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源头在哪?

渭水边上一笠翁

目前被水利部认定的黄河正源是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麻莱县境内。黄河源头的认定与许多江河源头的认定一样,从古至今,都经历过多次考察,最后综合各方意见,按照相关原则进行确认。

1、古代黄河源头的考察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偱化撒拉族自治附近,距河源还有相当的距离。

正式派人勘察河源的是元代至和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了两大湖(鄂陵湖、扎陵湖)位置,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方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指出流入扎陵湖的三条河均可当作黄河源。乾。到乾隆年间齐召南撰写的《水道提纲》中进一步指出,黄河上源三条河,中间一条叫阿尔坦河(即玛曲)是黄河的本源。

2、现代黄河源头的确认与争论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就是黄河正源。1999年10月,水利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在玛曲曲果竖立了“黄河源”牌。

当然,1999年在玛曲曲果竖立“黄河源”牌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对黄河源的认定问题存在过不少的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玛曲和卡日曲之间。不少人认为卡日曲才是黄河正源,因为卡日曲比玛曲长15.6公里,流量也比玛曲大。

最终还是认定玛曲为黄河的正源,这是因为,在讨论黄河这样一条承载丰厚文化的河流时,人文考量占很大的分量。

南源卡日曲虽然更长,但出自普通的山头,且走向与主流不一致;玛曲的约古宗列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雅拉达泽山,河道顺直,出身显贵,被拥戴为正源。这就像通婚一样,在各方条件都差不多时,谁都愿意与豪门联姻。


关注“筑梦水云间”,专注于水利事业......


筑梦水云间

先说答案吧。

在远古的时期,黄河发源自古昆仑丘。

当代的黄河源头,在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当代的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沧海桑田,随着地壳运动,远古时期,黄河最初的源头已经很难追溯了。我们只能从古籍中寻找。

《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虫焉渊。。。。。。。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这里的“河”、“河水”,指的就是黄河。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黄河发源于昆仑之丘。

另外,据,《山海经》中记载,泾、渭、伊、洛汇入黄河。

泾水:

泾水有两个源头:

《西次二经》:“高山……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

《西次四经》:“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

渭水:

《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伊水:

《中次二经》;“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

洛水:

《西山经之首》:“竹山……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此“丹水”发源于华山山脉南麓,实为洛水之源。此洛水乃发源于华山山脉南麓,自西向东流入豫西,东北流入黄河之洛河。

另外,远古时期,怎么才能到黄河的源头昆仑之丘呢?

《山海经·西山经》告诉我们在远古的时候是这样走的:

崇吾之山开始,向西北三百里,再向西北三百七十里,再向西北四百二十里,再向西北四百二十里,再向西百八十里,再向西三百二十里,再向西南四百里就到了。

总的来看,从崇吾之山开始,向西北方向走1510里,再向西走500里,再转向西南走400里,就可以到昆仑之丘了。

先秦时期,一里大约是400多米,我们就按现代的500米算,从崇吾之山到昆仑之丘大约是2410里,就算是1205千米,就算都是崇山峻岭,一天走上5千米,241天,8个月就可以到了。不算远,不是吗。


平凡2850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