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器件成最大掣肘:5G那麼熱鬧,高頻通信這道坎該怎麼邁?

射頻器件成最大掣肘:5G那麼熱鬧,高頻通信這道坎該怎麼邁?

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工廠、VR/AR……一大波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應用,伴隨著首個完整的3GPP R15標準終結,正照進現實。

一切得益於5G網絡的極低時延、超高速率和更廣連接三大特性。而工作在高頻之下的5G網絡在這些應用場景下更是遊刃有餘。

這是因為,高頻移動通信工作在6GHz以上頻段,可用帶寬大,例如28GHz毫米波頻段的可用頻譜帶寬可達1GHz,能夠數十倍提升網絡速率,從而滿足這些對速率有著極高要求的應用。

目前,國外主流運營商已經基於高頻段的5G網絡進行試驗,驗證各種應用場景的可能性。反觀國內,由於高頻核心技術和核心器件多被國外掌握,高頻通信的發展速度要落後於中低頻通信。

高頻通信是短板

一般來說,通信業將3GHz以下頻段稱為低頻,6GHz以上頻段稱為高頻。

射頻器件成最大掣肘:5G那麼熱鬧,高頻通信這道坎該怎麼邁?

由於低頻覆蓋廣、信號強等優勢,4G之前的移動通信時代,我國一直採用低頻通信,頻譜資源橫跨800MHz-900MHz和1.8GHz-2.4GHz。不過,這在降低建網難度的同時也造成了寶貴的低頻資源所剩無幾,僅留的幾十兆3.5GHz頻譜已無法滿足5G建網需求。

於是,高頻通信需求日益凸顯。但不容忽視的是,高頻自身也存在著較大的缺陷,

衰減較大,且繞射能力較弱。因此,將5G部署在毫米波頻段下必須克服其穿透力差、衰減大的缺點,對5G通信設備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

“高頻器件不成熟是我國發展高頻通信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專家撰文指出同樣的挑戰。

射頻器件依賴進口

那麼,諸多專家直指的高頻器件難題具體有什麼呢?

射頻器件成最大掣肘:5G那麼熱鬧,高頻通信這道坎該怎麼邁?

“目前,小型化和高精度數模轉換芯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他指出。

據悉,射頻處理單元主要分為四大模塊,即中頻模塊、收發機模塊、功放和濾波模塊。數字中頻模塊用於光傳輸的調製解調、數字上下變頻、模數轉換等,收發機模塊完成中頻信號到射頻信號的變換,再經過功放和濾波模塊,將射頻信號通過天線口發射出去。

其中,濾波器約佔整體成本50%,是射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濾波器方面,主要供貨廠商為美國企業Avago、Qorvo、Skyworks以及日本企業TDK、村田、太陽誘電,我國必須完全依靠進口。

在低頻通信時代,我國未完成射頻芯片的突破,到了高頻通信時代,挑戰難度更上一層樓。

“高頻通信自身損耗比較大,再加上5G大規模多天線(Massive MIMO)技術的應用,對射頻芯片功耗和小型化要求更高,從而對通信設備的材料要求更高。”張平表示。

可以看到,高頻通信的射頻是一個普遍性難題。全球領先的射頻相關企業已經展開了5G高頻通信所需的射頻芯片研發。

目前,博通在2016年推出了主要針對60GHz頻段WiFi標準(802.11.ad)的毫米波收發機芯片BCM20138,並積極推出滿足移動網絡需求的高頻射頻器件。

射頻器件成最大掣肘:5G那麼熱鬧,高頻通信這道坎該怎麼邁?

非一日之功,無線射頻是長跑

“我國想要在高頻通信的射頻領域取得突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張平指出。

實際上,任何技術的實現都並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技術積累。

“國外在某些技術上突出實際上是幾百年的積累,可以說是幾代人的傳承。比如數模轉換,雖然是個小器件,但是卻要求對算法、ADC自動分離控制、器件精度掌握純熟。我國技術積累時間短,要想追上國外先進技術,真的需要工匠精神,踏踏實實地深耕技術,打破技術壁壘。”張平表示。

目前,對集成度要求不高的基站射頻器件上,我國已經有部分廠商有能力提供產品,例如武漢凡谷、大富科技等。同時,我國也有一些濾波器研究公司進行持續投入,諸如麥捷科技、長盈精密等。

在今年的巴塞展上,武漢凡谷展示了針對5G Massive MIMO的小型化介質濾波器產品,還發布了應用於不同場景的全新RF技術解決方案,實現更小體積、更低成本、更優性能。

目前,5G首版完整的端到端標準(3GPP R15)標準已經凍結,5G產業正在走向加速期。雖然諸如數模轉換器、濾波器此類器件單價不高,但在未來5G時代,隨著基站建設數量的增多,其產品需求量將很大。

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彭健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採訪時,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面向5G高頻射頻器件的研發,我國要儘早劃分頻譜,這樣有利於產業鏈各方協同,從材料選擇、芯片設計到封裝儘早協同,有利於高頻器件開發。

其次,要加強開放合作,吸取國外成功的技術經驗,例如,美國在2016年就率先為5G劃分高頻頻譜,提早佈局高頻通信,一些先進技術要借鑑。

“日積月累”是最快捷徑

高頻通信能大幅度提升網絡容量、提高網絡速率,將成為5G博弈後半場的主角。然而頻段越高、波長越短,毫米波也有穿透性差、衰減大的缺點,這將對射頻器件(功放、濾波器、數模轉換器)提出更高要求。

我國在射頻領域的落後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在低頻通信時代全力追趕,但和國外相比還差距甚遠,關鍵的射頻器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到了高頻通信時代,挑戰將更大。

我們必須認識到,技術的積累並非一日之功,美國、日本等領先技術的掌握是幾代人傳承的結果。我國要想盡快補齊短板,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國外領先技術經驗;更重要的是,用工匠精神去研發,去攻關,腳踏實地,仰望高頻通信的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