这一地区进行开发。十四年,离任。在他和他继任者几十年惨澹经营下,今日古蔺、叙永、兴文和黔边一带,建置为10个少数民族羁縻州,正式列入中央政权版图。

贞观十年前后 程咬金开府泸州

转帖:

程咬金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直至今天,在我们使用的俗语中还有“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这样的话。在《隋唐演义》《薛仁贵传》《薛刚反唐》中,他是一个重要人物。二十多年前听广播评书是件很时髦的事,许多老百姓正是从评书里了解了程咬金这个人物,还有一些票友是从戏剧中认识他的,现在也有许多朋友是从影视剧中看到这个人物的。人们往往把程咬金和《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明英烈》中的胡大海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性格豪迈,似有些憨傻,常做出些令人捧腹之事,虽然武艺不高,在战场上却是常胜将军、“福将”。关于程咬金的故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个人物在正史中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程咬金生于何年已无从查考,但在隋末恐怕是没有人会质疑的,他死于公元665年,评书中说他活了108岁,比后来的药王孙思邈(581—682)还要长寿。程咬金是唐初大将,后来改名叫程知节。他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人,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评书中说他当过瓦岗军的首领,自号“混世魔王”,后又禅位李密,改任先锋官)。李密兵败后,他又归附了王世充,后归唐,任秦王府左三统军。他跟着李世民镇压了窦建德起义军,又击败了王世充。程咬金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评书中说他被封鲁国公直至鲁王)。唐高宗时他率军攻西突厥,无功而还,被免职。后起为岐州刺史,致仕。

《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记载:“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太宗遣总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这恐怕是程咬金的名字在《唐书》中的初次亮相了。

很快,书中又写道:“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这是程咬金参加过的一次辉煌战役,消灭了窦建德这支起义军的力量,为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这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了程咬金(程知节)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为李世民剪除政敌,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李世民也没有亏待这位功臣,于是大加封赏,其中“程知节七百户”。

《卷四•本纪第四》记载:“夏五月癸未,命左屯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等五将军帅师出葱山道以讨贺鲁。”“御玄武门,饯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与贺鲁所部歌逻禄获剌颉发及处月预支俟斤等战于榆幕谷,大破之,斩首千余级,获驼马牛羊万计。……程知节与贺鲁男喗,斩首数千级,进至怛笃城,俘其部落户口及货物巨积。”“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坐讨贺鲁逗留,追贼不及,减死免官。”这些文字记录了程咬金所经历的又一次大的战役,但结果似乎并不理想,他也因此 “减死免官”了。

《卷五七•列传第七》中说“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四人食七百户”,讲的是程咬金的待遇问题,和前面有点重复。

《卷六四•列传第十四》记载:“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连李世民的政敌都知道要拉拢程咬金等人的重要性,可见在当时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卷六五•列传第十五》中提到“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可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十七年,令图画无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卢国公程知节”,这恐怕是唐王朝统治者所能授予功臣的最高荣誉了。

直到《卷六八•列传第十八》中,才对尉迟敬德、秦叔宝和程咬金等人单独立传。可惜上述这段文字对于程咬金这位大英雄的描写过于简略(不足1000字),比起评书中的那个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卷八三•列传第三十三》为苏定方立传时提了几笔程咬金,感觉是给苏当配角的,没意思。

《卷一九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中提到“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 这恐怕是程咬金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唐书》中了。

我对《唐书》中关于程咬金的描写感到非常不过瘾,觉得比起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韩信、李广等人的描写相去甚远,于是又翻开了《新唐书》。

《新唐书•卷三•本纪第三》提到的“伐贺鲁”之事与《唐书》雷同。

《卷七十九•列传第四》重复了“乃多引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与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的内容。

《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中“王令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为北军,翟长愻、秦武通为南军。”与程咬金在《唐书》中的初次亮相重复了。

《卷八十八•列传第十三》又说了一遍“程知节户七百”,简直味同嚼蜡。

《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记载:“(秦叔宝)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这段内容有点滑稽,在《唐书•卷六八•列传第十八》中,类似的话明明是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的,在这里却倒了过来。反正是两个人在背地里说王世充的坏话,至于是谁说的,也就并不重要了。

《卷九十•列传第十五》是为程咬金作传的,内容和《唐书•卷六八•列传第十八》雷同,文字比前者还要少。

《卷一〇五•列传第三十》提了句“程知节普州刺史,国于卢”,也没有什么新东西。

《卷一一一•列传第三十六》《卷二一五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下》还是讲征讨贺鲁的事情,和《唐书》中的内容差不多。

《卷一九一•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又提到凌烟阁的事,“右武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比《唐书•卷六五•列传第十五》中多了个“右武卫大将军”的头衔。

从感觉上讲,对于程咬金的事迹《新唐书》未必比《唐书》中的“新”到什么地方去,于是我又一次感到失望了。

原本是想从正史中找到些比程咬金卖耙、贩私盐、劫皇杠、贾柳楼聚义、斧劈老君堂、三斧子半……更精彩的内容,没想到我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那些内容在历史学家的眼里恐怕只是“野史”“稗史”之类的东西了,是难入正史的大雅之堂的。

在许多时候,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未必真实但却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是去听评书、看小说吧。因为在历史上,像司马迁这样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