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兩則哲理故事

1.碎瓶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提著一個非常精美的瓶子趕路,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啪”的一聲,瓶子摔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頓時成了碎片。路人見了,唏噓不已,都為這麼精美的瓶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個摔破瓶子的人,卻像沒這麼回事一樣,頭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舊趕他的路。

這時過路的人都很吃驚,為什麼此人如此灑脫,多麼精美的瓶子啊,摔碎了多麼可惜呀!甚至有人還懷疑此人的精神是否出現問題

事後,有人問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

這人說:“已經摔碎了的瓶子,何必再去留戀呢?”

莫要昨日的雨水打溼今天的心情!

2.模仿一直是模仿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畫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王羲之的。自然,一旦練到了這一步,他便為得意。

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了這一步,才覺得心裡踏實。

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您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呢?”

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呢?”

第一個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能左右你的只有你自己。

小故事大道理,兩則哲理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