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帶、射頻,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基帶、射頻,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今天我們來聊聊基帶和射頻。

說起基帶和射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們是通信行業裡的兩個常見概念,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

不過,越是常見的概念,網上的資料就越混亂,錯誤也就越多。這些錯誤給很多初學者帶來了困擾,甚至形成了長期的錯誤認知。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寫一篇文章,對基帶和射頻進行一個基礎的介紹。

—— 正文開始 ——

現在都流行“端到端”,我們就以手機通話為例,觀察信號從手機到基站的整個過程,來看看基帶和射頻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當手機通話接通後,人的聲音會通過手機麥克風拾音,變成電信號。這個電信號,是模擬信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原始信號。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聲波(機械波)轉換成電信號

此時,我們的第一個主角——基帶,開始登場。

基帶,英文叫Baseband,基本頻帶。

基本頻帶是指一段特殊的頻率帶寬,也就是頻率範圍在零頻附近(從直流到幾百KHz)的這段帶寬。處於這個頻帶的信號,我們成為基帶信號。基帶信號是最“基礎”的信號。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提到的基帶,更多是指手機的基帶芯片、電路,或者基站的基帶處理單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BU)。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回到我們剛才所說的語音模擬信號。

這些信號會通過基帶中的AD數模轉換電路,完成採樣、量化、編碼,變成數字信號。具體過程如下如所示: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上圖中的編碼,我們稱之為信源編碼

信源編碼,說白了,就是把聲音、畫面變成0和1。在轉換的過程中,信源編碼還需要進行儘可能地壓縮,以便減少“體積”。

對於音頻信號,我們常用的是PCM編碼(脈衝編碼調製,上圖就是)和MP3編碼等。在移動通信系統中,以3G WCDMA為例,用的是AMR語音編碼。

對於視頻信號,常用的是MPEG-4編碼(MP4),還有H.264、H.265編碼。大家應該也比較熟悉。

除了信源編碼之外,基帶還要做信道編碼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編碼分為信源編碼信道編碼

信道編碼,和信源編碼完全不同。信源編碼是減少“體積”。信道編碼恰好相反,是增加“體積”。

信道編碼通過增加冗餘信息,對抗信道中的干擾和衰減,改善鏈路性能。

舉個例子,信道編碼就像在貨物邊上填塞保護泡沫。如果路上遇到顛簸,發生碰撞,貨物的受損概率會降低。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去年聯想投票事件裡提到的Turbo碼、Polar碼,LDPC碼,還有比較有名的卷積碼,全部都屬於信道編碼。

除了編碼之外,基帶還要對信號進行加密。

接下來的工作,還是基帶負責,那就是

調製

調製,簡單來說,就是讓“波”更好地表示0和1。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最基本的調製方法,就是調頻(FM)、調幅(AM)、調相(PM)。如下圖所示,就是用不同的波形,代表0和1。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現代數字通信技術非常發達,在上述基礎上,研究出了多種調製方式。例如幅移鍵控(ASK)、頻移鍵控(FSK)、相移鍵控(PSK),還有正交幅度調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QAM(發音是“誇姆”)

為了直觀表達各種調製方式,我們會採用一種叫做星座圖的工具。星座圖中的點,可以指示調製信號幅度和相位的可能狀態。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星座圖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16QAM示意圖(1個符號代表4個bit)

調製之後的信號,單個符號能夠承載的信息量大大提升。現在5G普遍採用的256QAM,可以用1個符號表示8bit的數據。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256QAM

好了,基帶的活兒總算是幹完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輪到射頻登場了。

射頻,英文名是Radio Frequency,也就是大家熟悉的RF。從英文字面上來說,Radio Frequency是無線電頻率的意思。嚴格來說,射頻是指頻率範圍在300KHz~300GHz的高頻電磁波。

大家都知道,電流通過導體,會形成磁場。交變電流通過導體,會形成電磁場,產生電磁波。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頻率低於100kHz的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頻率高於100kHz的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這種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我們才稱為射頻(信號)。

和基帶一樣,我們通常會把射頻電路、射頻芯片、射頻模組、射頻元器件等產生射頻信號的一系列東東,籠統簡稱為射頻。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XX手機的基帶很爛”,“XX公司做不出基帶”,“XX設備的射頻性能很好”,“XX的射頻很貴”……之類的話。

基帶送過來的信號頻率很低。而射頻要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對信號進行調製,從低頻,調製到指定的高頻頻段。例如900MHz的GSM頻段,1.9GHz的4G LTE頻段,3.5GHz的5G頻段。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射頻的作用,就像調度員

之所以RF射頻要做這樣的調製,一方面是如前面所說,基帶信號不利於遠距離傳輸。

另一方面,無線頻譜資源緊張,低頻頻段普遍被別的用途佔用。而高頻頻段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更容易實現大帶寬。

再有,你也必須調製到指定頻段,不然干擾別人了,就是違法。

在工程實現上,低頻也不適合。

根據天線理論,當天線的長度是無線電信號波長的1/4時,天線的發射和接收轉換效率最高。電磁波的波長和頻率成正比(光速=波長×頻率),如果使用低頻信號,手機和基站天線的尺寸就會比較大,增加工程實現的難度。尤其是手機側,對大天線尺寸是不能容忍的,會佔用寶貴的空間。

信號經過RF射頻調製之後,功率較小,因此,還需要經過功率放大器的放大,使其獲得足夠的射頻功率,然後才會送到天線。

信號到達天線之後,經過濾波器的濾波(消除干擾雜波),最後通過天線振子發射出去。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電磁波的傳播

基站天線收到無線信號之後,採取的是前面過程的逆過程——濾波,放大,解調,解碼。處理之後的數據,會通過承載網送到核心網,完成後面的數據傳遞和處理。

以上,就是信號大致的變化過程。注意,是大致的過程,實際過程還是非常複雜的,還有一些中頻之類的都沒有詳細介紹。

我把大致過程畫個簡單的示意圖如下: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怎麼樣,是不是相當於重溫了一遍我們的《通信原理》?事實上,大家會發現,現實中的情況,和我們書本上的內容,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哈哈,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287期內容,歡迎關注。

★中國半導體的“大四洗”

★Nvidia收購Mellanox背後的野心和啟示

★“逆行”芯片

閃存|華為|封測|藍牙|比亞迪|晶圓|硅|射頻|臺積電

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