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过哪些名将?

云破月来影玩你

山西自古以来名将辈出,毕竟连“武圣”关羽都是山西人嘛。所以如果一一列举恐怕太多了,所以这里想划定了一个小范围,在近代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晋绥军出了不少的名将,这里找了五位国民革命军上将来说一说。

“存在哲学”大师,晋绥军领袖——阎锡山

阎老西大名鼎鼎,他在1912年还不到30岁时就任山西督军,此后统治山西达 38年,直到1949年4月太原解放他逃离山西。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他的名言是:存在就是真理。实际上他也是这么来实践的,一切以保存实力为目标,最大限度巩固其在山西和晋绥军的统治为第一要务。典型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提出的“三颗鸡蛋上跳舞”理论,即面对国、共、日三方势力纵横捭阖,“拥蒋又拒蒋、联共又反共、抗日又和日”,真的是八面玲珑啊。后来败退台湾后,被老蒋解除了实权,1960年病逝。

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的一级上将——徐永昌

徐永昌在国民政府任军令部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当时是军委会“四巨头”之一,其他三位是何应钦、白崇禧、陈诚,貌似名气都比他大。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仪式在美军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徐永昌是中国的受降代表,和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等一起见证了这个伟大时刻。徐永昌后来病逝台湾。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徐永昌和徐世昌搞混了,徐世昌是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大总统。

善于守城的将领没有死守北京成为国家功臣——傅作义

傅作义是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早年就以能守城知名。特别是在1936年全面抗日战争打响之前,他就领导了绥远抗战,在百灵庙一战重创日本顾问控制下的伪蒙军,取得大捷,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他本人也以抗战英雄为人们所敬仰。在解放战争的平津战役中,他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接受和平改编,保全了千年古都和无数生灵。建国后曾任第一任水利部长。

善于练兵短于用兵的忠厚人——杨爱源

杨爱源是深受阎锡山信任的将领,为人忠厚。他的军事上的长处在于能够练兵得法,因此长期担任晋绥军练兵总监。国民党败退台湾时,阎锡山的财产就是由他护送至台,可见他与阎锡山交情之深。

剿共先锋成了特赦战犯——孙楚

孙楚是阎锡山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在晋绥军也算是骁勇善战的军事人才,在中原大战中多次取胜。蒋介石看中了其军事才能,想要拉拢他,孙楚不为所动,决心报答阎锡山的知遇之恩。他说“阎长官跳崖我跳崖,闫长官滚沟我滚沟”。他还是剿共战场上的急先锋,多次与我军作战,被列为战犯。被我军俘虏后接受改造,后经特赦回到太原并最终逝于太原。



文综史组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手下成长起了一位有着赫赫战勋的名将,这位名将就是傅作义傅将军。

傅作义原本是以守城出名的,曾经在北伐战争中,傅作义仅仅带领着一支师的军队就横跨了张作霖东北军层层把守的关卡,直接来到了当时北平附近的涿州。



(傅作义)

万军中坚守涿州一百日,傅作义初显威名

在东北军包围得密不透风的地盘里,硬生生在东北军的心脏附近插入了一把利刃,占领了涿州。

涿洲是东北军的地盘,四周里三层外三层都是兵力强盛的东北军,但是傅作义就是有这个胆气,就这么在万军丛中夺了一座城池,然后在没有丝毫武器支援的情况下,在涿州抵挡了东北军足足一百天的时间才因为他老大阎锡的命令而开始向张作霖低头。


(张作霖)

虽然傅作义最后还是输了,但从某一些意义上来说他却是赢了,因为他创造了民国有史以来最精彩、最成功的守城战,狠狠践踏了张作霖东北军的尊严,用张作霖的尊严书写了自己震彻整个民国的名声。

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的数次请缨失败

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舆论大潮翻涌不休,无数的国人因为丢掉的东北而激发出了强烈的抗日热情。

很多有为之士开始为抗击日本四处奔走了起来,当时傅作义虽然是阎锡山的手下,但是在他高涨的抗日热情下,他直接横跨过了阎锡山,向蒋介石请命以抗日。

不过当时蒋介石因为知道自身武器比不上武器精良的日本,只想着能多些时间筹备战争,最后再加上他对日本有着足够的了解,有着足够的恐惧,所以并不打算和日本正面抗衡。

于是傅作义以及众多抗日志士的想法落了空,抗日是整个国家的大业,如果没有蒋介石这位国家大佬的统帅,以他们这些军中将领自身的实力和整个日本国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那就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关东军虽然顾首顾尾,有着颇多来自于日本国内的节制,但是在九一八事变没有经历任何抵抗就获得巨大的胜利后,日本人就直接改变了国策,使得日本内阁政府再也没有任何理由阻止日本军部对中国挑起的大规模侵略,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面对的才是整个日本。

在长城抗战创下怀柔大功的傅作义

在1933年,因为日军想继续兵侵华北地区,所以沿山海关一带的长城抗战开始爆发,在当时傅作义就带着一支军队来到了长城地区,跟日本人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当时傅作义驻守的地方是怀柔,他在这里构筑了非常坚固的防线,日本人有着坦克支援的七次冲击,都被傅作义率领守军完美防守了下来,生生将武器强大的日军击退,然后还留有余力地支援了其他防线,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但是没过多久,因为何应钦和日本人已经谈妥停战协议,所以何应钦就开始发电报让傅作义撤军走人,但是傅作义坚决不受命,他以日本人还没退军为借口,继续和日本人拼死抗击了起来。

最后更是趁着天色已黑,组织了五百敢死队对日本人的阵营发起了攻击,不过最后在何应钦数次三番的要求下,傅作义不得不答应了退军的要求,但条件是日本必须要同时撤军,在日本军队遵守了协议后,他也无奈地往后撤军了。

后来曾经有日本人查看过傅作义构建的防线,在总结了进攻失败的原因后,在他们的报纸中声称,说如果不是有着傅作义的防守,他们的军队必定可以打到北平城下,就连日本人都对傅作义的防守能力进行了十足的肯定。

长城抗战后,傅作义再度于百灵庙建立威名

在1936年的时候,日伪军准备出兵渗透内蒙古,当时蒋介石还没有做好全面抗击日本的准备,所以他对这件事情是不太关心的。

后来是在傅作义的数次请缨下,才准许了傅作义带领着一支军的兵力前往了内蒙古地区,在百灵庙这个地方成功挫败了日本人的部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百灵庙大捷。

因为长城抗战之后中国就一直没有和日本爆发过太大的战争,所以百灵庙的胜利也显得非常的令人瞩目。

而在百灵庙大捷中,傅作义是攻击的一方,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傅作义不仅是守城方面的奇才,在进攻方面也一点都不弱。

抗日战争中的傅作义以及他的最后结局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傅作义的位置越坐越高,先后成为了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最后在担任12战区副司令的时候也兼任着绥远省的民治大权,他也至此从阎锡山的部下脱身而出,成长为了能和阎锡山齐头并肩的军政大员。


不过也因为傅作义要统筹起战争的大局,不能再靠着一腔的热血率领军队在前头厮杀,所以我们就没有机会见到他在全面抗日战争中以孤军之力创造出的抗日奇迹了。

在1949年,当时驻守在北平城的傅作义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挣扎,最终放弃了他有生以来最强大的守城能力,以和平之态让北平城以及上百万的平民百姓避免了一场大战,为保住古城和平民百姓立下了大功。


(民国北平古城)

要不然以傅作义的守城作战能力,如果他拼死抵抗的话,战局会发展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在战争结束后傅作义也为水利、水电大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所以说这就是我所知的山西名将傅作义,一位为了抗日而鞠躬尽瘁的真正名将,一位为了使古城百姓不受伤害而自愿折损名节的名将。当然,在山西的历史中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名将层出不穷,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如果大家有知道的,也可以分享一下。


孤客生

几千年来山西名将辈出,数不胜数。那么山西出过那些名将呢?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历史看山西”的美誉。表里山河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从力挫强秦的李牧到马踏匈奴的卫青、霍去病,从“武圣”关云长到“门神”尉迟恭,从呼延赞到杨家将,山西将领可谓撑起了中国评书的半壁江山。



自先秦开始,首入眼帘的便是李牧。李牧本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先在赵国北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宜安之战重创秦军,被封为武安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有李牧。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不过孙膑、田单、廉颇、赵奢、王翦而已。

迈入强汉时代,卫青、霍去病之名如雷贯耳,号称帝国双壁。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首战便奇袭龙城,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霍去病则是卫青的外甥,他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战即率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大胜而回。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之语。



再至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乱世出英雄。名气最大的当属“武圣”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他斩颜良、擒于禁、诛庞德,威震华夏。不提其在《三国演义》中的神勇表现,历史上的他亦被称为“万人敌”。



同时代的名将还有张辽和徐晃。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其攻袁氏转战河北,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蹋顿单于,击灭陈兰、梅成。在合肥之战中更是以七千人击破孙权十万之众,差点活捉孙权,威震逍遥津。“张辽止啼”也成为一则流传广泛的传奇典故。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他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显威于官渡一役,在樊城之战中是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曹操曾赞其治军有周亚夫之风。



到了盛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门神”尉迟恭和薛仁贵了。尉迟敬德名融,字敬德,以字行世,朔州善阳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其破王世充,灭窦建德,在玄武门之变时射杀齐王李元吉,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其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薛仁贵的经历则更为传奇,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他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至宋朝,代表人物为呼延赞,并州太原人。他少任骁骑兵,宋太祖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受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之后其伐后蜀、征北汉、戍守定州,屡立战功。北宋一朝,山西成为抗击辽国、西夏袭扰的前线,涌现了一大批以杨家将为代表的忠烈世家和英武将门,名将如繁星,数不胜数。



转至近现代,搅动全国风云的山西籍军人便属阎锡山和徐向前了。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他一手打造了晋系势力,在山西境内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谓是山西的“土皇帝”。作为晋系军阀的领袖,阎锡山的统治在山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另一位风云人物徐向前是山西五台永安村人,他和阎锡山是近的不能再近的老乡。徐向前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率领红四方面军转战于万里征途,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邓小平共同开创晋冀豫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二打”临汾、解放太原,亲手终结了盘踞山西38年之久的“老乡”阎锡山政权。


1.《史记·李牧列传》

2.《宋史·呼延赞传》


历史研习社

提起山西的名将,我想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元帅23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参加了广州起义。

徐向前元帅为创建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突出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元帅和刘伯承元帅,邓小平同志等一起领导开辟了晋冀豫和晋南抗日根据地,统一指挥山东,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培养了大批的抗日军政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元帅运筹帷幄,指挥晋中,太原等战役,使得山西完全获得解放。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常话说,江南出才子,陕西出皇帝,山西出将军。山西自古以来名将众多,小史官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直接罗列名字,有些有争议的,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纠正!



春秋战国,廉颇,李牧,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汉朝,卫青,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出击匈奴,打出汉家威严!


三国,关羽,张辽,这两个就不细说了,三国名将!

唐朝,尉迟恭,薛仁贵,一个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一个三箭定天山!

宋朝,杨业,屡建奇功,人称“杨无敌”!

一时只想到这么多,近代的没说,欢迎朋友们评论区补充!


颍州小史官

中国历史上山西省籍的名将有-春秋时期的-晋文公的舅舅、晋文公的首席谋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晋军上军主帅-狐偃、晋文公的舅舅、晋军上军副帅、城濮之战主要指挥官之一-狐毛、晋文公时期的晋军下军主帅、上军主帅、执政、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赵衰、晋文公时期的晋军第一任中军元帅-郤穀、晋文公时期的-晋军中军元帅、城濮之战的指挥者-先轸、晋文公时期的晋军下军副帅、上军副帅、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城濮之战中以虎皮蒙马计大破楚军的-胥臣、晋文公时期的晋军下军主帅-栾枝、晋文公时期的上军主帅、晋襄公时期的中军元帅-先且居、晋文公时期的晋军下军主帅、晋灵公时期的上、下军主帅、晋成公时期的中军元帅、执政-郤缺、晋襄公、晋景公时期的晋军中军元帅、执政-赵盾、晋悼公时期的晋军中军元帅、执政、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韩厥、晋景公时期的晋军上军主帅、中军元帅、执政-士会、晋景公时期的晋军上军主帅、中军元帅、执政-郤克、晋悼公时期的军政统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魏绛、魏绛之孙、晋军步战创始者、杰出的军事家-魏舒、西汉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的-曹魏集团第一骁勇战将-张辽、南北朝-南朝-梁时期的-与韦睿齐名的名将-裴邃、北朝-北齐时期的-斛律光、北魏-西魏-北周时期的-独孤信、北周时期的-王轨、唐朝时期的-柴绍、薛仁贵、儒将之雄-裴行俭、王方翼(裴行俭提拔起来的名将)、张守珪、裴度、五代十国-后唐时期的-周德威、李嗣昭、郭崇韬、北宋时期的-慕容延钊、张永德、杨业、李处耘、郭守文、李继隆、杨延昭、狄青、明朝时期的-王崇古、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