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文/乖猴、老赖

那天老赖对我说:30年后的同学会,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1、

老赖来找乖猴时,寒假才结束没多久,空气里仅有一点点微弱的春意。老赖一连参加了两场同学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大脑里翻涌出千般愁绪,万般见解。老赖觉得找个人聊一聊考试和人生,很有必要。

老赖年纪奔五,先前忙于事业,中年得女,万般珍贵,今年小升初,顺利进了不错的对口,不需要为中考发愁。和幸运的女儿不同,老赖称自己恰逢中考的黄金时代,并可能是上海第一批通过中考向重点高中冲刺的学生。

为了求证准确的节点,乖猴特意去咨询了一下度娘。

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老赖中考的时间是1979年,老赖的母校是原闸北某普通中学,用现在的话说,某菜中。

在那个没有培训班,没有奥数的年代,菜中也有自己的追求。为顺应时代,中考前,老赖所在的那所中学,决定进行一场分班考。

当年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负责,哪怕是菜中,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依旧充满敬畏,完全没有各种玻璃心的存在。学校干得很彻底,分班考,分的就是快班(提高班)和普通班,一切直接由成绩说了算,哪来那么多废话!

老赖在分班考前小彪一把,进入提高班。原以为人生从此开挂,然而并没有,快班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最终的门票,竞争也不会在那个褪色的年代显得温婉。

中考,老赖没发挥好,没考上重点,而是留在了原校。

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2、

时代变迁,教育公平已是当下主流方向,公立学校不被鼓励选择生源。“市重点”、“区重点”的说法淡出官方口径,但家长们依旧对学校做了区分,并固执的认为,大学率取率那么低,高中如果留在了菜中,基本玩完。

大众的执念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家长们根深蒂固的认知或许正是源于老赖那一代的经历。

那么,留在菜中的老赖,高中时光究竟怎样呢?

缺乏前辈的经验教训,老赖那一辈家长们并没有嗅到任何不安的信号。相反,留在普通中学的老赖和同学们一起懵懂而不失快乐的成长着。

拿他现在的话来说,整个高中就像一场梦游,“好的同学都走了,差的留在了这所普通学校。家长也不焦虑,同学也不在意。”日子过的像猪一样愚昧而快乐,仿佛是没有日照的赌场,不分昼夜,不知输赢。

故事原本没有悬念,但老赖一不小心改变了结局,因为高考前,他又彪了一把。

“高考我们学校全军覆没,除了我以外”,老赖如今说这话的时候,依旧带着一丝得意:“我幸运的考上了美术学校。”

每一次重量级考试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之后,仿佛天空中亮了一道光,让老赖突然原形毕露。

“我原以为世界是静态的,我本来觉得别人和我差不多,……当光照进黑暗时,才发现自己站到了悬崖边缘!”老赖如大梦初醒般,感受到了惊恐,放眼看看周围,“我们学校(高中)竟然差到这种水平!”

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童心创艺作品:悬崖边

“当年考美术学校,英语只是一个参考,我完全是闭着眼睛瞎填。但进了大学,我发现自己的英文已经烂到无法想象的地步,甚至连字母都分不清顺序。”

感受到知识空虚的巨大恐慌后,老赖启动了卧薪尝胆般的奋发图强,牛人环伺带来的压力是持续性的,所以老赖也明白了间歇性发飙是靠不住的,努力必须是一种常态。

老赖回忆,那个日子简直太辛苦,完全是地狱式的。但习惯了就好,真正的高手,即便是在地狱,亦能活出花来,“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实际上,老赖花费了3年时间赶了上来。“读到大三,学弟学妹们已经察觉不到我曾经英语很渣。”

而被光照亮后老赖,一直保持自学这种状态,一直到今天。

3、

生活总在延续,春夏秋冬从不爽约,老赖和同学们从应届生,变为毕业生,然后一头扎进社会的洪流中,各奔东西。

三十年后的一个春节,老赖参加两场同学会:两场风格迥异的相逢场景。曾在同一起点,因考试分层而分开的人再次聚首,人生格局已是天壤之别。

一场至始至终烟雾缭绕,全然不顾有女生在场,当然在场的女生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女神模样;另一场同学会,大家都很有默契,公共场合不宜抽烟。这个小小的细节,让老赖有了一种一言难尽的感慨。

从进入提高班到中考失利,再到成为母校高考成功的独苗,老赖亲眼见证了分层教育下,不同的灰度人生。

老赖决定做一个调查,看一看这个差别究竟有多大。

老赖说干就干,一口气找了22位同学,8位从提高班考入重点高中,14位原菜中同学。老赖追踪了大家的工作经历、职务、爱好等。问卷最后,向每人提了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回到中学时代,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希望怎么改变你的自己?”

这场不那么严谨的调查有着不怎么严谨的结果,意料之中,却也能让老赖感慨万千。

“我看到了教育真正意味着什么!”老赖说。

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在菜中的同学长大后集中在基层,比如司机、工人等,人生早已过了交卷时间,等着退休,拿并不高的工资,快乐地跳着广场舞。

同样,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复,两组同学分水明显。当年进入重点高中的同学,面对重新选择的机会,更多的偏向个人兴趣爱好:

“如果再回到学生时代,我会选择学习声乐和一种乐器”“如果回到中学时代,我会学习书法篆刻绘画”。

而另一组,几乎没有一个人关心个人志向的选择题,除了少数坚持不想读书外,大部分的回复是:

“好好读书”,“好好读书,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回到从前,如果智商可以的话就好好读书!如果读书不来赛,就早点赚钱,积累资本做老板!”

人生并没有重来的机会。大家都有遗憾,五味各自不同。

4、

看到曾经同学不同的选择,老赖愤然觉得,高中时代,自己和同学是被人为放弃的一群,“好的都走了,差的留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外面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老赖他认为,原本大家都有各种可能,但是长期处在黑暗中,扼杀了大部分的可能。

“学校质量太菜,学生素养贫血,但大家都不清楚自己的今天和明天会有什么关联。”

但是,一场考试导致的分层就完全决定了人生吗?

其实重点高中的毕业生中亦有乏味的人生。而被学校放弃的那一群人中,也出现了个别成功,比如当年高考独苗老赖,还有现在的油腻小老板,老牛。

若不是同学会,谁也不会知道老牛如今竟那么成功。拥有自己的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小有名气。显然,当年毕业后,老牛为了自己的人生,奋力打拼过,终于后程的努力补足了青春时的失血,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所以,在同学会上,老牛是得意的,并且表现得特别出挑。他试图阻止男生们抽烟,强调素质的重要性,但并没有什么用,成功的老牛除了遭到了同学的嫌弃之外,没有给这个同学圈带来多大改变。

在老赖看来,没有读过的大学的老牛,尽管功成名就,但很难拂去自身的油烟味。这让老赖再一次觉得自己的幸运,并且突然顿悟到:原来多读书,不仅仅得到的是知识,还有修养。

其实老牛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同学圈里,他苦口婆心的,反复强调买房子一定不要买老闸北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环境好了,交往的人阿不一样,晓得伐!”

当年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区分开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的命运究竟怎样

5、

这就是老赖想要分享的故事:原闸北某普通中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加中考那批孩子们的成长故事。

1997年上海小升初正式实施就近入学,老赖和他同学的经历终于成为了过去式。没有一家学校敢公开叫嚣考试分快慢班。当然,借理科之名,或用创新之说,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即便是被阳光普照的大地,也有冷暖之分。而老赖一代的成长故事已经给晚辈的家长们提供了太多素材。大家都不再天真。

年初,当老赖特别激动的把这些心得告诉乖猴的时候,乖猴正在春困,于是一拖再拖。如今,到了全民都在关心高考的时期,乖猴突然惊醒了。

中考已逝,高考却依旧坚挺。纵使没有高考,人生总会在不同阶段进行隐性和显性的分层。也许你会被别人放弃,但是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只有自己。

乖猴找到老赖,决定立即把稿子整理出来,老赖还是那句话,我不会催你稿,但风儿会催,因为世界从来不是静止的。

感谢老赖的故事,作为晚辈,我们非常警醒!

老赖还要分享一则心得:

不用一味逼娃读书,读书应该伴随每一个人的终身成长。定义人生的不是你的起跑线,人生也不该是一场不停奔跑的马拉松。人生,应该是一场自己与自己赛跑的接力赛,一程接一程,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风景,而决定自己高度的是能否将学习坚持到底。


猴年妈曰:聊聊成长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