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至诚大兵

在统称为汶川大地震的灾区,有个东南接壤汶川、相邻汶川的县,叫理县。理县与汶川两县城之间,仅隔着不到40公里。然而就是这不到40公里的距离,却让外界的人们对同样是“5·12大地震”中的重灾区的理县知之甚少。

在如今知名度就是财富、眼球聚焦的地方机会就多的情况下,显然理县需要人们的关注,理县在“5·12大地震”三年后的巨大变化,更需要人们的了解。

理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建县,距今已经2000余年。理县4318平方公里土地,受灾面积100%,房屋100%受损,其中倒塌12万余间,地震造成理县经济直接损失达247·8亿元。

“5·12大地震”三年过去了,如今的理县怎样了呢?

我要报告朋友们的是,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340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306个,累计完成投资83亿多元。理县特别突出了民生重建,突出产业重建,突出设施重建,突出生态重建,突出文化重建,使得如今的理县重新崛起,更加美丽漂亮。

汶川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奔波在理县的大地上,大兵我看到的都是灾后重建的奇迹。在此,我重点要对朋友们讲述一个灾后重建中热爱故乡、哪怕是被男朋友“吹灯”也执着的大学生“女村官”的故事。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理县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的朴头村。朴头村有407户人家,人口1700多人,是理县户数和人口最大的自然村。“5·12大地震”,朴头村受到了重创,房屋倒塌,损失惨重。

“5·12大地震”重建后,全村的房屋都焕然一新。我们走在美丽的朴头村,鲜花此时正盛开,这盛开的鲜花仿佛映衬了今天朴头村人的幸福生活。

给我们一行人讲解情况的,是一位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美丽姑娘。起初只以为她是寻常的导游而已,可随着参观考察的进程,姑娘的健谈与气质,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介绍讲解的间隙,我悄然采访了她。

至诚大兵悄悄询问女大学生村官情事(摄影:大时)

汶川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虽然她满脸的笑容,哪曾想,她内心隐藏了不少的故事与情感!

她叫陈慧佳,身分具有双重性,既是朴头村大学生女村官“村主任助理”,又是回归故乡重建的藏族女子。去年她在阿坝师专毕业后,热恋了一年多的男朋友,邀约陈慧佳一起远走高飞,到大城市寻找更多更好的机会。陈慧佳心里虽想与爱人远走高飞,却想到故乡理县遭受“5·12大地震”后,全国人民都在支援和关怀,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不是更应该回归故乡,为故乡重建尽力呢?

就这样,因对未来的理解不太相同,这位藏族女子遭受了恋人的“吹灯”。尽管受到了“吹灯”重创,陈慧佳仍然坚定不移地投入到了故乡怀抱,成为了每月津贴不到千元的大学生“女村官”。

大学生女村官陈慧佳在解说(摄影:大时)

汶川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我幻想着,在那毕业离开校园的前夜,一对恋人相偎在草坪上,月光如水。他俩述说着情感的交汇,试图合并毕业后对未来的分歧。小伙子显得急迫,不愿意放弃,一往情深。女孩子更是耐心启发,尽力挽回这眼看要破碎的爱情。是啊,一年多的时间,比365个日日夜夜还要漫长的时间里,彼此双方付出了真情多多。

阴云遮盖了月光,他俩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只有草坪的露珠知道,这夜晚是多么地寒冷……

眼前不是幻影。姑娘依然是那么镇定美丽。

女村官陈慧佳对村情如数家珍(摄影:大时)

汶川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我问这位美丽的姑娘,“您现在失悔吗,对您的这一段情感的选择?”

陈慧佳目光炯炯,坚定回答我:“我爱故乡,我不反悔。”

陈慧佳坚实的脚步,执着的目光,深情的叙述,村情了然的如数家珍,让大兵我看到了这“绝情”故事之后的人生的另外一种美丽……

笑脸坐在我们一行中间的女村官陈慧佳(摄影:大时)

汶川震区,那美丽被吹灯的大学生女村官

我感动了,因为我看到的并非孤独的样本,她是理县美丽风景外的风景线。我深信,正是众多陈慧佳这样的理县人(包括一直陪同我们采访、同样挚爱故乡理县的县官王晓琳女士)倾情投入了故乡的重建,才使得“5·12大地震”重灾区的理县,显得如此异常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