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問題:就算邏輯能自洽,但遇到不會輸掉的對手怎麼破

所有的創新都值得尊敬。

一直研究創新創業的趙博思,在欣賞美團大刀闊斧不斷創新的同時,也一直對美團的模式心存疑慮。實際上我一直說,如果美團減掉大眾點評,剩下的部分到底有多大價值始終是一個疑問。但這個問題無法證實或證偽,而且單純就模式和邏輯本身來評判,其實很難分出高下。

但是,如果從拋開企業自身的模式、品控和校正,我們還可以從更大的視角下去審視美團的戰爭。

想到了這一點,趙博思就想退後一步,把美團和美團對外的作戰版圖看得更清楚。

這一看,發現問題了。

1、護城河不夠

當我們產品不同的時候,我們不會在乎競爭對手,無論對手在做什麼,只要自己的產品更有吸引力就對了。但是當產品高度雷同、缺少差異化的時候,那麼戰場上就會迎來正面戰爭。

很不幸的是,美團的所有的產品,都缺少高護城河、都缺少特別的競爭力(除了此前的大眾點評)。有人說,執行力也是競爭力,比如很多領域都是美團依靠執行力虎口奪食的。創頭條撰稿人認為,同量級的競爭,執行力是可以一戰的,但是到了現在,美團面對的不再是過去的對手,這時執行力已經不再是成功的前提了。

如果執行力取得的優勢無法變成護城河的勝勢,戰爭就不會停止。為何騰訊會把易迅賣給京東?為何騰訊搜狐網易會放棄微博?因為優勢變成了門檻,門檻變成了護城河,最終其他人的競爭都失效了,大家一定會退出。但是美團現在在各個領域裡,並未存在超高門檻,相反,原有的大眾點評形成的壁壘,也因為多元化而不斷的弱化。近期口碑網在支付寶的掩護下高歌猛進,預計會蠶食很大一部分市場。

沒有護城河,就沒有辦法停止競爭。無論你看起來多強大,你都是別人早晚要拿下的一塊肥肉。這一點不僅美團,滴滴也有這個隱憂。

2、雞肋並不會是永遠的雞肋

“我們已經愛上含金量低的事兒。一個事情又不怎麼賺錢、又難、又慢,BAT怎麼能看得上。”王慧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我們專門做雞肋業務,把肥肉留給BAT。”

美團的問題:就算邏輯能自洽,但遇到不會輸掉的對手怎麼破

但是,雞肋會是一直的雞肋嗎?

會下圍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銀邊草肚皮”,開始打仗的時候,一定是搶四個角,然後佔邊,佔邊之後就是腹部爭奪戰,戰爭到了後期,不要說雞肋,連官子都要一個一個仔細算算好。

曾經的雞肋進入到戰爭的後期,現在就像肥肉一樣誘惑著BAT,更何況,隨著新零售或者線上線下一起的野心,讓美團這一塊的業務不再是雞肋。

而此時,美團並沒有建立的護城河,讓所有人都有可乘之機。

3、最大的問題是:對手不會認輸!

美國最新的戰術理論體系在研究,如何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強大如美國,這也幾乎是極限了。如果打三場戰爭,幾乎一定是沒有勝算的。

現在美團同時在多條戰線開戰,而且這些戰線的邏輯並不相同。這也就意味著,美團無法把體系統一到一起。

——那麼,美團如何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打贏好幾場對手不會輸的戰爭呢?

如果對手不會輸,也不會認輸,美團怎麼才能贏呢?

如果長期都不能贏(或者依靠血拼佔住一些地盤)的話,那麼美團怎麼避免被蠶食呢?

如果不能勝,將來是否有結盟或者投靠的機會呢?

在戰場的這些對手顯然不再需要美團,那麼300億美元的體量,還會有誰能吃得下?

除非美團找到現金牛或者護城河,否則競爭不會停止。

隨著行業競爭的深入,這將成為一個持續困擾美團的重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