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趙縣永通橋


永通橋,俗稱“小石橋”,位於河北趙縣縣城西門外。早年曾有說法其建於金代。據1986年從橋下出土的橋石構件及刻字考證,始建於唐朝永泰年間。橋的風格又類似隋朝作品,故也有說法永通橋和安濟橋同時代建造。

永通橋結構完全模仿安濟橋,因其修建時間晚於安濟橋,且形體較小,故俗稱“小石橋”。

和安濟橋一樣,永通橋也是一座單孔敞肩弧形坦拱石橋,全長32米,寬6.3米。主拱也是採用縱向並列砌築法,以21道縱向並排的拱券石砌成,跨度26米,拱矢大約5.2米,橋面跨度極小,近乎水平,便於車輛通行,是全世界扁平率最小的古橋。

永通橋的雕刻精美,橋面兩旁有22根方形座柱。現存的橋欄板上,以及各小券的撞券石上,均有精美浮雕。故趙縣流傳有民諺“大石橋看功勞,小石橋看花草”。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手繪的永通橋結構圖。

1961年,趙縣永通橋、安濟橋和福建安平橋,同時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中國首批重點保護的三座古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