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核心城市布局,這些房企「聚焦」的定力讓人印象深刻

在樓市競爭激烈的時代,主流房企各有其拼殺"法寶"。對於重視品質的房企而言,聚焦是最好的選擇,精準的城市佈局戰略,正是融創、龍湖、泰禾等標杆房企近年來業績高速增長的關鍵原因。

這些房企均聚焦城市群及核心城市,以部分區域為起點逐步走向全國市場。在一二線樓市調控持續的當下,上述房企都通過進一步完善城市佈局,以抵禦市場風險。而尤為難得的是,即使構築了全國化版圖,泰禾等房企的戰略聚焦依然顯得十分清晰,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規模與利潤的雙贏。

強化佈局核心城市,佔據抗風險重地

無論是融創、龍湖,還是泰禾,近幾年均通過完善核心城市佈局、構築全國化版圖,取得了新一輪業績增長。

以融創為例,2014年之前,融創的城市佈局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八個核心城市,2015年融創逐步開啟全國化佈局的征程。據明源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開始,融創深化長三角佈局的同時,重兵佈局珠三角及中西部核心城市,全國化佈局版圖進一步深化。

龍湖也是如此。明源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龍湖主要集中於原有的北京、上海、杭州、廈門等高能級城市。但2017年以後,龍湖既覆蓋深圳、香港等一線重鎮,也拓展至合肥、保定、福州、嘉興、珠海等城市。到2018年初,龍湖在一、二線城市的佈局基本完成。

作為房企中佈局戰略清晰的標杆房企,泰禾佈局核心城市也經歷了這一歷程,而且聚焦顯得十分清晰與堅定。

泰禾2002年即揮師北上,成為最早進入北京的閩系房企之一,在北京打造了中國院子、北京院子、麗春湖院子等多個產品,形成了多盤聯動的區域優勢,此後逐步進入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而在泰禾的"大本營"福建,泰禾更是在福州、廈門等地先後打造了天元花園、福州院子、廈門院子等項目,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隨著核心城市,尤其是"京滬深"等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量收緊,在樓市調控不斷加碼的背景下,泰禾將戰略佈局進一步調整為"深耕核心一線,全面佈局二線"。

近一兩年來,泰禾陸續進入了鄭州、合肥、濟南、太原、南昌、武漢、石家莊等重點城市。同時,泰禾還積極探索經濟增長潛力巨大的一線城市周邊和城市經濟圈,如上海周邊的蘇州、江陰,廣深區域的佛山、珠海等地。目前,泰禾已聚焦26城市,其中院子系產品佈局20城39院。

"這些城市經濟實力強、市場需求旺盛,而且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相契合,發展潛力十足。"上述人士認為。

手中有"好糧",才能更加遊刃有餘

儘管龍湖、泰禾等房企完善了全國佈局版圖,但是其聚焦與深耕的態勢仍然十分清晰。

如泰禾強調"深耕核心一線,全面佈局二線",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廣深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以福廈為中心的海西經濟區,與多個國家戰略相契合。

泰禾等房企的佈局,自有其道理。儘管樓市持續調控,但一二線城市樓市需求依然旺盛,今年上海、杭州等多地出現了搖號、搶房的現象。

"尤其是近期一些熱點城市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戶,更刺激了住宅需求。"一名地產機構人士表示,即使受到調控限制,但一二線城市的抗風險能力依然是最強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其他房企在一級土地市場砸重金拿地的策略,泰禾較早就全面轉入以併購為主的階段,在一二線城市已經手握巨量優質土地。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開始,泰禾幾乎就不參與公開市場的土地招拍掛,其90%的項目都是通過合作併購取得,按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的話說,"泰禾這兩年的土地成本只有公開市場的一半甚至1/3"。

"拿地成本的差異,已經不只是利潤差距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比如政府限價三四萬,有的房企拿地成本就已經是這個數了,根本賣不動,而有的房企可能拿地成本就一萬塊,這就是贏在起跑線上。"有業內人士坦言,這正是為何泰禾在一二線城市遊刃有餘的原因。

在其看來,泰禾等房企的佈局非常具有前瞻性,這使得其在全國眾多熱點城市擁有了體量龐大的優質地塊,糧草充足,不但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而且已經進入一二線城市紅利的收割期。

正因此,在去年銷售額突破千億之後,今年泰禾前5月業績持續增長。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1-5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0"榜單中,泰禾憑藉568.3億銷售額位列行業第13名。由於泰禾掌握了大量優質低價土地,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推進,其城市佈局的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