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首日戰報出爐 電商造節下半場:玩法花樣百出 競爭更加殘酷

隨著618全民網購節的臨近,消費者血拼“買買買”,電商巨頭們之間的競爭程度更是有增無減。在業內人士看來,經過多輪比拼,電商造節已經進入到下半場,消費者不再如當初有血拼勁頭,單純靠低價促銷無法足夠吸引消費者興趣。

又到一年618。歷經2017“新零售元年之戰”,2018巨頭之爭劇烈程度有增無減。

在6月1日當日,京東、天貓紛紛公佈了自己的首日戰報數據:京東618開場1小時,累計下單金額達50億元,同比增長130%;天貓方面,6月1日零點過後僅13分鐘,服飾行業成交額就超去年全天……

不同往年的是,今年的京東618,無論是剛剛上線的開普勒小程序平臺的加入,還是首次開展自營和第三方店鋪聯合營銷活動,背後都有騰訊站臺。並且,京東從“科技零售”全面升級為“零售科技”。

而剛剛過去的1個月裡,阿里在西安、武漢、成都、天津、福州、北京、上海7座城市落地“新零售”,天貓618更是成為“新零售之城”的首次實戰演練。縱貫大江南北近20個新零售之城,超過70個新零售商圈、10萬家天貓新零售智慧門店都將參與到天貓618中。

不同路徑

儘管首秀全線飄紅,但今年618,京東、阿里均從6月1日延長至6月20日,從提前一週預熱到提前近三週就全面啟動,都側面說明市場競爭之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據京東方面的數據,6月1日0點~1點,京東第三方平臺商家銷售額漲幅達到820%。這是京東首次開展自營和第三方店鋪聯合營銷活動,背後是京東開放戰略進一步走向深化、全力開拓增量市場的信號。

而反觀阿里,天貓方面則更強調線上線下都能買,3公里生活圈的“新零售之城”。

對於京東、阿里兩大電商巨頭今年618中的最新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玩法不一,但核心都是新零售時代下新的營銷策略。

電商造節下半場之爭

事實上,互聯網節日的出現,更多時候伴隨著各類營銷在進行。回望電商造節的歷史,自“雙11”誕生之後,所有購物狂歡節日都有各種各樣的營銷玩法支持。而這些購物狂歡節能否延續下去,甚至成為消費者的“購物傳統”,就要看各家賦予自家購物節的“新故事”是否足夠打動人。

大浪淘沙,經過前幾年電商“造節潮”的洗禮,如今消費者心中能數得出來的購物節已不剩幾個。隨著消費者對電商造節這一舉動逐漸失去興趣,電商打造出類似於“雙11”這樣全民狂歡的購物節也越來越難,電商造節早已進入下半場。

“現在想要再造一個‘雙11’幾乎是不可能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消費者參與度較高的購物節很大程度上是靠電商砸錢,電商的壓力比以前大,因為可能會出現“吃力不討好”的情況。

天貓“雙11”經過數年的發展,消費者仍能保持較高參與度,除了天貓自身的營銷策略,商家參與程度也是重要原因。在阿里巴巴之外,京東也一直意圖將618打造成另一個“雙11”,但由於之前618只有京東等少數平臺加入,這讓京東一直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但近一兩年,京東618逐漸開放讓其他商家加入,這讓618的聲勢大增了不少。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電商造節一定不再只是自家玩的遊戲,會越來越開放。但隨著開放性的不斷加大,未來電商之間的競爭也會不斷激烈,如何將購物節打造得更具獨特性與品質性,則是消費升級大勢之下電商巨頭們所要思考的。

618首日戰報出爐 電商造節下半場:玩法花樣百出 競爭更加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