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不是藥神》豆瓣高達9.0的高分?

溫嘟嘟wendudu

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分數,對於《我不是藥神》而言實至名歸。

7月3日晚看了點映,影片非常棒,給我感覺最應該感謝不是製作方,而是該片居然能夠過審,居然能夠給龍標。毫不誇張的講,《我不是藥神》絕對是近些年國產片當中的佼佼者,首屈一指,不是之一,沒有哪部影片可以與之媲美,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接地氣的直面現實,需要的是帶給我們反思、促使社會進步的影片。

影片節奏緊湊,張力十足,細節也非常飽滿,特別是片中的演員個個精彩。現實題材影片的情感是很難把握的,很多影片有時往往會落入一種俗套,劇情上的不足通過煽情來彌補,結果更讓人非常反感。而《我不是藥神》則不一樣,故事性非常強,主線鋪墊很清晰,伏筆埋設很自然,沒有給人很唐突的感覺。

我們應該感謝年輕的導演文牧野,一個有思想的年輕導演,這一部長篇處女座,可能會成就他的處女作導演票房記錄,還有監製徐崢和甯浩,他們對現實題材的關注一種在努力,雖然之前的《無人區》遺憾未能上映,但今天的《我不是藥神》彌補了這種遺憾。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任何人都不容易錯過的影片,它會刺痛我們,讓我們記住它。


元芳有看法

《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分,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哦不對,《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已經上升到了9.1分。

國產電影豆瓣評分能達到9分以上的,寥寥無幾。最廣為人知的無非《霸王別姬》《大話西遊》《活著》這些影史經典。

我們來分析一下《我不是藥神》為何會取得如此高的評分。

先來看兩部韓國電影,《熔爐》和《素媛》,《熔爐》9.2分,《素媛》9.1分。



這是我們一直說的別人家的電影,改變一個國家的電影。

這兩部電影共同點是現實題材改編加煽情,再加上國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不滿意,自然獲得了高評分。

而《我不是藥神》也是改編自真實事件,也非常煽情,電影院裡都是哭成一片。

就這兩點來看,《我不是藥神》與《熔爐》《素媛》是同一類型的電影,獲得高分也不奇怪。

而且《我不是藥神》觸及的是前所未有的敏感題材,也沒有那種閹割式的妥協,還有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等一眾主角、配角的演技加持,9.1的高評分,很符合迷影的期望。



有人可能會說等明天電影上映了評分會下降,迷影不這麼認為。

點映時看這部電影的,多是資深影迷,而且從事電影相關工作的人員也肯定都看完了成片,是這些人打出了9.1的高分。

這類人往往都是最苛刻的,竟然都打出瞭如此高的高分,有理由預測正式上映後評分還會繼續漲。

迷影預計《我不是藥神》最終的評分會在8.7到9.4之間,歡迎打臉。



迷影生活

最近朋友圈被《我不是藥神》刷屏,這個改編自“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程勇的真實故事已經被扒得差不多了。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性保健藥店老闆,靠走私印度白血病特效藥而發家致富後最終難逃法網的故事。

片中幾個主角,都是草根小人物。

一個深受上帝影響,有堅定信仰的白血病牧師。

一個在酒吧跳鋼管舞孩子有白血病的舞娘。

一個剛剛20歲的不願拖累社會也不願拖累父母的叛逆性格的白血病小青年。

還有一個很懦弱的對生命和生活充滿嚮往的剛剛當上父親的白血病患者。

就是這麼幾個不太正常的人和一個脾氣暴躁的小混混一起冒著法律風險幹起了走私勾當,結果全世界不論好人壞人都在保護他們。

為什麼?難道窮人就沒有與死神搏鬥的資格,就要乖乖等死嗎?

不是。

生命之前人人平等,沒有人會因為窮,就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窮病需要錢,人心需要善。我不是藥神,但我可以讓病遇見藥,讓藥遇見人,讓人遇見善,讓善遇見希望。

沒錢買高價進口藥,也不能活著等死。

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還是想努力活著。

我們總在社會顛簸,在夾縫裡膽小的看著別人努力奮鬥掙扎,自己卻在物質肉慾中放縱。當命運決定不再寬容你,你即將面臨萬物盡頭,是繼續沉淪還是走出那個圍欄夾縫?

只要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好事發生。就算在求生路上上會死會傷,但是堅持住,至少你堅持了。

微博大V前果殼網新媒體主編花落成蝕點評這部電影時提到,

“印度的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裡有一個死守教條的角色,叫毗溼摩。他是正邪兩方的老祖父,發誓要維持王座的統治。於是乎,當王座上的國王所行非法的時候,他也不得不幫助惡國王,打擊那幾個行善的子孫。

《摩訶婆羅多》和世尊黑天神都教導說,不要像毗溼摩那樣死守教條。行善不是教條,而應該以行善為最高目的,行事時要靈活一點。”

對呀,不吃藥就只能等死,不想死,想活著,就要想盡辦法。

死亡像摧毀一座城池般呼嘯而來時,總有一些人成為戰士,總有人以自我的毀滅,推動時輪的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