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保險:萬億大市場,誰主沉浮?

互聯網保險:萬億大市場,誰主沉浮?

一邊是互聯網巨頭挾流量以令渠道,一邊是傳統保險公司強監管下的信用背書,面對互聯網保險萬億大市場,誰能笑到最後?

這些年,互聯網似乎成為傳統產業的攪局者,互聯網+到哪裡,哪裡的產業格局就會大變。當互聯網闖進保險這個以往主要人海戰術的領域後,整個保險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7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實現了20餘倍的增長,規模近2500億元。有預測認為,到2021年,中國保險科技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1.4萬億人民幣。於是乎,各路資本紛紛佈局,希望分得一杯羹。

互聯網保險:100元保費,600萬保額,究竟靠不靠譜?

2017年,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競相進入保險行業。

從大趨勢上看,互聯網對整個保險行業帶來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產品創新;二是業務流程;三是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一方面保險銷售端被更多的渠道分流,促使行業在業務流程上進行改革,另一方面,保險場景更加豐富,在經營模式有了進一步的創新。

“互聯網公司跟傳統金融企業結合,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一家傳統保險公司的高級管理人顧先森告訴金評媒(ID:JPMMedia)。

以微醫保重疾保障產品為例,這是一款1年期重疾險,承保公司是泰康人壽。這款產品以最低百元保費,獲得最高600萬的保額,並提出100種重疾100%賠付,可以續保到100歲。

“微醫保”的服務協議第十條明確表示:微保可能會對服務內容進行變更,也可能會中斷、中止或終止服務。你理解並同意,微保有權自主決定經營策略。而在“微醫保”的保險條款裡,只出現了四種不再接受續保的情況,原先佔據第一條位置的“本產品已停售”早已消失不見。

據一些保險銷售人士分析,從短期來看,微醫保的保費肯定是佔了絕對優勢;但從長期來看,或許和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長期型重疾險一般保費固定,繳費時間固定;一年期重疾採用的是自然費率,保費隨年齡而增長。對比總保費,一年期的重疾險總保費支出遠大於長期重疾,這就是採用了自然費率和均衡費率的本質區別。

互聯網“中介”:為何保險公司不願意合作?

“微保此次推出的微出行依然低於市場預期,從根本上沒有太多創新,仍然是以代銷傳統保險公司產品為主,騰訊做的更像是“中介”的活。”

“中介”,也的確是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在保險領域給自己的定位。在他們看來,這也是一個最容易切入的市場。以航意險為例,在與攜程等平臺的談判中,保險公司已經處於弱勢地位,只能賠錢賺吆喝。攜程代理銷售100元保險產品,從中可以獲取約80元費用,最高曾達到96.9元。

據螞蟻金服公佈,2017年11月11日當日,支付寶的支付總筆數為14.8億筆,由12家保險公司提供的消費保險全天出單量達到8.6億單,三個數字都創下新紀錄。

“相對於保險行業3萬億的總收入,電商的保險銷售額目前還微不足道。在從實際情況看,保險公司內部,電商渠道與其他渠道之間的關係難以界定,各渠道之間有一定的競爭關係。”顧先森告訴金評媒(ID:JPMMedia)。

事實上,不少保險公司並不願意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主要出於兩方面的擔憂:一方面,大保險公司都在發展自身的大數據和科技能力;另一方面,大公司並不願意將數據與微保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共享,他們清洗、分析數據能力太強,一旦介入可能很快就能徹底接盤。

“我們跟互聯網公司結合,是能夠產生一些化學作用的,但是具體怎麼產生和發揮,還在嘗試和摸索的階段。”顧先森告訴金評媒(ID:JPMMedia)。

顧先森進一步解釋:金融機構天生有一個優勢,就是信用。這是由強監管獲得的,註冊一家互聯網公司幾萬塊錢,註冊一家保險公司要兩個億,還不一定批。互聯網現在處於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幾個人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門檻很低,它天生有一個缺陷,就是缺乏信用。

“這個行業讓你必須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保險公司賣一個100年期的保險產品,必須首先假設自己能活到100年,否則就是在騙人。”

“客戶的信任是這個行業的立身之本。一個長期的承諾值多少錢?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買一個100歲的承諾?中國現在發展變化很快,怎麼給客戶提供一個長期的承諾,這個承諾值多少錢,這是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大難題。但這也是機會所在。”

對於互聯網保險產品,顧先森仍然保持審視態度。“保險是一種長週期投資,我們是通過有效管理獲利的,而不是損害誰的利益。對外部環境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要研究人口的變化,利率的變化,以及過去100年間發生的無數的世界大事。”

保險產品的設計凝聚著保險公司、保險師、精算師等等大批專家的心血,從研發到推出市場都經歷著各種考驗。

顧先森的擔憂是:互聯網保險產品有沒有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互聯網平臺的輸出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怎麼制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