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匣”—穿越古今的美

“妆匣”,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语词,连现代汉语词典都找不到,更不易为今日年青人所知晓。然而它却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成为古代女性最贴身、最钟爱的常用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饰盒”。古人的首饰盒主要用于梳妆打扮,也是梳妆盒。

“妆匣”—穿越古今的美

从古到今,小小的妆匣富集了多少女性的喜怒哀乐! 其中最动人的故事当推明代传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江南名妓杜十娘,为了争得人身自由,在皮肉生涯中,悄悄储存珠宝首饰,觅得如意郎君赎身,出嫁,岂知在启航归家途中,被见利忘义的丈夫转手出卖给富商做小妾,把她再次推入火炕。多年来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积蓄起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苦心的等待,一朝全被负心汉击得粉碎,悲愤之极的她,端出妆匣,站在船头,把价值连城的珠宝,一一抛入河中,随后纵身跳下,被滔滔的浊流吞没。这故事就起于妆匣、终于妆匣。

“妆匣”—穿越古今的美

早期的梳妆匣,所用材质多为木胎髹漆,也有藤编或竹苇制者;唐代发现有瓷制品,宋代已有纯木制品;至明便有了用贵重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制作的梳妆匣;清代所用材质基本与明代无异。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化妆内容的演化,梳妆匣的型制逐渐有了变化,变化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把大盒中散装的小盒变成了一只大箱中嵌入的平屉和若干抽屉。这种型制演变至少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北周文学家庾信《镜赋》中有“暂设妆奁,还抽镜屉”的句子,可见当时的梳妆匣已经有了抽屉。

发展到了今天,西式的珠宝盒越来越注重创意,造型的具象化与材质的新颖运用越来越凸显。而中式珠宝盒,则越来越讲求意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珠宝与珠宝盒的相得益彰!

“妆匣”—穿越古今的美

千百年来,每逢女子出嫁,娘家总要送給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首饰盒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首饰盒渐渐淡出了历史,走下舞台,奔向了收藏界,在那里展示着她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每个爱美的女性都会有一批自己爱不释手的宝贝首饰,戴上合适的首饰就像女性身体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首饰盒的发展也在不断革新 ,如使用混搭图案进行包装,对包装盒的花纹做出了新的创新。

无论从外在还是内在都会大大的提升女性的亮靓丽指数和自信度。而一个精美的首饰盒不但能让爱美女性的宝贝们找到一个漂亮的家,更能体现一个女性不凡的审美和品位,也是都市女性携带首饰,点缀生活情趣的绝佳选择。

“妆匣”—穿越古今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