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富平縣城直北四十里許山曰“月窟”,因其勢嵯峨如月且多石窟而得名。山之北麓村曰“程盧”,峪曰“碨子溝”,因溝口有二巨石相疊宛若碨子(石磨)而得名。

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中秋雨後,弟弟從渭南來電話說,相邀盧博士一同去月窟山。稍時,盧博士就開著自家新買的越野車來了,一行三人駕車出了流曲,向西北直奔曹村,這一段路平緩順暢。沒料想過了西頭村,竟全是翻著泥漿的沙土路,越野車時不時地打著滑,顛簸而行。好不容易到了石道坡,再往北更是陡峭崎嶇的山路,右峻嶺左深溝,路面坑坑窪窪, 縱橫裸露著被洪水沖刷尺餘深的渠,水嘩嘩嘩地流。越野車左避右閃擇路而行,驀地底盤就蹭了凸出的硬塄。緊接著又是連續大斜坡急轉彎,人在車裡搖 晃著。 雨後坡陡路滑,兀麼深的溝,萬一……,反正我是捏了一把汗的!盧博士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這路我常走,今個是你在車上,要不然我開得更快!”總算上了石頭腦,前面是緩坡水泥路,我這才鬆了一口氣。

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車從石頭腦拐向北, 先是去了白廟,見了盧校長等眾人,弟弟端起高級照相機,一陣“噼噼啪啪”的拍。稍事休息,盧校長極熱情的陪著去程盧北山墚轉了一圈,折而返回白廟。在農家飯店午餐,六碟農家菜,四瓶啤酒,每人一碗油潑面,女店主說:“這面是自家種的小麥磨哈的,菜是自己種哈的,雞蛋是自家的雞下哈的,都是綠色食品,你吃,沒嘛噠!”眾人就笑了。

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時已過午,陽光燦爛,佇立白廟高崖,放眼望去,群峰疊嶂,山巒碧綠,鳥鳴果香,嫣然世外桃源矣。筆者正在陶醉間,盧校長已駕車來到跟前說:“去程盧村!”車在石頭腦下坡向北連拐幾道彎,茂密樹林深處是一條深溝,盧博士說這就是碨子溝。溝之東岸,民房倚山傍溝而建,錯落有秩。一盧姓住戶門前溝沿上,有一棵三人合抱粗的古皂角樹,樹幹中空能容兩個人,歷經滄桑卻樹冠參天根深枝茂。盧姓八旬老翁說:“我老爺在世的時候,說他小時候這樹就這麼粗,啥時候栽哈的,沒人知道。” 古皂角樹往南,碨子溝西岸一塊石頭兀自突出,上面競長著一株三把多粗的古柏樹,當地人叫“石抱柏”或“石寶貝”。一村民說:“這石抱柏據說有千十年了,是鎮村之寶,很有靈性的。可有人偏不信,上樹折了樹股枝回家燒火,結果家裡遇事常不順。後經人勸說,他把剩下的樹股枝抱回原處,又上樹把扳裂開的柏樹股枝用鐵絲綁好,這才家順平安。“筆者順著村民手指方向細看,果然有一枝胳膊粗的樹叉上是纏著鐵絲的。盧校長指著碨子溝南面說:“溝口兀噠有兩個巨石疊摞在一起,其形狀像磨面的碨子。聽老人傳說,老早哩(過去)碨子溝有兩個錦雞,每到半夜時分錦雞一叫,這碨子就開始轉動了。後來西藏喇嘛朝拜月窟山寶峰寺,把錦雞偷走了,從此這碨子就不轉了。” 石抱柏對面有一形似牛頭的巨石, 盧校長說:外就是牛鼻子。“ 弟弟要去拍照石碨子,盧博士說剛下過雨,兀噠些溝坡滑得很,人下不去,只好作罷。看了古皂角樹再看石抱柏,感慨頗多,正是“夜半雞鳴碨子溝,古樹滄桑石抱柏。”

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幾個人說說話話 的又去了溝東岸,一座山崖兀自突立,問之,說叫城上,過去是有土城牆的,以前人都住在城上,後來才搬遷到溝岸上的。路低崖高,亦無法攀登,看不見山崖上面的情況。盧校長說,上面地方不大,只剩下幾家人了。站在此處隔溝南望,月窟山巍峨挺拔,蒼翠碧綠。明代孫丕揚撰《富平縣誌》雲:“月窟山,山巔右有泉,不渴亦不溢,深數仞,旱禱必應。萬曆癸未秋,衲子夜田,聞空中絲竹聲,漸逼泉所,近視之,則無也,其顯異蓋如此。南三十步有王石洞,世傳王仙頤養處,右玉女洞,左仙人洞,深不測。山東耳有古蜂洞,在懸崖中,蜜流如瀑布。”一壯年漢子說:“老人傳說以前逢年過節,人懷揣白蒸饃爬山去古蜂洞夾蜂糖吃,你若是想拿些蜂糖走,洞口的蜂蜜就不流啦!”月窟山北麓山腳下有一涼水泉,泉水終年不斷,盧博士說:“過去遇到天旱沒水吃,全村人都到兀噠些挑水吃,我小時候也在兀噠挑過水,上坡下坡的路不好走,回到家只剩下半桶水了。”

程盧村因住戶姓氏而得名。清初之前,盧姓是村裡的大戶,家族人口眾多,故而名曰“盧程村”,村口有清康熙年間一通“朝寶峰寺碑”為證。後來因盧姓人或經商或從軍而外遷較多,程姓住戶佔多數了,約在清末民初又改名“程盧村”。據一村民說,因碨子溝有“石抱柏”曾一度叫石寶村,此說尚缺少文字記載。

據說盧姓似應來碨子溝最早,其先祖約在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而來。先是定居曹村虎頭山(唐豐陵)南麓之陵前堡,因客居他鄉頗受人欺負,盧姓人夜裡回來晚了不開城門,天旱了不準牛在澇池飲水。官司打到縣衙,判定一半城門和一半澇池歸盧姓人。官司是打贏了,但此地連遭旱災,澇池也沒水了。為了 解決人畜吃水問題,族長盧公沿山畔往西尋找水源,由石頭坡北上翻山越嶺,一直找到滿井村,此處有三眼泉,常年流水不凅,遂舉家遷居滿井村,其時似應歲在永樂年間。滿井村有盧氏祖墳,以前盧姓後人還去滿井上祖墳的。再後來,盧公後人發現碨子溝泉豐土沃,環境靜僻,遂再次舉家遷居碨子溝,為防兵匪襲擾,盧程兩姓在山崖高處依勢築城而居,其時似應歲在明代中葉。 後來盧姓家族繁衍壯大,陸續遷居碨子溝東岸。其中古皂角樹底下一支盧氏,務農經商逐步發家為富戶,除在程盧村有土地房產之外,還在曹村購置田產百十餘畝,另外在莊裡鎮、寶雞等地還有商鋪。據《富平縣誌》記載, 1937 年紅二方面軍進駐富平白廟,程盧村盧長庚捐糧二十多石 (dan) ,紅軍贈錦旗一面,上書“熱忱救國”。該村八旬老翁說:“這其中有十石糧是我爺盧長遠捐的。”

富平月窟山,月窟雞鳴碨(wei)子溝

盧公長遠有五個兒子,老大身懷絕技,會武術槍法好,據說騎在牛背上打嗖子 (麻雀), 百發百中,負責看家護院。老二識文斷字,能掐會算,負責掌管家務。老三聰明精幹,擅長經商,在莊裡鎮經營經貨 (紡織品) 鋪子。老四憨厚勤勞,擅長農耕,在家務農。老五聰慧好學,尤專法律,解放後在寶雞某國營工廠任人事科長。如今盧公後裔人才輩出,家興族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