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學生會進“工廠”當普工,為什麼感覺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這個現象並不奇怪,我們對大學生的觀念不能總停留在80年代,時代在進步,中國人的整體素質也在提升。所以我們更應該客觀理性地來看待這個問題。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職場觀察,做以下三點分析:

一、社會上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

如今的大學生不像30年前,那時候一個大學畢業生就很了不起,堪比現在的博士生學歷。

舉個例子,我公司剛剛退休的董事長就是80年代初浙大畢業的本科生,那時候文革結束剛剛恢復高考,他很厲害考上了。他平時總說,學歷比自己的職業更讓他感到驕傲,因為身邊的同齡人讀到高中或者中專就了不起了,而他算是第一代大學生了。

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大學生屬於稀缺資源的時候,人人都覺得讀大學很了不起,含金量非常高;而當大學擴招以後,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讀大學似乎不再是難事,現在的高中生去高考,要說自己落榜了,反倒成了一個大新聞。

因此,教育的問題也延申到了職場,企業的招聘要求逐步從高中到大專再到本科以上,再精確到全日制本科以上。

二、大學生的觀念在發生改變

我做了十多年的大學生招聘工作,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在慢慢發生改變。

以前大學生都被稱為“眼高手低”,喜歡白領、銀行、公務員這些高大上的職業,而這些年職場競爭那麼激烈,不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也讓他們慢慢迴歸理性,願意考慮一些條件不那麼好的地方去就業,例如工廠。

我不覺得這種觀點的轉變是壞事,這至少說明,大學生的職業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了,也更加務實。

國內的職場環境,在我看來就應該鼓勵實體經濟引進大學生,因為實體經濟不景氣、創新能力不足,整個國家的經濟就不會好。我想“中國製造2025”就是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確實非常有遠見。

以我所在的杭州為例,有不少開發區都鼓勵當地工廠引進大學生,政府會給予一定的人才補貼。

所以,大學生願意去工廠,我覺得那是一種社會的進步,讓優秀的人才可以分流到各行各業,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國家做出貢獻。

三、大學生在工廠發展就是“不值錢”嗎?

這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個人在組織中值錢不值錢,不是看學歷,而是看他的價值貢獻。

一個大學生讀書再好,到了工廠碌碌無為也就成了“不值錢”;而一個大學生願意從工廠的基層技術員做起,未來也能成為大牛或者管理層。

我身邊有個朋友,畢業後一直在一家茶葉廠做質量技術員,他非常努力,願意吃苦,五年後,從基層員工做到了質檢部經理(相當於企業中層),十年後如今已經成為了茶葉公司的副總,這比起很多同齡人已經成功不少!

從我朋友的職業軌跡來看,就是在工廠的基層一步步晉升上去的,並且因為這個環境中大學生數量偏少,像他這樣有學歷的人才優勢就很明顯,反倒容易成功。

而我們所謂的不少大城市白領,畢業後到大公司工作,身邊都是大學生,競爭很激烈,想要晉升發展是難上艱難。

這麼對比,大學生往工廠發展,確實是如今機會很好的一個選項。即便起薪收入不高,但後續的空間很大。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僅供各位朋友們參考!

如果認可我,歡迎點擊關注,@丁路遙知事,每天為您分享職場知識與信息。

丁路遙知事


以本人的經歷,正能說明為什麼某些大學生進工廠當普工。

我是八九年本省工學院本科畢業大學生,學機器製造專業的,畢業包分配到地級市一個很有名很紅火的彩印廠工作。因為廠名氣大,很多專業對口不對口的關係戶都攏到這裡來了。

這麼多大學生,實際上只會機械製圖,和書呆子式的一些機械設計,一天坐在科室混光陰,是當時的國營企業保戶大家這樣混!

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來自農村的同事,跟著機修車間師傅搞電焊呀,開車床呀,混熟了和他們去調試機器,幾年以後,車間機器有故障有問題,就直接來找我們兩個了。後來又才回到了設備科,管管全廠機器設備圖紙檔案資料,真正的去設計改裝機器。

現在很少有國營工廠了,大都是私營企業。私營企業老闆騁用你,就需要你給他做出實事來。誰需要這麼多剛大學畢業,只會機械製圖和抽象的機械設計人員呀。要想有所作為,就得象當年我們在國營企業,從普工做起,跟在工人師傅虛心學習,功到自然成。


人間商道是創新


以前高中畢業很吃香,現在大學畢業沒人要。

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說明人們重視教育了,但是重視教育的同時,大學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名牌大學很好找工作,而普通大學比較難。

現在遍地是大學生,不值錢也不足為奇。

我是大專畢業,我有個同學,工作還不錯,但是想升職加薪,你就得是本科,所以他現在在自考本科。

而且現在讀大學很簡單,各家的家庭條件也好了,普通供一兩個孩子上大學也不是太難。


小兄弟大聲道


的確有不少大學生在工廠裡面工作,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大學生數量多.

最近幾年出現了大學生進工廠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大學生數量過多,導致相關專業社會上無法消化這麼多的學生,這也使得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選擇去工廠裡面混口飯吃。

全國總共有1000多所大專院校,而大學生數量更是高達幾百萬,每年有上百萬的大學生畢業。但是社會能夠提供的新就業崗位並沒有那麼多,更何況某些專業的畢業生數量特別多,這就使得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在大學畢業後根本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二、技術專業.

某些專業的學生本身就是和工廠有著密切聯繫的,比如說機械工程專業很多都是和工廠裡面的機械打交道,化學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也有很多社區化工廠裡面工作。

也就是說有部分專業的大學生畢業以後進工廠工作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專業對口的。這些大學生在大學裡面學習自己的專業課,大學畢業四年以後通過各種課城的考核,最終拿到了畢業證和學位證;如果他們大學畢業以後進入工廠從事他們本專業的工作的話,也算是學有所用了。就像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在大學時候所學的專業是造紙,後來他在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地板廠上班,在裡面做技術方面的工作,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三、工資水平可觀.

一些大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後去公司裡面做白領的話工資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是去工廠裡面上班,雖然比較辛苦一些,但是工資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挺可觀的。

據我瞭解,一些大學生在工廠裡面上班,並不是從事的普通工作,而是從事了工廠裡面各種各樣的工種。

一、車間經理.

那些車間經理多多少少是用一定的文憑的,基本上是屬於專科學歷。他們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在車間裡面做普工,可能他們不僅有文憑,而且擁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就這樣他們的一些優點被公司的高層給發現了以後就提拔他們,到了最後他們能夠當上車間經理的職位。

二、組長.

工廠車間的各個工段都有各自的組長,這些組長基本上也是擁有一定學歷的人掌控著。車間裡面工段的組長不僅工作起來任務較輕長,下面也掌控著一批工人,而且工資水平也是要比他所掌管的這些工人要高一些的。

三、辦公室文員.

工廠裡面也是需要有辦公室文員的,他們負責整個公司的運營,比如說綜合辦公室、財務等,這些職位基本上是擁有學歷水平的專科生本科生在做的。

四、質檢.

工廠裡面的那些質檢也基本上是擁有一定學歷水平的,這區中大部分都是擁有專科學歷的學生。工廠裡面的質檢工資水平和普通工人差不多,不過他們的體力勞動相對來說會少一些。

五、技術.

有些年輕人會選擇去工廠裡面做技術方面的工作,而做這方面工作的人也基本上是擁有專科學歷的人。做技術方面工作的話,需要有一定的鑽研能力、學習能力,還需要擁有比較強的溝通能力。

在工廠裡面做技術方面工作的那些人,如果技術不錯的話其實工作方面也是挺不錯的。做技術的人的作息時間是和辦公室文員一樣的,有周末和節假日,不過他們的工資水平相對來說要比車間裡的工人要低一些。


饕餮視聽


咱們這個年代,真正值錢的人,已經不再是有文憑的人,而是有技術有本事的人。

畢竟文憑現在越來越氾濫,以前一個村、一個縣裡,能出一個大學生那都是要放鞭炮、請客吃飯的事情,所以才一直都有對“大學生”另眼相看的情懷。

但雖然說有本事的人更值錢,但不是有什麼本事都叫值錢,比如你比其他人擰螺絲擰的更快,那就不叫值錢的本事,因為現在已經完全可以用機器代替了。所以咱們這個時代,真正值錢的,其實就只有2種人:

1.在高精尖技術領域裡工作的高級技工。

以前大部分人是瞧不起技術工人的,覺得再怎麼樣都沒什麼文化水平一樣。但其實技術工人一直都是個很稀缺的職業,只不過是地位不高。

最近這些年咱們國家發展很快,智能化越來越普及,技術工人才開始吃香了。尤其是高精尖行業的,像最近剛剛火起來的5G.網上不就在流傳5G專業人才的招聘表嗎?一溜下去全都是缺人,而且工資待遇不菲。

其實說白了就是和智能沾邊的,現在都很熱門,就像前些年做IT的很火一樣。但智能技術的範圍更廣。

公司請你去,畢竟不是天天讓你就靠那張文憑給公司賺取的,靠的還是你的技術。

2.一個行業裡的明星

很多行業裡頂尖的人物,並不一定就是學歷高的。而是那些肯鑽研、肯學習,能摸清行業規則來獲得收入的人。

比如,現在行業的種類千奇百怪,最近幾年火起來的就像今日頭條這種做自媒體的,就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

很多學歷不高,沒什麼文憑的人,也都把事業做得有聲有色。

原因就是,他們願意鑽研自己行業裡的規則,不斷試錯,去獲得客戶、讀者或者觀眾的認可。

才能從眾多創業者當中脫穎而出。

那些還拿著文憑想著躺贏的人,在這個時代是註定要被淘汰的。


夏小採


大學生不值錢還是因為大學生數量太多,本科遍地走,大專一把抓。大學生真的越來越不值錢嗎?

①教育普及


現在很多大學擴招,相比90年代大學更好考了,哪怕考不上本科,考個專科也綽綽有餘。大學生變得越來越多,而崗位需求越來越少,所以大學生不得不進工廠。


②競爭激烈


崗位競爭越來越激烈,小學老師都要研究生學歷,普通工廠文員都要大專或本科學歷,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去拿個學歷,哪怕高中成績不行,家長也讓孩子多讀幾年書。


教育普及、競爭激烈和家長支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上大學。物以稀為貴,所以很多人覺得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



大學生真的越來越不值錢嗎?

①優等生

全國2000多所高等院校,985211等好學校僅僅一百多點,是的,本科越來越普及,但985.211學校還是很有含金量的,男生進好學校學個計算機畢業幾年年薪二十萬還是挺正常的,女生進個好的師範學院畢業後當個老師也很不錯。


②技術性人才

我有個親戚,大專學歷軟件開發,大學勤勤懇懇學到了技術,實習期月薪3k,工作幾年月薪也拿到了10k。還有會計、鐵路行業等只要真正學到了技術,在社會上都能過得不錯。


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這個觀點我不反對,但我認為真正不值錢的是在大學混吃等死不努力的人,沒學歷還沒學到技術還不努力,憑什麼值錢?




字遷教育


可以看一組數據,每年985和211大學畢業的學生在80萬左右,普通高校的學生在500萬左右,拋開200萬考研究生和出國留學的吧,也有每年300的大學生流入社會,那麼這些人裡有多少人可以找到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呢?一個蘿蔔一個坑,曾經的企業高管,慢慢的被一批大學生替代,而這些高管不說多的,工作個二三十年沒啥問題,那麼每年三百萬的累計下了有多少大學生可以就業?一個蘿蔔一個坑,除非你特別優秀和牛批!

大學生畢業後就得面臨著生存問題,家裡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創業和啃家底兒,但是還是有大部分的都是普通家庭!畢業找工作沒法高不成低不就,只能選擇所謂的低級崗位,也就普工和服務員或者是銷售員。

最後再闡述一下個人觀點,崗位從來沒有高貴低賤之分,只有收入高低之分!你個人做的足夠優秀,你的收入也並不比白領金領差,就像今年上市的海底撈,他裡面有太多的人都是一路從服務員幹起的,其中楊利娟從19歲做服務員,到現在的海底撈首席運營官,身價30多億。說白了,學歷可以讓你有資格選擇好的工作,但是能讓你長久併成長的不是學歷,而是你的學習!


文慕楓Alex


首先,不要對普工這個職業有什麼輕視的態度,真正讓中國製造文明於事的,恰恰就是這些普工。

針對您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學歷氾濫,大學生比例過多

我曾聽人說,在中國,除了清華北大,其他學校上起來都一樣。這話雖然片面,但是卻也有一定道理。其實,中國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往往工作都不會太差,而普通大學的學生基數太大,目前的崗位數無法滿足這樣大的數目。不做工人的話,要不創業,要不失業,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2 生產設備升級,對於工人要求變高

現在,工廠的生產設備越來越高端,自動化,半自動,立體倉庫等等,這些設備對於操作人員的要求也響應的加高。

3 大學生自身素質不過關

這個我親身經歷說一下,我招聘過很多大學生,但是無論從性格,能力,潛力都無法同社會人員相比,那我為什麼要招大學生呢?


奔馳有句廣告語叫做:創造更多價值。沒有相應的能力,便無法拿下相應的工作。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電氣小金


先,這是大學從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必然現象。人們原先意識裡的大學生,是精英教育環境下的大學生,也就是高校沒有擴招之前的大學生。那時候的大學錄取率極低,比如恢復高考的1977年,錄取率不到5%,現在的錄取率已經達到了90%左右。是教學質量提高到如此程度嗎?顯然不是。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這方面來看,大學生不如原先大學生的質量,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大學生不值錢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其次,從大學畢業生的收入狀況來看,大學生相對不值錢了。因為經濟發展很快,社會就業率很高,勞動力成本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一些重體力勞動崗位,年輕人根本不願幹,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就是一些大字不識幾個、未經勞動技能培訓的人,直接上崗,工資就很高,比如建築工地的建築工人、裝修工人、碼頭的裝卸工等,日工資200-400元很正常,但大學畢業生月工資3000元,相比之下,大學生就顯得不值錢了。那麼,大學生是真的不值錢了嗎?未必。我們應該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比較,再下結論。前述那麼直接上崗的工人,幹了好多年,直到幹不動了,工資增長緩慢,而大學生呢,工資都有穩定的增長,再加上五險一金之類的保障,一段時期後,其待遇早就高於那些重體力勞動工種的農民工了。

第三、是一些大學生確實不爭氣,眼高手低,導致什麼都不想幹,什麼都幹不好,最後靠啃老生活,還心安理得,導致人們對於大學生的負面看法日益增多,也就顯得不值錢了。


笑談風塵幾多愁


這種現象,是大環境作用下的產物。公子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某種程度上,是環境造就的選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想要活著不難,想要活體面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代大學生,多半家庭環境不錯,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不愛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很多人,也把“所謂成功,不過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作為自己人生的信條。

而近些年來,媒體肆意販賣焦慮,無數篇“逃離北上廣”的爆文刷屏社交平臺,也許他們在即時享樂,耽誤了學業的同時,驀然發現,當個普通人其實也挺好,平平淡淡過日子才是真,於是更加失去了對努力的敬畏。

可在社會這個馬拉松戰場上,跑只能維持現狀,當個普通人也是有門檻的。

這種追求現世安穩、即時享樂的價值觀,讓不少大學生在職場廝殺中慘敗,最後工廠才是他們的容身之處。

二、大學生的人口基數,越來越大了

當代大學生,多數是九零後、零零後的孩子。

他們趕上了經濟暖春,但也同時面臨受教育人數直線上升、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這從很大一程度來說,加劇了職場崗位的競爭壓力。

職場崗位是有限的,而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卻是一支龐大的隊伍。

根據二八定律,很多大學生進入工廠當普工,太正常不過了。

三、大學生的危機感,越來越輕了

作家清歡說過:“在中國,有2000萬的大學生在假裝聽課。”

生活在這個平穩的時代,當代大學生沒有經歷過太多苦難和飢餓,大多數都擁有一個較為幸福的童年,危機感和壓力感往往不強。

再加上,上了大學,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管束就懈怠了, 很多人一上大學,就成了脫韁的野馬。

這也導致很多大學生,表面博學多才,實際不學無術,到畢業時,除了學歷,並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績,最後淹沒在人群中,太正常不過。

其實,大學生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嗎?也許。但更多時候,不值錢的,相比大學生這個代稱,更多的是那些本不求上進的大學生本人。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