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种超级偏科生不被破格录取才怪!

在当前相比于朝气蓬勃的美剧显得格外乏力且几乎处于发展停滞阶段的好莱坞,很难在短期内给出一部足以让人对视觉效果进行重新思考的电影,毕竟在迪士尼用《奇幻森林》彻底模糊了虚幻与真实在视网膜上的界限后,

“逼真”对于一线大片的视效来说早就不算是什么重要的衡量标准了,如今就连大白话中的“场面”也逐渐失去了其在“奇观”范畴内的意义,就近两年来的主流大片中,有两个熟知的例子最为明显。

失败案例就是罗兰·艾默里奇指导的《独立日2》,耗资不菲的场面也延续了其从业以来“坚定不移”的创作思路,就是“大大大”,而当年《独立日》的成功与20年后续集的失败就是“场面”在失去新奇性后在衡量维度中逐渐失去分量的表现。而成功的,《速度与激情8》也仅仅是用“阅后即焚”的肾上腺素来证明着“视觉类爆米花”存在的意义,而这种问题在有脑子的影迷那里根本是无需证明的,在技术再一次突飞猛进之前,好莱坞视觉系作品的局限性似乎已经暴露无遗了,这也是好莱坞所面临的的周期性问题。(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种超级偏科生不被破格录取才怪!

那么问题就是,当“震撼感”与“惊奇感”逐渐转为了观众的麻木,到底什么算得上是真正的“奇观电影”呢,我再喜欢DC系列电影也没办法将其归类为“奇观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一名观众,你给出的很多画面只是在一些小点子上有惊喜或者是追求质感,也就是说没有超出我的预料范围。两亿美元的制作经费能交出怎样的答卷?好莱坞的“优秀作文”早就足够整理出一套严格的模板了,而在科幻审美上有些离经叛道的吕克·贝松却交出了一份偏科到足以将其视为奇才的答卷——《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影片从一开始就展现了千星之城的来源,如纪录片般的质感却附上了大卫·鲍伊的歌声,瞬间营造出了一种复古的浪漫主义色彩,全片的科幻氛围更像是一部纯太空版的《黑衣人》。向来靠着“点子”取胜的吕克·贝松这次更是毫不吝惜的给出了足以撑起十部太空科幻的创意,从多到数不过来的外星人到各种超乎想象的自然环境,这一切又都以极具特点的审美风格展现在了大银幕上,不夸张的说,《星际特工》在每一秒似乎都不遗余力的拿出新东西来。

《阿凡达》让吕克·贝松认识到技术已经不再是限制,于是无限的想象力成为了老爷子开疆拓土的制胜法宝,也弥补了《第五元素》时的遗憾。

在世界观的构架上,《星际特工》也可以被视为近年来最具野心也最具执行力的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28世纪显然给出了新世纪《星际迷航》与《星球大战》两家老牌霸主没能填补的遗憾,而《银河护卫队》极具风格的表现方式带出的惊喜也因顾及太多而没有达到《星际特工》这种夸张的数量级上。与其将探索宇宙未知的疆域停留在嘴上,倒不如像这样高浓缩式的创意炸弹来的过瘾。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种超级偏科生不被破格录取才怪!

SO,我的建议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硬件设施最好的厅去看这部,不然真的是对不起这样的画面与想象力,我之前也是真的没料到一部完全没听说过的连载漫画《韦勒瑞恩和洛瑞琳》居然有如此之广阔的拓展空间。不过我为什么说是重度偏科生呢?要说起来这颗重磅创意炸弹有没有波及无辜呢?当然有!整个剧本可以说被庞大的世界观压得喘不过气,而两位主要人物的塑造也极为罕见的为了世界观而让路,这不是走弯路的问题,而是直接翻车。

对于空间站以及各星球的展现,《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都报以严谨的态度,但人物塑造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居然处于停滞状态,是典型的副标题超越主标题的结构性紊乱,相比较一部未来世界的纪录片,电影必然性的需要令人信服的故事与人物,当然能不能有丰富的情感就是更高的要求了,这也是为什么《阿凡达》仍旧可以自信的位居《星际特工》之上,这样的情感波动在《星际特工》中是草率且浮于表面的,而在我的心里更是完全不存在,感情戏居然成了本片最多余的地方。

戴恩·德哈恩与卡拉·迪瓦伊的组合再次证明了颜值高的人之间还真不一定就有火花。

由于刨去世界观和动作戏留给人物塑造的时间真的不多,导致了在后半段每当进入感情戏的时候都显得极为突兀与仓促,虽然影片已经长达137分钟,但人物却没有足够的份额去完成自己基本的人物弧光,如果一直按照前半部分的节奏进行下去,倒像是一集超豪华的马桶台美剧,不至于主动露出了自己的软肋。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种超级偏科生不被破格录取才怪!

戴恩·德哈恩饰演的韦勒瑞恩从头至尾就是处在一种非常拧巴的状态。首先这是一个类似于星爵的人物,一个职业水平感人却浪到起飞的角色,韦勒瑞恩勾搭了一大批女人的事实上来就摆出来了,与洛瑞琳偏高冷的理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开篇基本就是在暗示韦勒瑞恩对于搭档的追求是又一次不走感情的游戏。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把“求婚”无限制的挂在嘴上到最后走到一起,这种至始至终的执着又是莫名其妙的走心。至于洛瑞琳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改变了男主的固有形象,完全不知道。也觉是说一开始的渣男是在影片开始之前,而这种较为关键的人物转变却被规避掉了,反正一上来的人物,就是改变之后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改变人物性格也要按照基本法,不是说为了改而改,有本事就真的从头至尾毫无改变也算你厉害。现在的情况是,原本感性的韦勒瑞恩却一再的展现理性的一面,而象征理性的洛瑞琳却不断展现感性的一面,没有立得住的过程,至于这是为什么?鬼知道啊。

两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被堵在了洛瑞琳对韦勒瑞恩感情的不信任上,而真正让两人达成灵魂大统一的却是超越私人感情的良知问题,这里的关键又落到了忠诚与否上,两人情感的主要症结到了最后已经被完全偷换。更何况这种庄重的感情对于两个明显不在一个次元的角色来说也是不合适的,漫画中的两位较为成熟的角色去谈婚论嫁是可以,但这两个,尤其是戴恩·德哈恩饰演的这位刚摸清什么是爱情的小年轻,好好谈个恋爱不就得了,毕竟故事的整体风格也就是青少年冒险类型,乍一看也是俗套家庭的一份子,但人物的定位不清却将故事拉到了及格线以下。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种超级偏科生不被破格录取才怪!

反派也给剧本补了狠狠一刀,这次的反派差劲同样不是迪士尼的那种“so so~”类型,而是握着一个与难民相关的影射现实的点子却玩儿砸了。其实男主到最后强调军人的职责虽然毁了本来就体无完肤的感情戏,但是和反派却在一个层面上进行了对比。强调军人职责与宏观道义上的冲突是悲剧反派的经典套路,从《阿凡达》中的迈尔斯上校到《钢铁之躯》中的佐德将军都是正面典型,而本片在把“难民”美化到极致的同时也将反派置于了一个极为欠抽的位置,没有丝毫值得同情的地方,因为人物过强的主观性表述让他顺利包揽了所有罪恶。所以,复杂的难民问题是打到一个“反派”就可以解决喽?本该建立在此之上的“如何面对不光彩的历史”的探讨基本也是自行消解了。

同样在军人职责面前稍微挣扎了一下的韦勒瑞恩,如果这是一个这么有原则的人,这么理性的人,那么在营救洛瑞琳的时候为什么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杀死了外星种族的国王?你难道不知道这会引起多么严重的政治危机吗?

随手就是一个“萨拉热窝斩”啊朋友!?

反倒是吴亦凡饰演的那位无关紧要的角色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被一些无脑黑无限夸大的尴尬感也不明显,吴亦凡只要别演喜剧还是说得过去的。同样作为配角的蕾哈娜的一段秀更是加分环节。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片子单看剧本也就是五分都悬的水平,但考虑到偏科偏到这么一个离谱的程度,不破格录取它才怪呢!(许久未出现的视觉享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