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延高速上跨京包鐵路立交橋成功轉體

兴延高速上跨京包铁路立交桥成功转体

北京首架鋼箱梁T構最大轉體橋 先建後轉高效環保

興延高速上跨京包鐵路立交橋施工長度311米,橋樑分幅設橋,單幅橋寬17.5米,兩幅橋淨距0.5米,全寬35.5米,單幅轉體梁重為2690噸,是高速公路上跨北京鐵路局管轄運營線的第一架鋼箱梁T構轉體,也是北京地區跨越線間距最大的轉體橋。

為減少橋樑施工對既有鐵路的干擾,保證鐵路運行安全平穩,該橋採用雙幅同轉施工法施工,建設者採取“先建後轉”工藝,先沿著鐵路平行方向建設橋體,再將建好的橋體按順時針方向轉動74.5度,轉體至設計位置。經過多次論證,鋼箱梁便於安裝,對鐵路運行影響小。

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該橋採用平面轉體法和鋼箱梁T構進行施工。平面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單球鉸轉體方案,更安全、高效,解決了場地限制、不平衡轉體等難題。鋼樑廠內加工現場裝配,結實耐用,不使用混凝土,不用鋼絞線,無揚塵,節約工期30%,減少了環境汙染和噪聲,保護沿線植被與自然環境,且使用壽命達到一百年後可回收再利用,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BIM技術實現可視化 虛擬施工保質提效

興延高速建設者在跨京包鐵路轉體橋工程建設過程中引入了BIM技術,依託BIM的信息化、可視化、可模擬性等特徵,提前發現並解決設計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應用可視化技術交底、進度計劃推演、工序模擬等技術手段,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施工質量。

據北京興延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張國鋒介紹,傳統施工方法只有施工到具體部位才可能發現問題,跨京包鐵路轉體橋工程應用BIM技術,可在施工前直觀地查驗設計信息,對設計圖紙進行復核,提前查找出鋼筋交叉衝突位置,同時結合施工現場地理信息,建立主要施工區的精細地理模型,以此確定場區機械站位以及所需注意的安全淨空、淨距,有效預防施工中難以預判的錯誤。使用BIM技術還可進行動態碰撞檢查分析,通過軟件快速的檢查轉體施工障礙物,精確判斷施工障礙物對轉體施工的影響,提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障礙物對轉體施工的影響,為順利施工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此外,基於BIM技術,建立施工信息管理平臺,可進行總體任務部署,制定進度計劃,以此進行人機物料調配,然後通過平臺快速、準確的下達施工任務。而BIM技術可視化的特點,讓一線施工人員通過BIM技術就能進行可視化的施工交底,讓交底內容更形象,表達更加清晰。在交通導改方面,應用BIM技術進行模擬,可直觀的驗證交通導改方案的可行性,併為制定交通導改方案提供參考。

一根鐵釘不掉落 保證安全零事故

上跨京包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過程難度非常大,為確保成功轉體,項目部在施工時需要克服“管線遷改數量大、施工環保協調工作多和既有鐵路施工安全風險大”三大難題。此外,跨京包鐵路橋轉體時,跨越的京包鐵路、京藏高速匝道和地方路線路繁忙,鐵路橋跨度又大,增加了轉體時控制難度。“尤其京藏高速匝道和地方路車輛繁多,每秒鐘都可能有車通過;轉體時還要跨過高壓線,安全風險也非常高。”張國鋒說。

面對種種困難,項目進場以來,項目部向施工人員普及臨近鐵路施工安全知識,協調北京市鐵路局調配40餘人進行現場安全監管,確保營業線施工、行車、人員及設備安全,目前無一起施工重大傷亡事故;在轉體過程中,“一根鐵釘都不能掉落”是這次轉體過程中,項目部所有人牢記於心的一句話,轉體全程採用計算機程序控制,實時比對,準確控制轉體角度。

據悉,興延高速由中國鐵建聯合體作為社會出資人與北京市共同出資建設,是全國首例通過公開招標建設的高速公路PPP項目,是2019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點配套交通基礎設施。目前,隧道工程已掘進30.62km,完成總長度的95.74%;橋樑工程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80%;路基工程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83.7%。專業附屬工程施工單位已陸續進場施工。興延高速建成後,將與延崇高速相接,可有效緩解京藏、京新高速高峰時段擁堵現狀,它將在國家高速公路網和北京綜合運輸體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北京西北部又一重要通道。( 張延 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