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后的女性,就活该被剩下吗?

前段时间有一则报道,是说一个80后的海归女博士,在上海有房有车,去征婚的时候却屡次遭到男方家长的拒绝,理由均是年龄太大了,有人还会多问一句,漂亮吗?当听到相貌普通时,更是果断拒绝了。

在一个速配活动上35岁左右的男人选择的心动女生大多是25-30岁的,不论其他条件如何,他们直接不考虑30岁以上的女生。

这就是大多数男人年龄择偶的真实现状,而30岁则是其中的一个分水岭。

三十岁之后的女性,就活该被剩下吗?

虽然时代在不断的更迭,但很多人的老旧思想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并且根深蒂固。年龄偏见直接引发了大龄女性的择偶危机。这种危机,不单是外界给的,很多女性自己也没有放过自己。刚刚过了25岁的女生,就开始为自己的年龄感到恐慌,生怕自己成为大龄剩女,抓紧一切机会找男人,一旦有合适的,便匆匆将自己交付了出去,将婚姻当作任务,在她们眼里,不论嫁得好不好幸不幸福,只要嫁出去就比剩着强,于是,她们一边在自己的婚姻里过得一塌糊涂,一边嘲笑那些比她们光鲜自在却没有嫁出去的姑娘。

三十岁之后的女性,就活该被剩下吗?

这种因为年龄到了所以结婚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而那些真正追求婚姻幸福,精神契合的人却被当作异己,如此扭曲的婚恋观,年龄便成为了压垮女性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对另一半的期待也就在年龄压力的胁迫下变成了“那就这样吧”,她们没有勇气再等到那个真正愿意一生相守的人了,因为她们始终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女孩子,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抓紧把自己嫁了,别等到三十岁贬值了再找就没人要了“,多么可怕的思想,可是老一辈大多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无形中就抹杀了女性本身的价值,和婚姻的本来意义。

世俗对女性的要求往往就是这样,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有既定的生活轨道,结婚然后生子。

三十岁之后的女性,就活该被剩下吗?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思想的转变,对自由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的渴望,多样化的选择就呈现出来,单身,丁克,多次婚姻,总之好像没有那么多的规则要去遵守,人们更多的是忠于内心,年龄不该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真正的合适才是组成婚姻的必要条件。

好的婚姻是双方共同成长互相成就,是势均力敌的,不会随着皱纹的增长而消逝,相似的灵魂终会遇见,在这之前,你只需要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三十岁之后的女性,就活该被剩下吗?

有调查显示,201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从70%下降到43.13%,而“男小女大”的婚姻则从13.32%上升到40.13%,姐弟恋婚姻数量猛增,虽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年龄存在严重的偏见,因为年龄无法去爱,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勇敢打破年龄的界限去勇敢的爱了。

不必被年龄挡住了出路,也不必因年龄而恐慌,生活的意义不应只局限在婚姻家庭之中,也没有必要为了生存而结婚,当然,这也完全不是不婚主义,而是遵从本意的自由主义,你要随时保持自己的选择能力,想结婚的时候有人愿意与你同行,想单身的时候也要有单身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