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頭爲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預先了解區塊鏈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很難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這些巨頭的動向,來猜測出未來的走向。從而實現階層翻越,走上人生巔峰。

“ 對比短線創業者,互聯網巨頭們又展現出了什麼樣的佈局思路,在這一新的賽道上,互聯網世界已有的格局是否還能延續?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互聯網大佬們對區塊鏈是如何佈局的。

【阿里】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春江水暖鴨先知,阿里是最早佈局區塊鏈的公司之一,不過主要是基於技術層面的佈局。

畢竟在國內公司做得大了以後,肯定會避開虛擬貨幣、ICO相關,所以更多時候不為人知,暫時也沒有國民級應用出現。阿里的佈局主要在金融與供應鏈領域。

早在2016年7月,螞蟻金服就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益場景,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上線區塊鏈公益籌款項目,讓善款可以被全程追蹤。

同年10月,阿里雲郵箱聯合法大大,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郵箱存證產品。

這個產品可以幫助用戶將重要郵件存證,一旦發生糾紛,可以下載郵件全文並形成鑑定報告,幫助用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眾所周知,阿里因為假貨問題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飽受爭議。

於是在2017年3月,阿里宣佈與普華永道合作,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透明可追溯跨境食品供應鏈,打造更加安全透明的食品供應鏈。對於阿里來說,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假貨問題確實非常有意義。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與雄安新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將承建雄安區塊鏈平臺。

搭乘政策紅利,阿里的區塊鏈佈局與場景深度結合,能走多遠值得期待。

【騰訊】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社交軟件起家的騰訊,是互聯網時代最大的贏家之一,業務條線從社交網絡、遊戲到互金、投資等領域。

多應用場景讓騰訊在區塊鏈賽道上有了更多選擇,同時血液裡流淌著的互聯網基因,也讓騰訊對新技術的顛覆性更為敏感和先知。

除完全自主研發區塊鏈底層技術外,在區塊鏈落地上,騰訊首先佈局的是天然適用區塊鏈技術的銀行業務。

除了利用行業感召力,抱團取暖外,騰訊發揮自身的綜合平臺優勢,開發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構架的金融服務。首個區塊鏈金融級解決方案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已於2017年11月正式向全球推出。

騰訊的BaaS建立在騰訊原有的金融雲之上,利用騰訊已有的支付、社交、媒體及徵信平臺等數據和技術優勢,在智能合約、供應鏈金融、數據交易和跨境結算方面提供區塊鏈服務。

在數字錢包的推廣上,騰訊的社交牌同樣打的溜。2017年春節,開始內測的黃金紅包已經開始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資產登記和轉賬。

情人節這一天,為了方便情侶秀恩愛和虐狗,騰訊貼心地將黃金錢包原本1000毫克的最高轉賬限額臨時調整為1314,小火了一把。

2017年4月,騰訊發佈《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整體介紹了騰訊的區塊鏈研發體系及應用佈局。

該方案中,騰訊將自有的將區塊鏈架構分成三個層次:基層為自主研發的Trust SQl 平臺;中間層為平臺產品服務層Trust Platform,構建區塊鏈應用基礎平臺產品,包括共享賬本、鑑證服務、共享經濟、數字資產等方向;頂層為面向最終用戶的應用服務層Trust Application。

區塊鏈技術最早興起於美國,國外聚集了主要的技術人才和資源,騰訊的區塊鏈研發也走的國際化之路,先後與英特爾和加拿大區塊鏈研究所開展戰略合作,為騰訊自有研發提供更大的平臺。

不缺人、不缺場景、更不缺錢的騰訊,在新一輪的技術軍備競賽中走的四平八穩,沒有太驚豔之筆,但也沒丟水準。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京東】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近兩年京東終於甩掉了多年不盈利的帽子,逐步實現大而強。京東商城、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算是京東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京東的區塊鏈落地也是聚焦在主營業務相關的領域。

京東首先佈局金融應用領域,2016年5月加入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

2017年3月京東金融從自身業務特點出發,推出了資產雲工廠底層資產管理系統,幫助消費金融服務公司解決信息核對和交易確認等痛點,實現了區塊鏈資產管理系統的部署。

在支付清算領域,不同於其他巨頭與銀行合作,京東爭取到了中國銀聯的支持。2107年5月,京東金融與中國銀聯合作完成了區塊鏈技術底層的打通,將在境內外清算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京東也在積極探索電商與區塊鏈的結合。今年年初,京東物流已正式加入全球區塊鏈貨運聯盟,研究卡車運輸業的區塊鏈應用,以進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損耗。

根據京東的佈局我們看到,京東的區塊鏈戰略是很務實的,除了與主營業務緊密相關外,投入的速度和規模也較審慎。

【迅雷】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迅雷推出的鏈克是區塊鏈項目中比較早落地的。在推出初期,迅雷股價暴漲。在自己的生態體系中融入token,應該是所有大公司應該有的先發優勢,迅雷就是其中的先驅者之一。

每一家互聯網公司背後,都有因為法律監管滯後帶來的機會窗口期,此謂天時。

作為迅雷投資者的雷軍在2014年迅雷赴美上市時,豪擲2億美金,佔股27%,成為頭號股東。這時候雷軍看不下去了,從騰訊挖來程磊接替鄒勝出任CEO開啟變革之路。

新上任的程磊為迅雷設計了一條大刀闊斧的改革之路,除了原有的傳統業務外,開闢雲計算這個新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分佈式CDN業務。

不得不說這是很高明的一步棋。而當時的背景是,因為智能手機容量有限,雲存儲的市場需求暴增,同時民用網絡的上傳帶寬使用率連1%都不到。

基於這個背景,迅雷順勢推出了玩客雲,用戶可以出售自己的閒置帶寬,獲得玩客幣,也可以用玩客幣來購買帶寬,同時用戶還能獲得玩客幣的附加服務私有云、VPN下載。

在眾多玩家和交易所的追捧下,玩客幣的價格從0.1元暴漲到了8元,40天的時間內翻了80倍。後來的事件大家都知道了。

玩客幣夭折,標誌性事件是錢包之間不能轉賬。這樣一來,就沒有投機客的機會了。

儘管夭折,但玩客幣依然是一個天才的發明。雖然有人詬病玩客幣本質是個私鏈,迅雷的格局可以更大一些。

但整個玩客幣的生態與迅雷CDN業務佈局的生態非常契合,如果不是政策的原因,結局很可能會不一樣。

【網易】

三大巨頭為了區塊鏈付出了哪些

作為中國最早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網易卻是個非主流,尤其自移動互聯網爆發以來,除了遊戲,網易完美錯過了O2O、直播、分享經濟等所有的風口。

在好大喜功、講究多快好省的互聯網行業,網易偏偏喜歡小而美的事情,除了丁磊堅持養豬 7 年,網易相繼推出了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等高品質產品,可謂互聯網界的良心代表。

在區塊鏈這個史詩級的大風口上,網易一改之前的矜持和高冷,突然奔放起來,而且在切入點的選擇上,不似BAT聚焦金融清算和綜合服務那般主流。

網易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遊戲行業,目前來看,這是區塊鏈最大膽、最有回報的領域。區塊鏈的最成功的應用,很可能就是遊戲。

同AI單純革生產力的命不同,區塊鏈天然帶有同時革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雙重屬性,區塊鏈的分佈式、點對點交易、去中心化會提高效率,這是對生產力的提高。

同時區塊鏈網絡運行所依賴的激勵機制和共識機制,重新定義了個體和組織的管理,私利和公益的界限變得模糊,這是對人們認知和行為方式的改造,影響生產關係。區塊鏈應用之難,痛點在生產關係的改造上。

遊戲,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一個遊戲就是一個生態,一個社群。在虛擬的社群中實驗區塊鏈,傳遞價值觀,實現生產關係的軟轉型,是不是想一想就覺得有一點小興奮呢?

我覺得丁磊也是這樣想的,除了網傳的基於所謂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寵物網易招財貓外,網易真正的野心之作,是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網易星球。

當時因為要綁定個人資料,網易被質疑利用黑鑽來蒐集用戶信息,為網易金融鋪路。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我覺得,只為蒐集數據,就搞出個星球,媒體把丁磊的格局想的太小些。

看下網易星球官網介紹,從原著居民的引入,到企業建立,最後到商品服務的交換,這儼然是再造一個新世界。

忽略掉簡單的網頁和單薄的產品介紹,也許推出的時機也過早了,但是網易星球是一款基於區塊鏈思想的遊戲,同時下大火的挖礦遊戲相比,高下立現。

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網易的區塊鏈應用之路,是武林高手的打法,簡單、精準、且致命,但是未來能否真正實現,路還挺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