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底部信号齐现 “震荡+轮动”修复情绪

“在底部区域左侧阶段,阴阳交错的揉搓是常态。当下保持看长做长心态,才能顺利度过磨底期。”一位投资者如是评价4日行情。这一天,上证指数收盘下跌1%,创业板指数下跌2.58%,各主要指数量能再度萎缩。业内人士指出,本周以来一些长线资金信心出现动摇,形成多杀多局面。此时此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七大底部区域信号齐聚,对此不可视而不见。

底部信号密集释放

在近期市场运行过程中,底部区域特征信号不断释放,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强势股补跌。从以往规律看,强势股补跌往往发生在市场最后一跌过程中。数据显示,万科A、美的集团、泸州老窖、海螺水泥等前期强势股上周以来累计跌幅均已超过10%。

破净股比例提升。从历史上看,市场底部区域破净股数量往往剧增。截至4日,两市共有214只个股破净,占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的6.07%,远高于沪指2638点时1.8%的比重。

大量个股破发。据数据显示,截至4日,两市共305只个股收盘价跌破发行价。在2016年1月27日沪综指探底2638点时,沪深两市有130只个股出现破发,占当时两市2804只个股总量比例的4.64%,低于当前A股市场8.64%的破发个股占比。

产业资本积极增持。6月以来,产业资本(仅统计实际控制人、高管及公司类型股东)净增持的公司接近320家;与此同时,逾130家公司进行回购。

低价股数量剧增。截至4日,两市共706只个股不足5元。其中,1元股有28只。

估值水平。与历史底部比较,目前全部A股PE中位数约30倍,接近此前四次底部的平均水平27.5倍。与海外市场比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指数PE历史均值为16倍左右,巴西、印度、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等新兴市场PE历史均值为13倍左右。目前,上证50PE为10倍左右,沪深300PE为12倍左右,上证综指PE为13倍左右,均低于海外市场当前及历史均值。

技术指标方面。大盘从年初的3587点跌至本周的2722点,跌幅达24.11%;从时间上看,下跌已持续近半年。市场人士认为,从空间、时间上看,A股市场调整接近尾声。此外,沪指连续四个向下跳空缺口较为罕见,有利做空动能充分释放。

综上可见,A股底部区域特征明显,但指数走势与之背离。“在市场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都处于低位时,基本面不是市场杀跌的理由,而是谨慎情绪在主导市场的非理性下行。”光大证券分析师谢超说,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人的从众心理是顺周期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连续大幅下跌后,即便是6月29日出现长阳反弹,集体性谨慎情绪也难以彻底消退。

静待市场全面企稳

尽管本周以来指数运行并不稳定,但盘面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从近几日大盘走势看,资金正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前期涨幅较大的权重板块向超跌的、具备明确主营的成长股转移,例如生物医药领域。”福建同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廷武认为,这种转移表明市场风险偏好正在提升,透露出市场乐观的一面。只要对比上证50指数的下行和中证500指数的平行,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虽然场内积极信号悄然释放,但从历史几个重要底部,2005年的998.23点、2008年的1664.93点、2013年的1849.65点看,全面企稳均非一蹴而就,正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综合对比前三次历史大底的情况,市场需要时间进行震荡等待。当前市场处于中期箱体震荡格局中的阶段性底部区域。本轮A股调整有可能以圆弧底形态结束。

从中长期看,A股持续性企稳需多个信号确认。华泰证券指出,一是宏观流动性压力得到对冲,二是经济政策方向的指示与确认;三是从降准到信贷及社融增速的传导效果显现。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位置是“短周期回落+中周期开启”,由此将带来难得的估值底。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认为,A股在7月有机会扭转上半年下行趋势。首先,数据显示,6月股票市场情绪指标回落至过冷区间。其次,市场流动性逐步好转。6月央行通过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距离4月降准仅两个月。再者,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明确,今年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当前已跌破3.5%。最后,市场估值进入中低位区间,股票资产吸引力上升。

但也有观点认为,距离市场全面企稳仍有一段时间。“A股已是国际化市场,不仅是国内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际经济的晴雨表。”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投顾总监刘光桓表示,不能用几个简单的指标判断市场底部。

消费科技是中期主线

在市场震荡筑底阶段,尤其今年以来市场结构性特征显著,把握投资机会难度增加。不过站在中期时点,待非理性因素散去,市场情绪逐步好转,投资机会该如何把握?

“半年报即将进入披露期,市场关注的重心将向上市公司业绩转移,这是三季度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孙玮表示。

展望下半年,“在新格局、大博弈的背景下,消费白马与科创龙头都有机会,不存在所谓的风格切换问题。”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谢超认为,美国漂亮50时代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逐级下台阶阶段,消费稳定增长的比较优势凸显。下半年重点建议关注纺织服装、餐饮旅游、剔除白酒之后的食品饮料、医药以及商贸零售。

从美国研发投入占GDP的变动历史来看,大博弈会催生对于科技进步的巨大需求。大票、主板是以周期类行业为主,小票、创业板是以科技股为主,因此大小风格扩散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周期与科技的行业轮动因素。抑制泡沫经济所导致的周期下行,一方面会减轻对科技类行业的挤压,另一方面会将无风险利率“拖”下来。利率下行对于周期的含义是确认周期向下,但对正在受益于周期向下所带来的挤压减轻的科技类行业而言,意味着此消彼长的加速器。但科创板块“疯飞”、大切换概率不大。

投资需更多耐心与信心

截至4日收盘,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7.06倍,平均市净率为1.72倍。对比2638点时的A股市场,尽管点位相差不大,但低估值区间个股比重大幅增加。从长期来看,估值是影响股价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底部的构筑往往是一个反复和漫长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这需要投资者保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4日,上交所数据显示,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3.64倍;深交所数据显示,深市平均市盈率为24.42倍,其中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6.47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28.63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39.22倍。当前市场估值接近2012年12月水平,呈现出估值分布高度集中,尤其是低估值区间个股比重增加。

通达信软件显示,截至7月4日收盘,全市场动态市盈率低于15倍的个股达到422只,占全市场的比重达到11.95%,剔除市盈率(TTM)为负的个股,在可统计的3043只个股中,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个股占比为13.86%。这些低估值个股主要分布在地产、金融、钢铁、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化工等板块。其中,动态市盈率在5倍以下的有23只,包括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股和华菱钢铁、柳钢股份、韶钢松山等钢铁股及其他几只个股。

对比2016年1月27日的重要底部2638点,当时在可统计的2472只个股中,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个股共有175只,占比7.08%。两年多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较多,但低估值区间个股比重明显增多。从估值结构上来看,当前市场的估值结构与2013年的1849点类似。

同时,业绩增速和高增长个股数与以往的A股底部相比,当前的A股市场表现也更好。在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3年6月、2016年1月的市场底部时,全部A股业绩增速中位数分别是4.3%、15.0%、7.2%和8.9%,平均为8.8%;当下全部A股业绩增速中位数是12.4%,远高于历史底部平均水平。如果考虑小盘股占比上升的影响,也是高于历史底部。从主要宽基指数来看,业绩增速大幅好于历次底部水平。

此外,全部A股高增长股票占比也高于历史底部。在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3年6月、2016年1月的市场底部时,业绩增速20%以上的高增长股票占比分别是37%、47%、38%、39%,均值为40%,目前全部A股高增长股票占比是44%。由此看来,从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低估值股票占比、市场总体业绩增速、高增长股票占比等几个指标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都是历史底部水平。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水平,A股市场仍然持续调整,原因何在?从短期来看外部不确定性对股市的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估值是更为决定性的因素,谨慎情绪消散之后,市场会迎来更为稳健的起点,从估值上来看,当前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享受资金面“美好时光”

跨过半年时点,资金面更趋宽松,主要货币市场利率纷纷下行。分析人士认为,当下可能是7月资金面最宽松时段。在为应对中旬税期扰动做好准备的同时,不妨享受一下资金面的美好时光。

一派宽松景象

得益于央行前瞻操作和有效沟通,6月资金面总体较为平稳,虽然部分跨季资金一度偏紧,但紧张程度有限。跨过半年时点,资金面回归宽松,近几日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市场一派宽松景象。

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上看,在银行间市场,有代表性的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大幅走低。7月4日存款类机构间隔夜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大跌24BP至2.09%,进一步向2%关口靠拢;从6月29日的2.65%,到目前的2.09%,DR001在过去3日里回落了56BP。DR001目前的利率相当于2017年1月水平。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方面,7月4日,DR007跌5BP至2.59%,创2017年4月以来新低;6月末,DR007加权值一度涨至3.01%。另外,4日14天至1个月期的回购利率也下行13BP至21BP不等。

在交易所市场,7月4日上交所14天及以内各期限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继续下行。隔夜品种GC001跌44BP至2.285%,回到2月低位水平。

另外,午间公布的Shibor也无一例外全部走低。其中,隔夜Shibor大跌22BP至2.20%,为2017年2月以来新低;有代表性的3个月Shibor跌7.5BP至3.92%,跌破了4月下旬低点,回到2017年1月末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自6月19日以来,3个月Shibor已连续12日走低,7月初以来呈现加速下行势头。

资金交易员表示,月初资金面宽松,流动性处于高位,早盘银行类机构融出各期限资金,需求很快得到满足,午后资金面持续宽松,大量的隔夜、7天期资金“降价甩货”。

上半月最宽松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及未来一周可能是7月资金面最宽松时段。

首先,半年末大量财政支出形成流动性供给,提升了流动性总量。从以往来看,6月末和12月末往往是金融机构超储率在全年中的两个高点,这与季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有关。经过季末财政投放,目前流动性总量尚处于高位。其次,月初流动性扰动因素较少,资金面通常都比较宽松。最后,定向降准实施在即,预计此次降准将释放约7000亿元,虽然对降准资金运用有限制,但降准无疑给银行机构提供了大量低成本长期限资金,有望进一步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

但7月资金面不是完全无隐忧。本周有大量央行逆回购到期,鉴于短期流动性充裕,且定向降准实施在即,央行倾向于通过逆回购到期回笼部分流动性。本周前3日,央行只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累积净回笼2500亿元。今后两日还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

7月资金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月中缴税。我国财政收支的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一般年初季初财政收入增加较快,季末年末支出力度较大。6月是财政支出大月,7月则是传统的税收大月。过去5年,7月财政存款平均增加近7000亿元,去年7月,财政存款增加11600亿元。

天风证券报告认为,考虑到目前企业利润增速仍然处于相对高位,季度上缴税费总量仍有较大可能超出历史平均水平。

机构还提示关注第三方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的影响。2017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新增了“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今年该科目增加4000亿元,回收了相应规模的流动性。而央行日前宣布,自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这意味着未来该科目会继续增加。

另外,7月是海外上市企业分红高峰期,这部分购汇刚需可能导致外汇占款下降,从而回笼本币流动性。

综合来看,7月资金面“多空交织”,月初时点流动性季节性充裕,加上定向降准实施,市场资金面可能处于最宽松时段。临近月中税期高峰,资金面则存在一定波动风险,在为应对中旬税期扰动做好准备的同时,不妨享受当下资金面的美好时光。(张勤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