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世界500強、上市公司,我爲什麼要從這麼一家公司離職

央企、世界500強、上市公司,我為什麼要從這麼一家公司離職

1、風光又尷尬的工作

16年,像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小夥伴們一樣,帶著由技術轉管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設想,我進入了國內本專業top5的集團。

央企,世界500強,上市公司,任何一個名頭掛出去都是讓業外人羨慕的工作單位。但西三環邊上這棟風光的大樓內,卻是一份讓自己尷尬的工作。

央企高工資高福利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工資總額的限制讓曾經的鐵飯碗風雨飄搖。第一次聽老同事調侃“單位竟然出現過大半年發北京最低生活保障的情況”時,我潛意識地拒絕相信。

但當時抱著傍上大平臺,努力學技術,最好混到管理層,然後再跳個小公司的幻想,並沒有馬上萌生及時退出的想法。於是,一邊安撫自己實習期掙著2800的不甘,一邊想盡各種辦法快速瞭解公司的運營全景。

2、虛度一年

部門大部分業務是做EPC,也就是總包。利用資質和體制內關係,把活兒拿過來再分包下去,做總承包項目管理。

我們也有技術部門,但主要工作是負責工程管理和協調。各科室骨幹大部分是部門成立時從設計院、電建公司挖來的老手,設計施工通吃,以一當十。毫無設計施工經驗的小白耳濡目染一段也可以上手,但沒有相當的技術功底,即使當上了專業主設人、設總,也多半隻能做一些管理性的事務工作:打電話,催圖,開會協調。

吃的是政策飯,風頭就這麼兩年。單位沒有完善的畢業生培養模式,也沒人顧得上認真考慮畢業生的成長。

很幸運,我被分配到了技術部門裡的核心科室。執牛耳的全是大拿,好不容易有人願意帶我,誰知政策一夜突變。業務範圍急劇轉移到了另一個科室,本科室的除了在執行的,幾乎沒有新項目。

沒有新項目也就沒有鍛鍊新人的機會,入職的前半年,準備一個執業證書基礎考試、參加集團培訓、看規範、熟悉往期工程案例,轉眼到了年底;後半年給師傅當設總助理,偶爾出個差,自己看看書,第一年就這樣結束了。

3、萌生退意

可以說,毫無收穫,浪費了一年光陰。但也讓我基本看清了處境:大平臺,做工程總包,不論是業主還是分包商,你能接觸到的都是比較高的層次。你的見識,你的視野都能因此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動輒過千萬的項目,即使你在其中的話語權有限,也能鍛煉出色的大局觀和協調能力。但另一方面,這裡學不到系統的技術,而且專業限制性強,一旦離開這個行業幾乎無法通用。

更要命的是工資低得驚人,轉正後4000+發倆月就減成3500,後來直接2600。要改變窘境,有關係和有眼力都很重要,做人和做事一樣關鍵。升職才能加薪,熬得住才有希望,問題就在於我有點熬不住。

工作沒有好不好,更多是適合不適合。一起入職的好幾個同事在北京買了房,幹著一份上班壓力小,時間相對自由的工作,熬著資歷,看準時機進入序列往上爬一爬,沒人能說這個活兒不行。

同北漂不同命,對於我這種更大程度上奔著掙錢的人來說,平臺解決不了最迫切的問題。

4、高不成低不就

跳槽是個技術活兒,原則之一是“吃著碗裡瞧著鍋裡”,沒有新東家,就繼續服侍老東家。

我能幹什麼?我喜歡幹什麼?這成了避免再次發生“行業亂入”悲劇而必須回答的問題。

事實證明我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深入,未能找到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

本行業?師傅在某次飯局上給我介紹了一個設備供應商,那大哥三杯下肚,大手一揮,“沒地兒去了就過來跟著我幹,別的我不敢說,一年10萬沒問題。”做銷售?不諳世故、沒酒量,這行好像不是我的菜。。

設計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形成了一種固執的偏見,提起畫圖就不感冒。而且該在設計院打基礎的日子自己用來讀了一個研,“年事已高”,不太適合從頭開始畫起。放棄。。

搞培訓?坐井觀天式地自我感覺英語還可以,決定考個雅思去教出國考試。8月一站,10月二戰,兩次都是6.5。這就很尷尬了,進面試的門檻至少是7.0。但實力的欠缺,高昂的報名費,這條路暫時走不通了。。。

考雅思失敗後,生活再次陷入一團亂。我無比痛恨於自己的高不成低不就。妻子也愁得不行,她猶如看著提不起的阿斗,說,要不你去超市殺魚吧。

另一方面,新掌權的領導終於看到角落裡的我,迅速把我暫借到上面提到的部門新寵兒科室。11月,第一次以設總身份帶隊去山西一個項目踏勘。我終於做上了剛入職時夢寐以求的事情,帶項目。

看著同行的大我十幾二十歲的分專業負責人掙著比我高兩三千的工資,恰逢山西大雪,寒風刺骨,當上設總的激奮被凍碎一地。還是得走。

5、考博風波

常年異地,工作前景灰暗,我不時就想起一個哥們離開北京前跟我說的話,北漂,要麼牛,要麼滾。我暗暗感覺自己得滾了。但路在何處,前方仍一團迷霧。

大哥打電話,聽我吐完苦水,說兄弟可以考慮在學業上再邁一步。風雨飄搖中,我考慮了兩天決定抓住這根飄過來的稻草。人一旦陷入迷茫就是一種全方位的迷失和伴隨的自我否定,沒有方向,沒有底線,也忘了自己過去想要成為的模樣。從畢業後妻子就常有建議我再考,只是每次都被我強力否決了,那時候方向還很清晰,對未來還很有信心。

結束北漂,結束異地,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個石家莊的學校讀博。但學校、專業,選擇都很有限,多方聯繫下,終於有一個老師同意接收報考。

年輕,最怕生活沒有方向。有個目標,馬上熱火朝天。突擊備考三個月,再次踏上考場。

筆試完第二天覆試,早上八點,我慌慌張張趕到複試地點,卻被通知分在了第二批,九點四十。學院沒有安排候考休息教室,樓道站著怪尷尬,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大家紛紛下樓去校園溜達。

站在一棵街頭常見但叫不出名字的大樹下,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這是在幹什麼?

明明完全有機會今年能博士畢業,進入這所學校來當老師,現在卻在跟3個人爭一個博士入學名額。

錯過的一些機會大部分時候真的不能怪別人,只能怪當時對自己認識不清,對未來沒有明確規劃。

6、轉博往事

15年,研二,所裡啟動轉博工作。簡單詢問了一下導師,我也開始和大家一起準備轉博材料。當時覺得轉博答辯就是一個形式,只要導師同意就肯定沒有問題。然而,現實情況卻狠狠給我澆了一盆冷水。

轉博申請第一版草稿給導師看,他提出了很多意見。我回去修改後再次提交,他看了半天,說,這個博士你還是不要轉了。

意外,震驚,突如其來,毫無防備。我無法形容當時的感受,就那樣站在原地,手足無措。

在回學生辦公室的路上,我忍不住地拼命想,為什麼導師會不同意,為什麼他會不同意?

難道是因為我對轉博這個事情一直比較隱晦,沒有像同一個實驗室的另兩個同儕一樣很早就表明心意;難道是因為我和導師一直交流很少,他覺得我對這個方向沒有興趣;難道是因為前一段我不小心把一個重要儀器的電源燒了,他覺得我做事不夠細心;難道是因為做實驗的時候我經常找人幫忙,他覺得我沒有做科研的潛力和能力。難道。。。

太多太多,3分鐘的路上,我幾乎把入學兩年的經歷都翻了一遍。

下午,師姐得知這個消息後跟我談心。

如果想轉博,還有別的機會。同實驗室的一個老師由於底下學生對課題推進不順,希望招一個男生轉博去一起承擔科研任務。後來才知道,如果真心想讀,我當時還可以去聯繫所裡其他實驗室的老師。如果沒有嚐盡所有可能,就等同於自己放棄了機會。

最終,我拒絕了師姐的建議。

事情過去,就很難再挖出真相。我已經無法確定當時自己為何會把這個機會拒之門外。是因為要換一個新方向,我從內心因為陌生有一些排斥和恐懼;是因為導師沒要我,換個老師大家以後見面尷尬;是因為一時意氣,你不讓我轉我就不轉;是因為我對實驗室主流方向(當時導師的研究是實驗室的“支流”)形成了一種偏見,潛意識裡已經把自己和他們隔開;是因為。。。

剖析到底,還是因為自己目標不明確,導致決心不強。

當時並不覺得一個博士學位就會對以後的發展造成什麼致命的影響,那個沒出校園的少年太心高氣傲,一心想的是進企業闖出一番天地。從沒想過要憑藉博士學位進普通高校當個老師,更不會想到自己未來有一天會在一個雙非學校跟別人爭一個入學名額。

於是,機會溜走,時間已是三年以後。後悔嗎,後悔!就像摩根弗里曼在《肖申克的救贖》裡的經典臺詞“我無時不刻地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

不至於如此嚴重,但已能品到後悔的滋味。

當明天還不甚明朗,你一定要努力抓住一切提升自己的機會,不管是在學業上還是工作上。有條件再往上邁一步的時候就全力邁一步,在一個點上站得高了,在其他路上也能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寫這篇文章本沒有必要猛揭這塊傷疤去探究傷口的形成,但我仍舊願意在重溫往事中被滿滿的追悔莫及和哀己不爭包裹。馬上而立,不能讓事情再簡單的過去就過去了。即使沒有收穫,也必須要有教訓。

一個半小時後,我踏進複試考場。當然,結果我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裡寫的,最終一個本校的40歲左右的小姐姐以總分比我高1.7的優勢被錄取。再次名落孫山,時間已經是今年5月底。

7、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時間一晃而過,幾年間也有過機會。但套用《愛情公寓》裡的經典對白,機會曾經如雨點般向我打來,但都被我成功避開。

幾次嘗試失敗,唯一明確是要放棄第一份工作。但路在何方,仍一頭霧水。

年輕就是資本,這句話說得真好。20出頭,即使一不小心揮霍了兩年,也還是20出頭。找不到傾心的方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上天入地,去構築生涯,去追逐夢想。

不過從來沒人說過30歲就不能從頭開始,只是自己內心恐懼。捨不得走出舒適區,害怕迎接新挑戰。重新出發,也許依然看不清未來,但至少認清了自己。沒有煉成洞悉未來的眼光,只能依靠孤注一擲的勇氣。

每一個選擇都是福禍相依,利弊相伴,糾結權衡最容易消磨意志。條條大路通羅馬,重要的是邁開第一步,摸著石頭過河總好過望洋興嘆。

於是,我繼續向前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