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这三个省的占了一半以上,这样写原来另有深意

梁山好汉来自四面八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用“五湖四海”与“天涯海角”来说明他们的原籍及活动区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梁山好汉中不明籍贯的十三人,写明籍贯的九十五人,涉及现今十四个省市。来自北边的,有北京市的蔡福、蔡庆、皇甫端。河北省的卢俊义、柴进、燕青、焦挺、石勇、杜兴、段景住、陈达、武松九人。南至天涯海角,有海南岛的孙京。广东省的孙新、顾大嫂;东临大海之滨,有江苏省的石秀、李衮、郑天寿、王定六、安道全、马麟、项充七人。西陲有四川省的秦明、郭盛。还有天津市的公孙胜;山西省的关胜、呼延灼、董平、刘唐、孟康、杨志、杨春七人。陕西省的史进、裴宣、汤隆。江西省的穆弘、穆春,张横、张顺、童威、童猛、李立、戴宗、候健九人。湖南省的吕方、蒋敬。这真是东南西北中,纵横大半个中国。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这三个省的占了一半以上,这样写原来另有深意

那第七十一回“赞词”所说的:“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确是一点不假。这充分表明:梁山义军的领导集团,是“搞五湖四海的”。他们不仅能够招揽各个地区的人才,吸收山南海北的英雄,联合各个山头的好汉,团结各个阶层的豪杰,还能尊重与接纳“少数民族”中的有用之才到梁山泊来。

第六十回写到的那个以盗马为生,绰号金毛犬的段景住,生得面如锅底,鼻孔朝天,焦黄头发髭须卷”;第七十回写的那个兽医皇甫端:“原是幽州人氏”, 碧眼電瞳黄发。从长相分析,段景住与皇甫端不太像汉人,大概是什么少数民族吧。所以说,梁山事业有极为广阔的地域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梁山大厦所以能够建立起来,梁山义军所以能够从小到大,发展到拥有一百单八将、十万雄兵的大部队,是同这个领导集团大搞五湖四海的组织路线息息相关的。在斗争历程中,他们不断消除狭隘的小集团观念和门户之见,勇于走团结抗敌的联合道路,终于实现了“众虎同心归水泊”,把梁山事业引向蓬勃发展的辉煌胜境。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这三个省的占了一半以上,这样写原来另有深意

从梁山好汉的籍贯表上还可以看到。地处中原广阔腹地的河北、河南籍的好汉和山东籍的好汉较多,计有五十六人,占总数一半以上,其中河北省九人,北京市三人、天津市一人,河南省十三人(林冲、徐宁、张清、杨雄、薛永、施恩、张青、孙二娘、曹正、陶宗旺、杨林、韩滔、彭琺),山东省三十人(宋江、吴用、李应、花荣、朱仝、黄信、雷横、李逵、解珍、解宝、邹渊、邹润、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朱贵、乐和、时迁、白胜、孔明、孔亮、扈三娘、萧让、金大坚、李云、宋清、朱富、郁保四、樊瑞、燕顺)。作者如此安排颇有道理。因为这几个地方不仅是宋王朝的腹地、也是梁山义军的根据地,同时又是作品主要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梁山英雄主要活动的区域,许许多多矛盾斗争就是在这些地方发生、发展的。这样,这些地方必然要受到梁山事业更大的影响,必然会有更多的当地人卷入到这场斗争中。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这三个省的占了一半以上,这样写原来另有深意

有人认为《水浒》是为宋江们写实的,这一看法并不确当。历史上的宋江是个“淮南盗”,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纪》:“宣和三年(1121)二月甲成诏招抚方腊。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 又犯京东、江北, 入楚海州界, 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假如《水浒》真为宋江及其伙伴写实, 那么梁山英雄中应以淮南人为最多。可是小说中淮南籍的英雄却只有朱武、李忠、李俊、王英和湖北籍的欧鹏、邓飞六人,而且都不是主要人物。即使说宋江曾犯京东等地,所以会有较多京东等地籍贯的人,但实际上梁山好汉的籍贯却是“五湖四海”都有。所以,我们不宜把《水浒》看作“史书”, 《水浒》终归是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