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

流年歲月不復返

科學的講,應該分為兩類討論。一是傳統所謂主糧,比如小麥和水稻,這是一般家庭必備的基礎食品,近十幾年,農業種植技術迅猛發展,對於農產品的改良技術飛速的提高,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水稻種植技術使得畝產有了快速的飛躍、糧食產量蒸蒸日上,尤其是在抗病蟲害、抗倒伏等方面更是有了本質提高,導致糧食生產質量也在提高;其次,近十幾年來,全世界氣候狀況非常穩定,基本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給糧食作物的生產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使得農作物保持穩定生長;第三,由於國家給予種糧戶較好的補貼機制,比如國家收儲制度等,導致種糧積極性較高,播種面積維持較高水平;第四,就是糧食生產的集約化模式大大降低了種糧的成本,尤其是機械化生產方式更是節省了人工成本。

經濟作物方面,新的種植技術比如大棚種植等模式也使得蔬菜等作物產量穩定,供給充足。

近些年,老百姓的口味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之前的拼命吃飯發展到今天健康飲食,平均消耗量比20年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這也是一個原因之一。

所以近兩年政府開始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平衡糧食的均衡效益。


王紅英金融期貨

  1. 首先,先說玉米,市場上供大於求是不值錢的主要原因。國庫已滿,國家儲備已經不需要了,而進口的因為人家國家補貼高,價格比我們更有優勢。

大蒜這一類的產品哪,我覺得還是百姓不懂得調查市場需求,一看去年這個產品價格高銷量快,就一窩蜂似的都上,結果導致了今年的滯銷。明年大家都不種了,價格又火箭般升了上去。這個應該讓國家的技術部門結合市場調查給農民朋友以輔導和引領。

而水果類主要原因還是深加工跟不上。鮮食水果儲存期太短,容易腐爛變質,長途運輸也不合適,所以,水果還要靠本地深加工來提高銷售量和價格。

原因還有很多,例如國家政策的調整等等,就簡單的說這些吧。


風雨中的小草

農產品不是越來越不值錢,是普通的沒有特色的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這也是當下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目的。



當代社會不是現在人們的消費水平降低了或是消費需求變少了,而是人們消費水平提高了,所以需要生產出更能滿足人們消費的農產品,所以現在國家也要推進農產品的供給側改革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的產品。



為什麼中國的農產品很多,還要從外國大量進口呢?

為什麼中國也產電飯鍋,但國人都從韓國,日本買呢?

為什麼普通大米2-3元一斤,但有機綠色產品可以賣到十幾元一斤呢?

為什麼響水大米、五常大米可以買到十幾元一斤,還供不應求呢?



總結起來,我們還是要生產符合現代人們消費需求的農產品,才會提升產品價值,才不會出現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的現象。

以上是本人對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的看法,歡迎大家進行探討。


響水大米


農產品確實出現了越來越不值錢的現象,但同時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就是說精品還是很值錢的,比如有機水果蔬菜,有機的糧食,這些農產品的價格高的很,



我們這有一種有機大米要賣到三十元一斤,而日本的更可高達上百,而且是搶購。但讓農民搞高端產品確實太難,一方面對執行標準不懂,另一方面市場運行問題。關鍵是消費群體,能去日本購買百元一斤大米的決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費得起的是那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正在消費三元一斤的大米。社會分配不公導致窮富差距巨大。



現在國家也在想辦法用補貼來平衡這種情況,但我感覺在執行方面還是有諸多不平,且與美日等國差距很大。之前農民辛苦供中國工人老大哥發展中國工業,如今工人大哥富了,也別隻看著農民兄弟的產品賣不出去呀,有很多人不覺著農產品重要,因為有進口等著,但如果沒有中國農產品,進口的價格決定權在人家手裡,你再有錢,一個月二萬買不來一袋米同樣會餓醒!



一方面六十多歲的廣場大爺大媽們在跳舞且可拿五六萬的退休金,另一方面六七十歲的農村大爺大媽依然奮戰在勞動崗位,而收入不提也罷。



正是這些人支撐著中國農業半邊天,而農產品的不值錢如冷風般吹打著這些人的心呀。建議有些部門引導農民種植,合理進口農產品,合理補貼農業,改變農產品不值錢的局面。而後真正獲勝的是中國本身。



中國的發展可謂偉大復興!而且正在主導世界,一個大國的發展是全面的,完全的!我相信中國的明天一片輝煌!


用戶106316655裴立國

為什麼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農產品的分類。個人認為農產品應該分為:一,大眾農產品,二,經濟農產品,三,特色農產品。這裡只問不值錢而不是不是不賺錢的問題,那麼就以前兩個為基礎作為回答。


第一,大眾農產品,包括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這些基本農作物。而這些農產品中國都以進口為主,水稻作物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進口,玉米,大豆,小麥以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進口。難道我國是供不應求嗎?不是的,一方面是大量進口,一方面是賣不出去。難道是老百姓故意抬高價格?顯然不是。但是為什麼呢

1,外國農業以機械化生產,現代化管理,大大的節約了成本。2,外國農業的高新技術,轉基因產品大大的提高了單位產量。3,外國農業的補貼從40%-60%不等。遠遠高於國內補貼水平。以上這幾點都是國內所欠缺的,因此進口產品遠遠低於國內生價格。以大豆為例,進口價挌在3400-3600元每噸,外國人敢賣,產品不賺錢,補貼是利潤。而東北,大豆生產的主要基地,其生產成本就等於進口產品,其它農產品也是同樣道理。試想,國內人敢賣嗎?虧得起嗎?中國的農產品能值錢嗎?



第二,經濟作物,投資大,風險大,利潤可觀。但小農意識,保守主義決定了農民的性格,吃螃蟹的人發家致富了,就盲目跟風,風湧而上。造成品種單一,供大於求。從而價格低迷,甚至拋棄荒野。這也是不值錢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至於創新,開發特色產品,由於農民知識淺溥,人脈欠缺,營銷理念落後。再好的產品也走不出去,而在當地銷售,豈有值錢之理?還有商標,品牌,專利,不屬大眾農民之類。在此免談。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農產品不值錢的原因,如有好的建議,請評論區留言討論。


鄉村老農民

個人認為,並不是所有農產品不值錢了,而是常規的農產品例如蘋果、梨、橘子、土豆、玉米等咱們國家傳統的農產品確實越來越不值錢了



一、部分農產品需求在逐步減小。

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農產品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了。本人80後,我記得我小的時候一年的主要水果也就是蘋果、梨、橘子什麼的,夏天最多還能吃個西瓜,其他的水果基本很難吃到。現在水果的種類比我小的時候多了很多狠多,芒果、火龍果、草莓、車釐子等新的水果的出現,必然壓榨了傳統水果的市場,需求減少導致價格下跌也是比較正常的。



二、進口農產品帶來的衝擊。

國內農產品是受到了進口農產品的衝擊,這個影響真的是特別巨大。隨著中國對農產品進口的逐漸開放,大量的進口農產品引入國內 ,而且價格很低。尤其是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常規作物,近年來種植成本是越來越高,但是銷售價格卻一直不怎麼漲,確實壓榨了很多國內種植戶的利潤。



三、農民的跟風種植。

咱們國內農產品交易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市場上投機分子很多,囤積居奇的現象時有發生,“姜你君”“蒜你狠”對於種植戶的傷害最大,市場價格高的時候賣不上價,市場價格低的時候全部爛在地裡,血本無歸,這個也是很多經濟型種植戶感覺農產品不值錢的原因之一。

農業種植不僅僅需要種植技術過硬,還是把握市場先機,是一門技術含量很高的生意,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GO鄉村佛系老曹

一般來說,農產品滯銷有這麼一些規律:最容易發生滯銷的主要是什麼呢?蔬菜和水果。1、蔬果類產品通常含水量佔到90%左右,不耐儲藏,運輸成本還高,因為要保鮮啊,所以就決定了銷售半徑通常比較小。2、蔬果上市的時間比較一致:如果不採用大棚的話就很難實現錯峰,所以一旦集中上市就很容易發生滯銷。3、一畝菜的產量是很高的,有上萬斤,能供應上千個家庭,加上很難異地調劑。知道了蔬果容易滯銷的原因了,那麼,又有哪些根本的解決方案呢?分級定價成功案例在2008年以前,山東章丘辛寨鮑家村的芹菜每斤最多隻能賣到2元,而這幾年,鮑家村的芹菜竟然賣到90元每斤,通過分級定價策略,劉殿明和他的合作社經過統一包裝,90元一斤的芹菜芽每天就能賣掉五六百斤,其他等級的蔬菜則能賣到一萬斤上下,這樣一來,均價每斤接近20元,原本經常遭遇滯銷謎題的芹菜成為了當地老百姓的財富源泉。你肯定知道,賣肉是按照部位來定價的,比如後臀尖、豬頭肉和豬蹄價格肯定不一樣,但是蔬菜其實一樣可以分級來賣!提供的是方法,絕不是讓您照搬複製,不是每一種蔬菜水果都適合分級售賣,就拿蘋果來說,外層和裡層的果肉都差不多,就不適合分層、分級來賣。農產品菜譜化把蔬菜、肉、水果組合起來,成為套餐,再粗加工成淨菜,變成一種商品,然後再賣給消費者。但是,這種商品也是需要專業化和規模化的。成功案例北京康一品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原來在北京市北務鎮有70個大棚的農業觀光采摘園,每年“五一”、“十一”黃金週都是銷售旺季,而節日過後,西紅柿、茄子、葡萄這些應季的蔬菜就不太好賣了,最後只好白白扔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購買了一套切菜設備,將蔬菜做成鮮切菜銷往市場,公司根據消費者的要求進行配菜,經過清洗、切割、滅菌和密封等工序之後,包裝成箱即可做成半成品蔬果,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市民只需根據自己的口味,過油進行簡單的烹調即可食用。不僅方便、快捷,省去了擇菜、洗菜和切菜的過程,還可以省水省電。上市僅一年,就獲得了北京市民的青睞,成本雖然比過去要高,但淨利潤能提高將近一倍,再也沒有發生過果蔬滯銷的問題。



農村小云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提倡綠色環保,飲食健康,營養平衡,思想意識也逐步提高,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需求也在加強,質量衛生服務紛紛成了關注焦點。農產品並不是不值錢,而是那些更適合人們的需求,符合人們意願的對路的產品需求還是旺盛搶手的。侷限於一些質量不過關的當然銷路不好,涉及經營種植銷售的手段落合等等問題。比如說這個區域的農產品過剩一大堆,反而在另一個區域卻沒有,還有的是盲目跟風,單項品種好銷大家都上,少了多種植的普遍性,靈活性。市場有所需,農產品要跟上,熱門的種類也應靈活供應,平常的也應保持,廣開門路,拓寬銷路才是重要的一環,當今的市場信息是第一手資料。


長生271897806

農副產品本來是廣大民眾日常生活很看好的食品水果,以前都說種瓜的不如賣瓜的,但現在想起來也未必,他們也都在叫苦,以前也聽過一些報道,說一個西瓜商從外地拉了十噸西瓜到深圳,除了高速費,油費,司機食宿,等費用最後好不容易才把西瓜賣掉,整個過程淨掙19元,他說以後打死也不做農產品生意!

可想而知種農產品就更難了,種少了不划算,種多了卻賣不到好價錢,而且還要菩薩保佑風調雨順,開花結果有個豐收年!由於山區農村地帶,交通不發達,銷售也成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政府部分也想了很多解決方案,很多鐵路、高速也正無聲無息進入山區農村地帶,相信連同多條惠民政策的慢慢出臺,農副產品的銷售會得到解決!我們拭目以待!

所以廣大果農也應理性種果,瞄準市場需求,不要肓目種果,最好是自己拉到市場賣或網上營銷打開銷路,同時也應多與批發商訂合同,多管齊下,可能會好些!


知足常樂6144539457

主要是改革開放后土地到戶30年不變,農民有了發展喜望專家說什麼產品價格高有發展前途,到處都扶貧窮致富幾年就供大於求!多了價格就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