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移動支付爲什麼比美國普及?

中國的Fintech在支付領域為什麼會發展那麼快?原因在哪裡?

中國的移動支付為什麼比美國普及?

中國金融科技有幾塊發展的非常快。一是移動支付或者叫第三方支付,可以說是世界上發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還有一類就是實體企業,尤其是利用產業鏈的上下游,我們叫供應鏈或者分銷鏈,供應鏈金融,利用它們在上下游當中的核心地位和資源及場景,開始做金融。

中國的Fintech在支付領域為什麼會發展那麼快?原因在哪裡?比如美國現在移動支付、手機支付也沒有我們那麼普及。我歸結了幾個原因,一個原因,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金融機構對我們的實體經濟服務是很不到位的,尤其對小企業和個人,他本身不在徵信系統之內,很多都沒有信用卡。這就給移動支付創造了巨大的機會。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大多數居民都有很多張信用卡,尤其是窮人在美國信用卡的數量可能更多,他們用信用卡支付和我們用手機支付,方便程度差不了多少,所以也沒有必要去搞移動支付了。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移動支付會比美國更普及。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其實對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行業的監管是相對比較寬鬆的,尤其在前些年,當然最近這一年金融風險的管控會是一個更重要的主題。

在國外,實體企業做金融是被非常嚴格監管的。美國從上世紀30年代以後,實體企業想做金融,尤其是想要做支付行業,基本是不准許的。比如沃爾瑪一直想做銀行,但是一直沒有被美國政府批准。

傳統金融有四種常見的盈利模式。

一是用信息優勢。比如銀行它的支付或者活期賬戶提供了很多關於客戶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是可以降低風險、控制風險,包括識別風險,來對這個客戶進行貸款。還有一類在國外早就有了,就是供應鏈金融,尤其利用上下游的信息。這是最好的一個盈利模式。富國銀行,大家認為它做中小企業的貸款是非常不錯的,利用的就是銀行對客戶信息的掌握。

第二個做金融常見的盈利模式就是通過多元化的運作來對沖風險,多元化可以是像GE這種的企業和金融的混業的多元化,也可以是金融裡面的混業多元化,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多元化也會帶來很多管理成本。

第三種模式就是高槓杆。高槓杆的原因是債務融資的成本一般是低於股權融資的成本,不管是金融企業還是非金融企業都有一定的激勵會加槓桿,尤其是受政府擔保的金融機構,槓桿加槓桿的力度會更高。大家知道金融企業包括銀行的槓桿都是最高的,這也是當前中國想要整治的一個問題。因為受政府擔保,剛性兌付的機構會有更強的激勵加槓桿。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雷曼兄弟、貝爾斯頓都是非常高的槓桿,三十幾倍、四十幾倍的槓桿,這是一種盈利模式,這種盈利模式是國家要加強監管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禁止。

第四種是高期限錯配的模式。短期融資成本比較低,長期投資的收益比較高。有一定的期限錯配,肯定收益會很高。這裡面也是有風險的。

最後一句話,能夠真正的把第一個優勢就是信息優勢做好的金融機構其實不多,大多數的金融機構賺錢都是靠後面幾個,這也就是金融本身不穩定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最後這兩個是政府要去監管的。

我們來看看中國金融科技裡面的各種盈利模式,或者潛在的盈利模式。第一類是信息技術型。新金融利用大數據來降低信息不對稱性,來控制風險。這個是潛在的盈利模式。第二個是產業鏈的模式,利用產業上下游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特點來控制風險。其他這幾種就是跟傳統金融盈利模式沒什麼區別的,多元化、高槓杆、高期限錯配等。

金融科技要做好,一定是要把前面這兩個做好,而且這個是真正的金融的核心。因為金融的核心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現在的確我們信息時代有大量的數據可以用來解決信息不對稱,控制風險、減少風險,這有很大的潛力。

總結:首先Fintech公司利用現代科技和大數據等優勢減少信息不對稱性的這種模式來做金融是有很大潛力的。我們是要鼓勵,甚至監管要開放,甚至這些領域裡面某些地方是可以彎道超車的。現在大家都說彎道超車,我個人覺得我們只是在支付這一塊彎道超車,支付只是金融服務最底層的東西。

金融服務還有很多層次,中國是落後很多的。我們不要太自信,但是我們是有潛力彎道超車的。這當中有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系統性風險,讓螞蟻金服去做金融,餘額寶量非常大,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是一萬多億,它和銀行差不多,T+0,系統性的風險很大。最近這一年來,甚至最近這幾個星期都在不斷完善加強監管,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還有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這個在中國現在還沒有聽到,在國外已經聽到了,facebook前一陣鬧的很大;還有壟斷的風險,平臺是一個自然壟斷,這些我們要正視,要解決。

金融科技公司要重視和解決金融和科技結合可能帶來的組織、管理和文化方面的挑戰。科技公司要去做金融,這當中還要互通信息,還要合作的很好,因為是要靠這兩方合作的。這方面其實從內部來說是有一系列的管理問題、組織問題、薪酬體系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果解決不好,其實也很難做好,要把信息用好也是很難的。

要通過組織和管理真正的創新來發揮這些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性的優勢,它們的確是有這個優勢,它們有大數據,但是必須要有組織和管理上的創新,才能真正的把這些好的信息用起來。不要拿了牌照以後又迴歸到傳統的金融去搞高槓杆、高期限錯配,這種例子也不少。現在都是標籤,搞新金融,其實它裡面沒有做什麼新金融,還是老的金融模式,無非就是一個高槓杆、高期限錯配。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金融科技是不行的,還是要跟老的金融機構一樣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