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越南遭禁一事背后:移动支付全球化门坎?

支付宝越南遭禁一事背后:移动支付全球化门坎?

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是移动支付时代,出门只要一部手机,不论是逛街买菜还是出门打车,扫一扫二维码轻松支付,不用带一分钱,既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也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都要得益于移动支付。

一、绕过地方监管,影响税收

例如,今年5月中旬,在著名的下龙湾沿岸的下龙市,地方当局通过中国发行的POS支付机器发现了超过20万人民币,这20万人民币避开了当地的银行系统和越南的支付中介机构,脱离了国家的监管,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目前越南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整顿国内的电子支付市场,相信以后此类问题不会再有发生。

二、越南对中国移动支付的“下马威”

其实越南VNG公司在2016年末就已经推出了一款移动支付软件Zalo Pay,同样Zalo Pay用户通过绑定银行卡也可以进行点对点支付。网购付款、收付款、发红包、充值话费还有电视缴费等都可以通过Zalo Pay来完成,其功能比较完善。

事件背后是中国移动支付出海的不易

1、牌照申请困难

因为在其他国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首先需要获得金融牌照,所以申请牌照成为了移动支付出海的第一关。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马化腾在谈及海外移动支付的时候就感叹过申请海外牌照的困难,因为申请海外牌照需要通过监管层进度慢、难度高的复杂审批流程。而如今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壮大,各国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例如之前在印尼,电子支付方面只有一个电子货币的牌照,而如今还需要网关牌照、预付款牌照等五个牌照,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牌照的申请难度。

2、海外设施不完善

国外有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建设,很多银行根本无法提供接口,银行和银行之间不能达到互通,造成很多业务无法进一步推动。而且一旦使用中国移动支付,就意味着要把银行里的钱导入第三方机构,有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最后导致许多银行不愿与移动支付合作。

3、信用卡深入人心

4、国内外群众观念不同

众所周知,移动支付需要连接互联网才能完成交易,一些消费者担心连入公共的WIFI可能会有密码和资金被盗取的风险,况且通过个人账号转账给个人商户,个人信息是否会泄露给商家,这也是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顾虑之一。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国家还是以现金为主,难以接受这种“潮流”,很多人认为现金支付的成本更低,即使身上带一点现金也不是很麻烦。现金支付作为比较“古老”的交易方式,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短时间内这些观念真的很难改变。

5、侵犯当地金融机构的利益

越南的这次的禁令事件就是个很好例子,由于监管不到位等一些漏洞,影响了当地金融机构的利益,以至于不得不出台禁令。而国内移动支付平台要想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快发展,除了获得当时政府政策的支持之外,还要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尽快完善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保障多方交易的公平性。

总而言之,中国移动支付进军海外任重而道远。中国移动支付要想在海外做大做强,必须克服这些难关,并做到“接地气”,充分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加以改革创新,避免“水土不服”的情况,才会像在国内一样如鱼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