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

鷹狼視頻

劉醫生談骨論筋🏈老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是什麼🏈

人到了老年以後就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的現象,門診上每天都會碰到這樣的病人。很多人因為疼痛難忍去口服止痛藥,甚至硌腳後跟。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老年人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


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蹠面疼痛,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的男性肥胖者,一側或兩側同時疼痛。沒有紅腫熱,行走困難,與勞損和退化有明顯聯繫。

引起跟痛症的原因

一、足跟脂肪墊炎症或者萎縮變薄

足底有一個特殊結構叫足跟脂肪纖維墊,它起著吸收震盪和防止滑動的作用。當它受到寒冷潮溼或者外傷時,就會發生炎症,引起疼痛腫脹壓痛。老年人足跟脂肪纖維墊不同程度的萎縮變薄,長時間擠壓它,會使症狀更嚴重。它的疼痛點在足跟的偏內側。

二、蹠筋膜炎

足底有一個維持足弓的纖維結構叫蹠筋膜,起自跟骨底面的結節。起著緩衝震盪,增強彈跳力的作用。當長期站立,不行等持續的牽拉它,就會產生疼痛。足底漲裂感,位置就在跟骨結節。

三、跟骨骨刺

從跟骨的側位片上可以看到有增生的骨刺,老百姓覺著疼痛是由於它引起來的。其實它並不是跟痛症的常見原因,疼痛的程度於骨刺大小不成對比,很多反而沒有出現疼痛症狀。疼痛可能性與骨刺的方向有關係。刺激皮膚長時間產生炎症,引起疼痛。


四、足弓異常

足弓具有緩衝震盪,保護足底血管神經等組織的作用。並且讓足部有靈活性和我穩定性。當足弓異常,如扁平足,高弓足時,足體接觸地面的位置發生改變。容易引起疼痛。

五、跟腱炎

跟腱炎主要引起腳後跟後方疼痛,就在跟腱的附著位置。按壓兩側也會疼痛明顯。

六、跟骨高壓症

跟骨內壓力增高而產生的跟部疼痛。平時進入和流出跟骨的血液是一個平衡狀態,當各種原因引起血運障礙時,就會出現疼痛症狀。主要是跟部疼痛,影響行走。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狀減輕或消失。

1.首先要減輕體重和負重以減少對足跟的壓迫。

2.穿合適的鞋子,厚點的,矯正鞋墊等。

3.注意平時的休息,不能長期站立或行走。

4.熱水燙洗,艾灸,烤燈等理療方法,改善局部血液,減輕炎症。

7.加強足底鍛鍊。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獲得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腳後跟痛臨床上稱足跟痛,老年人足跟痛的根本原因是腳跟處的骨質、關節、筋膜、滑囊等發生病變引起的。中醫學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或偶感風寒溼熱、足跟勞累導致氣血瘀滯,氣血運行受阻,導致筋骨失養表現為足跟疼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老年人的足跟痛有以下幾種足跟病變的可能。

足跟骨質增生。骨質增生俗稱骨刺,生成原因為足跟關節出現磨損、破壞後,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的修復,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體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


共享醫生網

本期醫數嘉賓

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 楊渝平

跟痛症,是足跟部位(一般指跟骨前結節部位——位於足底後部負重區中心)非特異性疼痛性疾病的總稱。

當然,對於蹠腱膜跟骨止點的損傷,還應該將足弓也墊起來,減少其受力。這樣才可能較快的好轉。另外,這個病恢復的很慢,千萬不能著急,尤其不要輕易地打封閉,否則就很不容易完全康復了。

我親自參與了一位打了20多次封閉的患者,最終也沒有緩解,反而無法走路,不得不在我們這裡做了關節鏡下的清理手術,最終效果還可以。

所以,以我自己的經驗,衝擊波可以做。還可以在足跟處墊個硅膠做的足跟墊,市場上很容易買到,可以墊一段時間。


醫數

其實,導致足跟疼痛的原因會有很多,如:

阿基里斯肌腱炎、跟腱斷裂、骨腫瘤、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跟骨後滑囊炎、類風溼關節炎、應力性骨折、跗管綜合徵

另外,也並不是說,足跟疼痛一定是足跟位置的問題,某些腰部的疾病也會引起足跟部的不適。

例如,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相應的神經,也會引起足跟部的疼痛。


下面以兩個常見的足跟疼痛疾病為例

一、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的一層纖維束,主要作用是支撐足弓。

當足底筋膜過載或過度伸展時容易導致筋膜纖維出現撕裂炎症,特別是足底筋膜碰到足跟骨時。

因此,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常會有足跟部的疼痛。


對於這一類足跟疼痛,通常會建議:

  1. 休息。儘量不要在硬地上久站或行走。

  2. 每天冰敷足跟,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3. 通過一些運動拉伸小腿,改善足踝柔韌性,穩定腳後跟,減少足底筋膜張力,以此來消除足底筋膜炎。如:

·患者面向牆壁,兩腿保持前後站立,後腿距離牆壁約半米;

·手撐牆壁,緩慢彎曲膝蓋直到後腿小腿肚有拉伸感;

·保持拉伸15秒,放鬆後交換兩腿位置;

·每天4組,每組5次。

注意:屈膝時後腳跟不可離地


二、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簡單理解是位於兩節腰椎之間的椎間盤內容物超出正常的範圍,刺激神經產生的一系列症狀。

由於腰椎不同的神經負責著下肢不同位置的感知和肌力。當腰椎間盤的內容物刺激到負責足跟區域的神經時,也會相應表現出足跟的疼痛。


對於這一類足跟疼痛,因為它並非由於足跟本身的問題引起的,單純進行足跟處的運動或者力量,作用不會太大。因而,通常建議:

  • 從腰部出發,鍛鍊腰部深層肌肉,減輕椎間盤的壓力,自然就會減少對神經的刺激,緩解足跟部的疼痛。


因此,如果出現足跟部的疼痛,尤其有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的建議,而非單純靠網絡上的知識,自己判斷。

  • 足跟劇烈疼痛與腫脹

  • 無法屈曲腳趾,抬起腳趾或正常行走

  • 足跟疼痛伴隨發熱、麻木的情況

  • 受傷後立即出現嚴重腳跟疼痛


羅煒樑

老年人有時會出現腳後跟痛,行走過長、站立過久腳後跟就會出現疼痛,休息時減輕,有時剛站起來特別痛,一下子不敢走路,如果走一會,症狀反倒有所減輕。上述這些症狀是足跟痛的表現,足跟痛是較常見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底筋膜炎(足跟脂肪纖維炎、跟腱周圍炎、跟部滑囊炎等)、跟骨骨刺、跟骨病(骨髓炎、腫瘤、畸形性骨炎)、距跟關節炎等,其中足底筋膜炎最常見。足跟痛多發生於老年人,由於老年人韌帶鬆弛,導致足弓的降低,足底筋膜所受張力增加,起點處受到的牽拉力更集中、更強大。因此,老年人較易發生足底筋膜炎。但是隨著現在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負荷徒步後也會發生足跟痛,多是由於長途步行後,使蹠腱膜、趾短腱等在跟骨結節附著部位反覆牽拉,發生無菌性炎症,其中扁平足者則更易勞損。發生足跟痛後建議首先就診於骨科或疼痛科明確診斷,然後再對症處理。部分患者是可以通過休息、熱敷、按摩逐漸緩解。生活中應該注意:儘量避免穿戴一些軟的、薄底的鞋子,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子,也可在足跟部墊一些比較柔軟的墊子,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同時要注意足部保暖;老年人應當防止過度負重及用力,包括控制體重,避免重體力活動;同時還應堅持足部鍛鍊,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性;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左右,或者給足部做簡單的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可以促進炎症儘快消退。但是也有部分病人疼痛持續或症狀加重,此時就可考慮局麻藥如激素局部注射。


康愛在線

腳跟痛常見病因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早晨起床或久坐後站立時,足跟疼痛。剛著地行走時疼痛加劇,走幾步後疼痛比之前略減輕,但隨著步行距離或站立時間的增加,疼痛又會加劇。一些比較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此症的準人群,滑囊壁變肥厚,囊內滑液積多,局部腫脹、並有壓痛感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五十歲以上有些老年人就會出現足跟痛,其病名是【間偈性老年跋腳綜合症】,其特點是時好時疼。獻一方:川芎30克打成細粉,用小布袋裝上逄好,墊在疼痛的腳後跟上,穿鞋走路皆可,如潮溼了可涼一下再用。一般半月左右可好。如果中間換一次藥袋更好。


莊繼海


談天說地講故事

我10多年前右腳痛,不能挨地是鑽心的疼。醫學稱:退行性病變。聽起來好像很怕,其實簡單我理解是骨質骨質疏鬆。我的辦法,1、換軟底鞋。2、泡腳按摩,大約按摩3個月左右(使勁按要咬牙堅持對準疼點)現在不疼了很管用。回答完畢


花林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