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民日报结缘的那些年

在我出生前12年,人民日报创刊了。这一年,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一一中国人首次征珠穆朗玛峰。在我6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我16岁那年,"文革"结束。在我18岁那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我24岁那年,"小平您好"致敬小平。在我52岁那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在我58岁那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迎来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我与人民日报结缘的那些年

作者近照

我是来自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西首瞿塘峡·白帝城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人大常委会的一名副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曾在该县农业部门工作6年,县委办公室当秘书、秘书组长8年,县扶贫办副主任、主任10年,又回到县委办当副主任3年多,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党组书记5年,县人大办工作7年。我的人生没离开过《人民日报》,是《人民日报》帮助我一步一步逐渐成长起来的。

《人民日报》名字,十分抢眼。在我幼小的时候,都知道你的大名。懂事之后,知道你是党中央最具有权威的、最可信任的,最高级别的新闻媒体单位。因此,自我1966年启蒙教育开始,就与你结缘,并助我成长。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起,也是我即将参加工作的首个年头,从那时起,可以说一天也离不开《人民日报》,尽管后来有了电视、新媒体,也离不开《人民日报》。

我参加工作近40个年头,一直坚持每天必收、必读、必存《人民日报》。看报、存报比吃饭还重要。在农村工作的头两个年头,因送报员不按时,甚至几天不送一次,我便每天亲自下班后走1公里到邮电所去拿。进县城工作后,头4年在农业部门工作,经常下农村,我私下请单位收发员给我留存1份,防止别人拿走或当废纸变卖了。到了县委机关工作后就更方便了,报纸放在我的办公室,并由我负责分发上架,统一集中阅读。为此,我将每天、每版的报纸,按月分日序版序将报角进行装订成册(如有迟送、漏送的,我要自己去邮电局清查补上,保证不缺不漏),并在扉页上写明"只准就地阅读,不准拿走,不准剪裁"的字样,以便提供领导、同事和自己及时快捷查阅,这个习惯一直坚持至今。

在用报方面,1977年春季招考"社来社去"大专生时,我到县城去考试,学校出的作文题目叫《实践出真知》。好在我家就住在公社所在地,经常跑去看《人民日报》及地方党报,平时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又在农村当了两年社会青年,这道作文题我还算考得不错,因此还算顺利地跨进了大专院校之门。

我与人民日报结缘的那些年

我与人民日报结缘的那些年

作者近照

我与人民日报结缘的那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