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麼樣?

鬱一文

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寄園寄所寄》

個性皇帝朝朝有,大明王朝特別多。明代皇帝共有十七位,都很有個性。有要飯當和尚出身的開國者太祖;有為了爭奪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輩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開酒樓賣豬肉自封大將軍的武宗,還有就是擅長木匠手藝的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喜好木匠活,對於一個近於文盲而又身份特殊的人來說,沒有花天酒地、荒淫無度,那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他資質聰明,秉性貪玩,醉心木作。

如果生在現代,他很可能成為一位建築學家。在木工技藝方面,他有許多的發明創造 頗符合今日科技創新之要求 。當時床具極其笨重,需要十幾人才能搬動;不僅用料費,而且樣式也極其普通。

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了一張床 —不僅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 。而且床架上還雕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歎服。


【故宮黃花梨摺疊床 】

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的天份,經常沉迷於刀鋸斧鑿和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 ,一般工匠望塵莫及。凡是他所看過的木作器、亭臺樓榭,他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他親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先撥志》載: “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 “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創造新花樣,讓身旁太監們欣賞評論。明熹宗還喜歡在木製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 形象極其逼真 《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 “御製十燈屏,司農不患貧。 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不僅厚而且,明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瓏,僅容一人、塗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以紅綢緞為欄 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明熹宗往往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另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 三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 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

明熹宗還想做一個出色的建築師。他孜孜不倦,“膳飲亦忘” 由此可見其創造欲的旺盛。他曾經在宮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做了一座微縮模型宮殿 高不過三四尺 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奪天工。


後來他終於在現實中過了一把建築師的癮,天啟五六年間,朝廷對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三座主殿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

明熹宗在工程中大顯身手,從起柱到上樑,再到外部裝飾,他都親臨現場,仔細指導,高興了還會當場脫掉外衣,捲起袖子,和工匠們一起大幹一場。

明熹宗不愛江山,不愛美人,只愛木工。玩木成痴,是以為被皇帝耽誤了的好木匠。


家居觀止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不免俗,咱先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

朱由校是他的本名,他的年號是天啟,明熹宗朱由校老爹明光宗的大兒子,明朝第15代皇帝,他老爹那是明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了,僅僅登基了二十九天,就一命嗚呼了,野史記載是被後宮毒死導致死亡的,所以這個事件也稱為有名的“紅丸案”這個以後有機會咱們在講 ,就這樣父死子繼,朱由校就是在這種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大臣們推舉擁立成了天啟皇帝,他總共在位了七年,這七年政事荒廢,大太監魏忠賢掌權,導致和東林黨人黨系鬥爭極為激烈,加上後金努爾哈赤的崛起,使得大明民生凋敝、日薄西山。而天啟則醉心於‘木匠活計’的痴迷創作中,天天拿著一堆的傢伙事在皇宮乾的是鋸末橫飛。

凡事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在加上一點點天賦,弄不好就會在這裡領域乾的風生水起,而咱的這位天啟帝就是這樣,做皇帝不成,做木匠那真是高手,還真別說,他特別的有木匠天份,大明史上有一段明確的記載:稱天啟帝“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為之。性又急躁,有所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棄;棄而又成,不厭倦也。且不愛成器,不惜改毀,唯快一時之意。你看看有這樣的痴迷程度和專業的工匠精神的態度,皇帝這個職業簡直是耽誤了這位在世的活“魯班”了,還有其他大臣的記載,說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木製的宮殿模型,按照乾清宮的母本開始自行設計製造,成品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細節爆炸。

當然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是他曾經讓內官的太監把他的木工作品拿到京城工藝品市場匿名出售,以測試下木工圈對他作品的認可程度,沒想到這件木作一下子引起轟動,據說竟然賣到了三萬兩白銀。當然這裡面肯定有水分了。

不過還有一份記載出自一個內宮太監劉若愚寫的《酌中志》,裡面記載天啟帝“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創機,啟閉灌輸,或湧瀉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機於下,借水力衝擁園木球如核桃大者,於水湧之”說白了就是他利用大木桶做成了一個自動的噴泉,構思巧妙,而且成功了。還有這位天才皇帝還曾經搞出一件木製的全自動木床,能摺疊,能調角度,超級的人體工程學設計理念,可以說在木工領域,這位天啟帝真是沒誰了。

但正是由於他的政務荒廢,醉心於木工和遊山玩水,終於在某次的外出遊船活動中不慎掉水裡後,開始身體受損,免疫力大為下降,不就便吃了霍維華獻的“靈露飲”後邊一命嗚呼,享年23歲。。。。


老豬的碎碎念

朱由校即明朝倒數第二任皇帝:天啟。他是亡國之君崇禎同父異母的哥哥。

天啟生性聰明,卻不是一塊當皇帝的料。他最熱愛的工作是做木工活。他的木工水平究竟怎麼樣呢?

非常優秀。可以說,如果他不當皇帝,而是隻作木匠,一定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

他的木匠活在少年時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估計當時要是舉辦一次木匠活大賽,他絕對可以拿金牌。史書上稱:“熹廟(即天啟)性善為匠,在宮中每自造房,手操斧鋸鑿削,引繩度木,運斤成風。施設既就,即巧匠不能及。”

登上皇位之後,他對日理萬機的皇帝生活極度不適應也不喜歡,他想要乾的事就是回到後宮,帶領一群也懂木匠活的太監朝夕營造。

據載,天啟有時會讓太監把他的木作拿到市場上出售,幾乎都被識貨的人以重金買走。木工之外,天啟還長於雕刻,包括木雕和玉雕。他有沒有留下作品,因手邊沒有相關資料,無法予以確認。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這個天姿聰慧的木匠一旦“兼職”皇帝,就成為帝國的災難:為了心愛的木匠活,天啟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為自己打點大明帝國。這個信得過的人,他認為最佳人選就是自己尊敬的乳母客氏的對食,同時也是看著自己長大的魏忠賢。

為此,他任命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這是明宮數萬太監中居於金字塔頂端的職務。明朝太監機構共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職權最大的就數司禮監。而司禮監秉筆的工作,就是代皇帝批示奏摺。

魏忠賢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夠有效地掌握天啟的心思。他總是在天啟做木匠活最投入的時候跑去向他請示某事該如何處理。天啟不耐煩地說,你們用心去辦就是了,我已經知道了。於是,魏忠賢得以按自己的意志來操控帝國。


聶作平

有時,他也叫小太監把作品拿到市場上去賣,不是為了賣錢,只是給自己的作品找個識貨的主。賣得好了,他就很有成就感。有時候,他自認某件作品屬於“得意之作”,就會叮囑小太監,御製之物,價須多少多少以上。要是真賣了好價錢,則“熹宗大悅”。

朱由校師傅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師傅(名氣大約僅次於魯班),他的木製品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珍品。

朱師傅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緻而妙麗,在雕刻上尤其見工夫,獨具匠心,出人意表。

朱師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樣的船模型、傢俱、漆器、硯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藝術價值。據說他曾造過一座微縮小宮殿,四尺來高,玲瓏巧妙,鬼斧神工。

朱師傅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工作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製成一件作品後,滿意的會反覆賞玩自得其樂;不滿意的,會扔了重做,孜孜不倦。

只有這麼製造的木器作品,才能是“奢侈品”,其他木匠所做的不過是“日用品”。朱由校是他所在的那個時代裡,唯一一位做木工只為愛好不為稻粱謀的木匠。

他的那個時代是明代,距今約380年。

他有一份兼職是——皇帝。

他正是天啟皇帝陛下。

據說這位仁兄在治國方面比較不行,不過那是歷史學家的事,就留給他們去頭痛吧,兄弟我就不操那份心了。

我只想說,朱師傅在治木方面,那絕對不能叫行家裡手,那稱得上精英翹楚巨擘。

這位皇帝的寢宮裡堆滿了各種木料,以及錛、鑿、斧、鋸、刨等木匠工具,做起木工活來,可以日以繼夜廢寢忘食。

他喜歡天天和一群木匠在一起,跟他們切磋技藝,並親自動手刨削打磨。

做了那麼多精美的木器,朱師傅自己並不用,只是一味地做,享受的是做木匠活的過程。

有時,他也叫小太監把作品拿到市場上去賣,不是為了賣錢,只是給自己的作品找個識貨的主。賣得好了,他就很有成就感。有時候,他自認某件作品屬於“得意之作”,就會叮囑小太監,御製之物,價須多少多少以上。要是真賣了好價錢,則“熹宗大悅”。熹宗便是我們這位兢兢業業的朱由校師傅。《詩經》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這12個字來形容朱師傅的工作態度和他所打造的木器作品的氣質,是非常貼切的。

如今,明式黃花梨傢俱成為西方各大博物館競相收藏的藝術品,是中國繼書畫、陶瓷之後的第三大藝術收藏熱點,天啟皇帝的率先垂範開一代奢侈木器之先河的偉大實踐居功至偉。

所以,明式傢俱的收藏者應當緬懷朱由校師傅。這真是,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朱木匠。

堂堂皇帝不愛管軍國大事,整天埋首在木匠活上,這是為什麼?

他的異母弟弟、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的一句話或可為註解。

熹宗死後,朱由檢入繼大統。見到先帝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臺林館悉具,燈屏、香幾精美依舊,崇禎輕聲嘆息說:“亦一時精神之所寄也”。

一句話道盡了天啟皇帝的家國辛酸,也點出了奢侈品的另一種精神功能:帝國風雨飄搖中,聊作一絲慰藉。


驕傲的科技

朱由校——明熹宗(亡國皇帝朱由檢的親哥),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用現在非常時髦的話說——朱皇帝是皇帝裡面木匠活做的最好的,木匠裡面官當的最大的。在他當政期間,由於每天沉迷於木匠活中不能自拔,對朝政幾乎不操心,兩大派系——代表朝廷要員力量的東林黨,以及以魏忠賢為核心的閹黨勢力“東廠”。

據史料記載,朱由校在當木匠期間,發明卓越,有很多甚至超越了當時的科技生產力,咱們就略舉一二的例子。

17世紀變形金剛——全自動摺疊床:這張床的打造完全是朱皇帝一人自己琢磨樣式,親自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然後用了一多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來,這張床不但重量極輕,搬運便利,在內部還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機關,使用者可以根據喜好操控機關,床就可以輕易摺疊。

17世紀百變娃娃——木人:朱皇帝在閒暇之餘,還製作出一批小木人,據說這些小木人男女老少都有,五官四肢吾不具備,最關鍵是神態各異惟妙惟肖,為了讓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朱皇帝還派人將小木人拿到市面上去出售,沒想到一經面世就被哄搶一空——受歡迎程度不亞於當前的真人充氣娃娃,為此朱皇帝還自得了好一陣。

17世紀自動噴泉——銅缸水戲:這個可了不得,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觀者紛紛稱之為“不可思議”,朱皇帝用宮中銅缸,在下方鑿出一孔,設置機關,然後操控機關,缸中的水就會飛濺而出,有時瀉如瀑布,有時散若飛雪,為了增強觀感效果,朱皇帝還在缸外放置一些小木球,噴射而出的水打擊木球,木球隨著水的噴吐跳躍不已,觀者無不拍手稱讚。

17世紀著名的建築師——總工:朱皇帝除了打造精美的傢俱機關等,還熱衷於建築改在,紫禁城三座主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重建工程都是在朱皇帝的監工下完成,幹到關鍵節點朱皇帝還擼起袖子和大家一起幹。

所以,上述的種種跡象表明,朱皇帝是一個被皇帝崗位耽誤的好木匠。



老麥說說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明朝第15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年號天啟,也稱“天啟皇帝”。16歲即位,在位7年。

天啟皇帝在木匠行業裡有著無與倫比的工藝水平。

同時期太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

先帝……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削機啟閉灌輸,或湧瀉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機於下,借水力衝擁圓木球,如核桃大者,於水湧之大小般旋宛轉,隨高隨下,久而不墜,視為戲笑,皆出人意表。……天縱聰明非人力也。

也就是說他曾經開動腦筋,把大木桶、大銅缸之類經過改造改裝製成人工噴泉,場面非常華麗壯觀。

清人趙吉士的筆記作品《寄園寄所寄》記載:

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朱由校還曾經親自設計出一種全自動摺疊床,不但重量極輕,抬舉輕便,而且裡面用機關,可以用機關操縱隨意摺疊,堪稱17世紀的樂高玩具變形金剛。

朱由校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緻而妙麗,在雕刻上尤其見工夫,獨具匠心,出人意表。

朱由校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樣的船模型、傢俱、漆器、硯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藝術價值。據說他曾造過一座微縮小宮殿,四尺來高,玲瓏巧妙,鬼斧神工。

對於他的工藝水平,吃瓜群眾也特別買賬:他曾命太監徐元文把他的木工產品拿到京城工藝品市場匿名(注意是匿名)出售,一下子引起轟動,每件產品都能賣出高價。

古代所謂木匠,其涉及領域其實和現代所謂木工不完全一致,某種意義上涵蓋了建築設計、結構工程等諸多範疇。

證諸於朱由校,也正是這樣,皇宮裡諸如油漆打造更各類活計,天啟皇帝是親自上陣,全程營造,皇極等三殿皆落成於天啟之年,他更是親自監工,處處關心,完全是現代監理工程師的範兒。

《酌中志》中對此有明確記載:

聖性又好蓋房,凡自操斧鋸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監、內官監辦用。

正如張鳴教授在《歷史的壞脾氣 有為政府的代價》中指出的那樣:

成天和嬪妃玩做買賣遊戲的南朝東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實也就是心思沒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論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

史書記載他不識字,是個白痴皇帝,只怕有很大的因素出於士大夫的偏見。

至於朱由校的理政治國和用人,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以後再說。


談古論金

首先一條必須說,別看明熹宗朱由校,一直頂著“木匠皇帝”的綽號,但即使在皇帝業界,他的木匠手藝,熱情度別看高漲,但論技術水平,卻絕對排不上第一。

為何這樣說,先看看酷愛木工活的朱由校,幾件最得意的代表作,以劉若愚《酌中志》裡的記錄,他曾經把大型的銅桶和木桶改成人工噴泉,灌滿水後開動機關,就會立刻噴湧不停,場面非常漂亮。親手設計的摺疊床,可以隨意拆裝變形,攜帶非常方便。還有他親手設計的桌椅物品,匿名拿到京城的工藝品市場上,露面就引起轟動,一氣賣了三萬兩白銀。

實事求是說,如果沒有皇帝身份,那麼熱愛木匠工藝的朱由校,也必然會在中國工藝品大師界,留下自己響噹噹的名號。但是哪怕手藝精湛到如此等級,在中國曆代皇帝中,他依然難稱木工活第一。有位比他早出生二百七十五年出生的亡國之君,在木工活業界,手藝絕對能完爆朱由校——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昏君,元順帝也是會玩一族,他在位的年代,正是元末天災大亂大爆發的災難時代,可是他卻心態極好,該玩還是玩,尤其是他酷愛的木匠活,更是玩出了遠遠甩開後輩朱由校的“高境界”:造個小噴泉摺疊床算什麼?人家元順帝從來挑戰高難度,要造就造大場面!

場面有多大?就連元順帝身邊的宦官家裡蓋宅子,熱心腸的元順帝都是立刻手癢,親自設計宅院模型,那可不是在紙上畫畫,而是正兒八經找來木料,認真按照縮放比例,做一個微縮版的木頭模型,就連模型裡的宅門牆壁,元順帝都精雕細刻,模型上鑲滿金銀珠寶,做的無比逼真。

名號也在當時的元大都傳開:魯班天子!

這般工藝水平,翻翻後輩朱由校的相關記錄,真心沒有。

而且這“魯班天子”元順帝,可不止是有手藝,更有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每次做好一個模型,都會把身邊宦官叫來品評,只要聽到批評意見,立刻抄傢伙把模型砸的粉碎,然後再埋頭重做。日久天長,身邊的宦官們也長了心眼,只要元順帝開口問,立刻假模三道的找毛病,把元順帝的心血作品批的一錢不值,待到元順帝恨恨把作品砸碎後,這群人再一擁而上,把上面散落的金銀珠寶哄搶走。如此“匠人精神”,不知叫多少太監發家致富。

比起這遠遠領先朱由校的工藝水平,匠人精神強大的元順帝,更有無窮的創意。甚至堪稱元朝最傑出機械發明家,他經常駕著親自設計的自動龍舟,在宮廷的海子裡招搖,不但外觀氣派無比,而且內部設有機關,龍舟上的龍頭龍爪龍尾,都可以操作轉動,堪稱古代版的全自動輪船。

如果說這款龍舟,見證了元順帝對中國古代造船業的傳承,那麼他另一款強大作品,更可謂中世紀東西方科技完美合璧的產物——宮漏。即自動報時器。這可不是個簡單的鐘表,而是高六七尺的大傢伙,上面更有天神日月獅鳳等各種小模型,全程水力操縱,每到整點報時,整個宮漏上的模型,就會有條不紊轉動,一派神仙飛昇獅鳳起舞的場面,滿眼美不勝收。就連明朝人編修《元史》時都歎服: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無。

所以,只要翻一翻《元史》,朱由校這“木匠皇帝”桂冠,他自己肯定不好意思收。當之無愧就是這元順帝。可是,也正是這位“木匠皇帝”元順帝,在位時期一通胡糟,大江南北動亂四起,最後白白斷送掉元朝江山。人生結局比起後輩朱由檢,堪稱更加悲慘。可見皇帝這個行業,終究不是工藝品大師能做的了。木匠手藝再好,也守不住大好江山。


我們愛歷史

《剛明-奇葩錄 木匠皇帝朱由校》

有人問我有何能,我說木匠會做床。

有人問我誰治國,我說忠賢擔大任。

奇葩皇帝獨白:你們別瞎逼逼,我是木匠不假,但我不昏庸。我愛好木匠而已,有個愛好會死啊,會死啊。(淚流滿面)


以上是朱由校自白,我們有理由相信,奇葩皇帝朱由校有可能被抹黑拉。不過,既然問題是朱同學木匠水平如何。我們就考證一二。

首先,朱由校木匠技能的由來應該成長環境有關,喜愛木工不是偶然,主因是時間充裕。

其次,是萬曆年間,皇宮內三大殿及三宮都曾失火重建,年幼的朱由校,正是好奇寶寶時期,宮殿裡每天修來修去,朱由校又不用怎麼去學習,天資聰穎的他在看多木匠活,竟然無師自通,通過專研,學成一個木匠,不僅如此,還融會貫通發明創造成為一代大匠!


那麼,朱由校真做木匠會有何成就?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是一個極其出色木匠。朱由校愛木工,人因喜愛而專研,他的作品?當時真正工匠看過都歎服。手工製作小玩具木人神態各異惟妙惟肖,為啦顯示自己成就,他曾派太監去市場上賣老百姓重金購買。

其次,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他是個有開創性想法的木匠,朱由校做出了很多的發明創造,比如在當時床具還極其笨重的時候,他就自己設計發明了摺疊床,便攜美觀。不僅如此,他還發明瞭中國最早的噴泉,並設置機關操作,把木球置於水尖之上,木球就會隨著水柱跳躍。 (這個,太令人歎服啦)  

最後,他是一位有思想的建築師,在重建紫禁城工程中,可以說是大顯身手。整個過程他都親臨現場,還親子動手,跟工匠一起幹活。來了靈感就在宮裡修建一些小房與機關。

可惜啊可惜,他終究不是木匠,他的本職工作是皇帝。在木匠領域有如此高成就的他,迴歸皇帝本職,就不太成功。

其實朱由校作為皇帝最大的成就就是培養了魏忠賢。 魏忠賢是不是奸臣,我們不做討論。只說一句話,

崇禎北京城破前悔過曰“悔不該殺忠賢,並令人修其墓”。

結束語,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朱由校駕崩,終年23,死的早啊,諡號悊皇帝。

也不知痴迷木匠的他,有沒有做一個安置自己的地方。據說他的作品,北京還存留無世,有興趣可以去參觀。

有人問我有何能,我說木匠會做床。

有人問我誰治國,我說忠賢擔大任。

無意爭論魏忠賢算不算奸臣,木匠皇帝也不一定是昏君,只是明史被摸黑的太嚴重。大家愛讀歷史就多思考吧,以下圖中每一個,都被抹黑過。


阿斗不傻

據史書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歎服。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熹宗更加高興,往往幹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創造新花樣,讓身旁太監們欣賞評論。



熹宗還喜歡在木製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御製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熹宗雕琢玉石,也頗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種印章,賜給身邊的大臣、宮監。 熹宗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鏤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

熹宗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裡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遊移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臺。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託浮水上,遊鬥玩耍,鼓聲喧天。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



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熹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

據說他曾經制作了十座護燈小屏,上面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御製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當然,這種歌功頌德的拍馬屁詩文到底有多少真實性,那十萬緡的價格如何確定的,咱也還真得不能太在意。既然已經沉迷於這行,和大多數的當官的人一樣,天啟皇帝也非常喜歡把自己得意的作品賜給身邊的大臣、宮監,包括雕琢玉石,印章等。這倒讓我們想到當今一些領導同志也好這口,他們附庸風雅,喜歡寫寫書法,畫幾筆丹青,畫完了還喜歡把它送給屬下,自然,有時候這些作品水平不咋地,可是當屬下的不接受是不行的,不但要接,還得裝著如獲至寶的感激樣子,想想,這樣的事情還是很有出處的。


鳳求凰ONRX

如果把朱由校放到今天會是什麼情況呢?

  首先他是一個極其出色木匠。木工是朱由校的最愛,他的技藝高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的工匠看過他的作品都會歎服。當時他做的小玩具木人神態各異,五官四肢都做的惟妙惟肖,他派內監去市場上賣,老百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願花重價購買。

  其次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發明家。光在木匠技藝方面,朱由校就做出了很多的發明創造,比如在當時床具還極其笨重的時候,他就自己設計發明了摺疊床,便攜美觀。他還發明瞭中國最早的噴泉,並設置機關操作,把木球置於水尖之上,木球就會隨著水柱跳躍。

  他還是一位有思想建築師。在重新修建紫禁城的工程中朱由校可以說是大顯身手。整個過程他幾乎是親臨現場去指導,高興了還會跟工匠們一起幹活。有時來了靈感還會在宮裡修建一些小房屋與機關,過段時間沒了新鮮勁就拆了再建。想必那些精心設計的房屋到今天也是不過時的。

  但他最重要的身份卻是皇帝。在那麼多領域都有如此高成就的他,迴歸皇帝的本職時,他真的是非常失敗的。其實想想朱由校作為皇帝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親手培養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奸臣魏忠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