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为什么会被17岁的崇祯皇帝轻松扳倒?

流惘i

可以说崇祯皇帝在扳倒魏忠贤的问题上还是很明智的!懂得隐忍、装孙子,适当出击!

因为魏忠贤专权,害死了天启皇帝唯一的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所以,天启皇帝死后,唯一最正统的继承皇位的就是信王朱由检了!但是,魏忠贤不知信王是敌是友,虽然朱由检此时对魏忠贤还是很恭敬的。但是,魏忠贤也不是个善茬,他本来想趁朱由检给天启皇帝守孝的时候毒死他,但是被张皇后(天启皇后)给化解了!魏忠贤没有办法,也接受了!他准备再寻找机会!


朱由检登基之后,他清楚的认识到大权还在魏忠贤手中,便在表面上对魏忠贤非常好,但是也时时刻刻提防着魏忠贤,对于魏忠贤送过来的美女,他始终保持戒心,并且发现了魏忠贤在宫中下的迷香(使人产生性欲)。

慢慢的皇帝手下的清流意识到皇帝可能要动魏忠贤,便开始收集魏忠贤收下的犯法的罪证,但是对魏忠贤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每天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但是,时机慢慢成熟!

天启七年,崔呈秀被举报,查出十几条罪,每一条都够他被凌迟了。崔呈秀作为阉党“五虎之首”,崇祯认为还不能动他,就把他贬官,回去守灵了!就这样,魏忠贤被生生砍了一条臂膀!

既然开始动魏忠贤了,那就停不下来咯!天启七年,一个叫钱嘉征的贡生上了一封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历数魏忠贤十大罪状。那骂的叫一个“荡气回肠,拍案叫绝!”崇祯看的热血沸腾,时机已到,老魏,留下你的脖子吧!

朱由检也不着急下令逮捕魏忠贤,就下令让魏忠贤来见面,然后当着面把钱嘉征的弹劾念给他听!认你魏忠贤再大权势,现在听的也是冷汗直冒。听完之后,还想让朱由检放过他,但是朱由检也没有做任何处理,就让他先回去了!

接着,朱由检就下令免了魏忠贤一切职务,让他去南京守陵,可是,这个老魏这个时候还露富,带了几十车金银财宝!这对于正愁国库空虚的崇祯皇帝来说是个喜迅啊!立即下令锦衣卫把魏忠贤给抓回来!魏忠贤一看,大势已去,遂自杀而亡!


震霜秋


史载,魏忠贤本是街头一混混,目不识丁,整日流连于勾栏瓦肆间,嫖赌逍遥。后来,嗜赌如命的他输了个精光,债主天天上门催逼,走投无路下,他竟下狠心自断命根入宫做了太监。这厮虽然不通文墨,却极善察言观色,逢迎溜须,很快就巴结上了“皇长孙” 朱由校的奶妈客氏。因他很会来事,吹牛拍马样样来得,所以也很讨朱由校欢心。后来,朱由校做了皇帝,史称明熹宗。东林党人拥立明熹宗继位有功,所以一度受到熹宗重用,许多被明神宗罢斥并边缘化的朝臣又重获起用。可是,明熹宗并非明君, 骨子里也是个喜欢吃喝淫乐的荒唐帝王,因此他最宠信、倚重的并非骨鲠的东林党人,而是他的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朱由校刚一上位,就提拔魏忠贤做司礼监秉笔太监,这是个可以代皇帝草拟批文的重要职务。魏忠贤与客氏私下窜通,引诱熹宗整日沉溺于吃喝玩乐中, 哪还有心思打理政事。

明熹宗整日嘻游宴乐、赌博听曲,不理政事,置国之危亡于不顾,魏忠贤则乘机掌握了代皇帝草拟批文的大权,还插手并掌控了特务机构东厂 ,具有逮捕官员特别权力的锦衣卫也被他控制,他还在宫中组织并训练了一支近万人的太监武装。他勾结一部分官员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以魏忠贤为核心的“阉党”是明朝后期为患最剧烈的反动政治集团,主张广开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滥征矿税的东林党人屡遭其打压、迫害,对其恨入骨髓。

一贯敢做敢为的东林党人,和炙手可热、坏事做绝的“阉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史载,公元1624年,东林党人、左都御史杨涟率先发难,他罗列出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状,随便哪一条都是杀头重罪。接着,更多东林党人挺身而出,对魏阉进行了口诛笔伐,国子监一千余太学生也集体上疏弹劾独霸朝堂、谋逆倡乱的巨阉魏忠贤。

魏忠贤恨得咬牙切齿,他发起了疯狂反扑。第二年,他就找借口将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位东林党人逮捕下狱并迫害致死 。这含冤而逝的六人史称“东林六君子”。此后,更多的东林党人被诬陷下狱、被杀害、被流放充军。之后,魏独持权柄,说一不二,朝堂上群魔乱舞,贤人远避。

在魏忠贤的祸害下,明朝的局势,早已是江河日下、风雨飘摇了。直到明思宗(崇祯)朱由检即位,罢免并流放了势焰熏天的“九千岁”魏忠贤,阉党受到了致命打击,饱受荼毒的东林党人这才得以昭雪沉冤,重返大明政治舞台。

公元1627年,耽于享乐、酒色过度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明思宗,年号崇祯。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也很勤于理政,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这人性子急躁,刻薄寡恩,有些刚愎自用,加上他急于求成,喜欢猜忌,结果适得其反,很多正事都被他搞砸了。

不满二十的崇祯刚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对魏忠贤一伙动起手来。被他重新启用的东林党人积极襄助,曾不可一世的魏氏“阉党”竟毫无还手之力,被杀的杀、关的关、逃的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魏忠贤以专权、在皇宫内练兵欲谋逆作乱、结党营私、私自批答圣旨、罗织罪名陷害忠臣、给自己的亲属、好友滥封官职、冒领袁崇焕“宁锦大捷”军功并独吞丰厚赏赐等罪被抄家,并将其流放充军到凤阳。还没走到目的地,自知死罪虽免、活罪难饶的他用自尽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在朝中党羽密布、树大根深的魏忠贤,面对毫无政治经验的年轻崇祯帝,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窃以为作恶多端的魏忠贤早已天怒人怨、失尽人心,他虽然苦心经营多年,貌似死党众多,势力很大,但麾下大都是一些投机钻营之辈和被去势的宦官,这些人皆是势利小人,属有利则聚,无利则散的乌合之众,眼见崇祯帝要铁腕整肃魏忠贤,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的危殆局势下自顾尚且不暇,哪里会为主子魏忠贤之安危而搭上自己的性命。加上饱受“阉党” 残害的东林党人早就痛恨魏阉祸乱朝纲、 残害忠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这些人大都是当时有名的江南士大夫、能力、智略出众的官僚群体,他们聚集在崇祯帝周围,替他出谋划策、为他扫清障碍, 刚上位的崇祯确实有心振作,而清除对己威胁极大魏忠贤又是他能否顺利夯实权力的重中之重,加之又有这么多能人帮助,气焰嚣张的魏忠贤被他轻易扳倒且毫无还手之力,却也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之事。

不可否认的是,明末愈演愈烈的党争,使大明这艘早已千疮百孔的破船漏屋加速倾覆、坍塌。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我更喜欢分析人,不一定对,只是个人观点。第一,魏忠贤是个太监,不能称为真正的男人,是一个不完整的男人。这种生理的缺陷会极大影响他的心理,内心会变得极度敏感和自卑,历史上哪有太监当皇帝的,所以,就算是是魏忠贤自封为九千九百岁,可那一百岁却不敢逾越,在心理上是自卑和严重底气不足的,尤其面对大明正统皇位继承人崇祯皇帝时。

第二,有明一朝,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帝,不知道对太监施了什么魔法,基本上明朝的太监都能对皇帝忠心耿耿,就算是有的太监权势熏天时,在明朝的皇帝面前也是有着极大心理劣势的。比如,明武宗朱厚照时,当时的大太监所谓“八虎之首”的刘瑾,朱厚照别看贪玩,可是说灭刘瑾就分分钟把他给灭了。就算是后来明朝的太监有了文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替皇帝干“批红”的活,同时太监还控制着令人生畏的特务机构东厂,可谓大明权力运作中的重要一极,可是他们却对他们的主子皇帝依然唯唯诺诺。明宣宗朱瞻基(明太祖朱元璋曾孙)时实行了一个政策,那就是设立专门机构教太监文化。

第三,虽然当时崇祯只有17岁,但是面对魏忠贤却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迷惑了魏忠贤,树立了帝王的权威。另外的所谓的阉党看似非常强大,其实多是些见风就倒的墙头草,在正统的皇权面前很容易被击败。就算是崇祯的哥哥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位时,魏忠贤纵然权势熏天,可是依然不敢僭越皇权,更何况崇祯朱由检不是木匠皇帝。


十三叔看历史

这就如同馅儿总能被皮包住 ,得益于明朝朝廷架构这把好擀面杖,而不是因为崇祯是个多么好的皮,魏忠贤是个过于菜的馅儿。




1.宦官、皇权、文官架构,魏忠贤无力抵抗

崇祯灭魏忠贤,成功地容易、速度,年少一战成名让其忘乎所以,甚至形成了刚愎自用的执政风格。然而,他其实只是背靠祖制这颗大树乘凉,却以为是自己造福一方。

明朝建立后,文官首领宰相被废除,文官全部沦为皇帝的秘书而不是副手,丧失了对军国大事的决定权,只有议事权,武官经唐朝做大、宋朝卑微的起伏,早已失去政治决定权,甚至没有深度参与的权利。此时,皇权开始扩大到最大,官员成为皇权的彻底服务者,但失去直接领导也给了每个文官普遍参与的权利,明朝的文官整体上反而是相当有活力的。



而宦官同样做为皇权的服务者,他们的地位卑微,无法像文官可能威胁皇权,而在明朝最特殊的是,太监同时担任特务机构。这也使得明朝太监与文官、武官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不像之前的朝代会发生宦官与大臣里应外合颠覆皇室。宦官作为文官监督者,与文官进行抗衡,同时也得不到军权。宦官知识能力不高,以忠诚简单和粗鄙方式服务皇权,文官以知识才情服务皇权,但难免各执己见互相扯皮(或者本身就有歪心思),这时,效率反而出在宦官身上(明朝内阁议事,宦官代皇帝批文盖印)。由此,皇权、文官、宦官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制衡架构。所以,魏忠贤其实再嚣张仍局限于政治架构中 ,无法与皇帝抗衡。

2.崇祯皇帝具有一定为君才能

崇祯皇帝的勤政其实是比较出名的,常言说,明朝到他手上已很难挽救,朝廷官僚全线崩坏,崇祯是个有能力的亡国之君。起初崇祯看到魏忠贤嚣张过头,成了九千九百岁,正义感与皇帝的担当,他全都有,在文官支持下,处理掉了魏忠贤。在魏忠贤的眼皮底下,这个皇帝定是有些智慧与勇气,才可以做出这样的大事。



总之,崇祯个人的一点能力,再借上明朝政治体质这个东风,使除魏行动游刃有余,显得十分轻松。


nightwish

17岁的崇祯皇帝轻松扳倒魏忠贤,主要用了三招。

第一招是,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崇祯继位时只有17岁,但十分沉稳。虽想收拾魏忠贤,但没有急于动手。因为他深知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本,不能操之过急。于是他选择了先站稳

自己的脚跟。在皇嫂的帮助下,先是偷偷的把自己宫里的宫女太监全部换成自己靠得住的人,又避开魏忠贤暗地里对他的暗算,使自己的根基渐渐牢固。

魏忠贤始终没有闲着,为讨好崇祯,先是送他4个绝世美女,崇祯照单全收,但崇祯是少有的不好色皇帝之一。从四个女子衣带的顶端搜出了催情的药丸,让崇祯沉迷女色的企图失败。之后,魏忠贤又指使小太监使用迷魂香,想使他不知不觉中招,没想到又让崇祯发现了。对于这些事情,崇祯若无其事。

第二招是,麻痹迷惑,放松警惕。崇祯对魏忠贤的策略就是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麻痹迷惑,放松警惕,面上总是恭维有加。在挽留魏公公时,表现非常诚恳。笑着跟他说,皇兄临终前说,要我重用您,您不能走,您走了我怎么办?这话让魏公公听得十分受用,十分高兴,觉得崇祯还在倚重自己。但是魏忠贤也是个老江湖,不会轻易就相信。

于是,就把他的姘头客氏弄出来投石问路。客氏向崇祯递了辞呈,说天启没了,留在宫里也没什么用了。结果,崇祯批准了。这让魏公公大感意外,并生疑问。但是崇祯很热情地跟他解释说,她不就是一个奶妈吗,连她喂的孩子都走了,还留在这干嘛?这理由太充分的,魏公公听了也说不出啥。之后,崇祯对阉党成员

大加封赏,包括魏忠贤全家人,使他们觉得崇祯是自己人。这让魏公公更加放松了警惕。

第三招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崇祯的淡定,让朝廷的各方势力惴惴不安。魏忠贤是个性子,急于搞清崇祯的想法。天启七年十月十三日,魏忠贤的亲信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魏党的重要人物兵部尚书崔呈秀。崔呈秀从上任以来,遭弹劾的事屡见不鲜,以往都是写了检讨,递个辞呈,皇帝不准,有时责备几句了事,这次仍是那样做,但让魏忠贤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崇祯来了一个将计就计,恩准了。崔呈秀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本意想试探,结果整成真事了。这下阉党上下乱成一团,此时崇祯依然不动魏忠贤,跟往常一样,还亲切地跟魏公公说,你是哥哥留给我的最宝贵财富等安慰的话。

惊恐中的魏忠贤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觉得崇祯对已没有狠意。可是,没几天,弹劾斥骂魏忠贤奏疏大批大批送上来,崇祯没有任何反应,此时,朝中各党好像嗅到崇祯的心思,便纷纷上疏弹劾魏党,而魏忠贤还以为崇祯对他不错,开始跟皇上斗气,想以退为进,以为崇祯得哄他,称自己生病了,没想到,崇祯竟然来了一个顺水推舟,既然身体不好就去白虎殿为天启守灵。魏忠贤一堵气上疏辞去爵位、诰券、田宅。以为这样能把崇祯皇帝吓唬住,谁知崇祯一一应允。

本来是不至于死的,都怪魏忠贤在出京时,搞的阵式太大,千八百人、几十辆大车浩浩荡荡的队伍,惹怒崇祯,一道圣旨,缉拿魏忠贤回京。天启七年十二月十一日,魏忠贤在一家小驿站里自缢而死。就这样,在3个月里17岁的崇祯皇帝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不动声色,麻痹迷惑,借力打力,轻而易举扳倒权倾朝野的魏忠贤

【下午历史茶】见解,请关注讨论!


下午历史茶

因为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其实都是依附皇权的存在的。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皇权都是不断加强的。在汉朝的时候,外戚宦官做大的时候甚至左右朝政,然而从唐朝开始,基本没有权臣和太监乱政,到宋朝的时候,赵匡胤三分相权,更加削弱了相权,大家在讨论岳飞的时候,都说赵构和秦桧的问题,其实,也应该想想岳飞的势力是不是已经威胁到皇权了。

到朱元璋的时候干脆直接废除了丞相,后来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到清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彻底达到巅峰。

大臣的权力都逐渐被压缩,更别提宦官的权力了,在明朝前前后后出现了很多有名有权的大太监,柏杨说明朝是宦官最黑暗的时代,但是,这么多的太监,每一个都是皇帝一句话就咔擦的。

说明,在皇权影响下,太监就是皇家的警犬,皇帝让你死,你必死无疑。

说魏忠贤斗不过崇祯,又没有继承人,又忠于明朝这那那这的,根本魏忠贤就没有资格跟皇帝斗,皇帝想要整死一个太监,不管这个太监有多高的权势也是一句话的事。


史论纵横

归根结底一句话。

明朝的太监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权力,是因为依附于皇帝,是皇帝用来制衡其他朝臣的工具。

权力大如魏忠贤,被称为“9000岁”。但没了皇帝为他罩着,他不过一普通的阉人罢了。

纵观明朝,可曾见过被人架空的帝王?

每个明朝皇帝都是牢牢的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嘉靖万历几十年不理朝政,照样没人威胁得了他们的权力地位。


史怪

根本原因在乎:明朝的太监并不掌握军队,而是依附于皇权的工具,是皇帝推出来与文官对抗的木偶,如果皇帝不在意,太监确实可以嚣张跋扈一下,但一旦皇帝下定决心做什么,太监是无法阻止的。

这和唐朝太监们全面掌握御林军--神策军,在后期甚至废立天子,屠杀朝臣完全不同。

从宋朝开始,在权力制衡和分配上出现了新动向,就是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开,在明朝的反映就是明朝御马监虽然也名义上掌握有武装力量,在正德年间最多扩张到6万多人,但御马监却只是军令机关,具体指挥军队的仍然是勋贵集团或者文官集团派来的将领。因此明朝太监哪怕掌握了御马监,也无法命令京军谋反。

因此在登基之前,信王朱由检对 魏忠贤表示敬畏,敬畏的其实是他背后的天启皇帝,而当朱由检登基成皇帝后,魏忠贤就不过是一个尾大不掉的仆从罢了。一纸命令即可让魏忠贤的权势化为乌有。

崇祯先解除了魏忠贤党羽-兵部尚书崔呈秀的职务,然后引动朝廷舆论集中攻击魏忠贤,原先看似对魏忠贤忠心的朝廷马上转向,魏忠贤迫不得已辞职,崇祯继续攻击,一次比一次罪行重,最终完全无还手之力。


红枫历史观

宦官者,中官、家奴也。宦官在明朝看似权倾朝野,掌厂卫,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宦官的权利很脆弱。他们可以说是内靠圣眷,外无援兵。正德朝立皇帝刘瑾风光无限,坐皇帝一句话就完了。嘉靖朝李芳连严嵩也不敢得罪,最后还不是去守皇陵了。这就是对内,严重依赖皇权。对外,明朝时期,士大夫气节极重,跟宦官走的近了绝对会被人不齿。连张居正这样的明朝中兴之臣,在万历清算时的罪状就有交好中官冯宝。所以,宦官是没有造反的基础的,他们是站在外臣的对立面的,注定不会有好下场。尤其是天崇两朝,东林党势大,完全占据大义名分。所以魏忠贤的悲剧是注定的,一旦失去圣眷,他就是五根的漂萍,崇祯不会为了他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孤山钓叟

自唐朝宦官甚至能废立皇帝之后,皇权就在制度内极大的削弱了宦官的权利。所有开国帝王,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之辈?都会汲取前朝教训。所以宋朝就极大的削弱了宦官权力,再参照安史之乱削弱了武将权力。有宋一代,即使太监童贯封王,也不做不出危害社稷的事来了。

到明朝,宦权仅仅是皇权手中制衡文官的筹码,即使刘瑾,让文官谈虎变色,武宗不也轻易就能拿下?魏忠贤在,文官觉不至于无监督而惑乱天下(参见崇祯遗言:文官个个可杀)。所以有明一代,宦官是制衡文官而存在的,掌握的是特务机构,而不是威胁社稷安全的军队,所以崇祯能轻易拿下魏忠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