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京東、阿里收割之時,用這種方法開的生鮮店,非死即傷!

在京東、阿里相繼佈局新零售的趨勢下,新零售越發被人看好,而打著"新零售"旗號入局者也越來越多。近日,由原我廚創始人COO、猩便利副總裁夏荷、原天天果園CTO以及魔盒CTO董濤共同創立的一家生鮮公司——三蛋生鮮獲得了猩便利創始團隊的千萬元種子輪融資。

當京東、阿里收割之時,用這種方法開的生鮮店,非死即傷!

據瞭解,該生鮮店的面積在100平左右,店內的sku在1000個左右,蔬菜、水果、蛋禽類為主,奶製品、豆製品以及糧油之類為輔,服務對象主要為社區人群。同時,店內的商品價格也分成了不同的等級,但是主要以低價為主,而一些進口的高價商品為輔,旨在覆蓋不同的消費人群。

整個看下來,不難發現,三蛋生鮮正在做的與傳統的生鮮超市區別並不大,無非就是增加了貨櫃和小程序兩個方面。那麼,三蛋生鮮這種打著"滿足人性需求"口號的模式又是否能夠走遠呢?很難。

當京東、阿里收割之時,用這種方法開的生鮮店,非死即傷!

第一方面,沒有資金。有數據顯示。生鮮行業真正實現盈利的玩家只有1%,少數持平,多數虧損,由此可見,該行業可不是隨便就能做成的,而燒錢絕對是進入該行業的敲門磚。就以三蛋來說,目前融資有1千萬左右,試想一下,房租、人員、損耗等各項的支出,能夠幫助它維持多久。而且,多數社區都是有生鮮店的,並且常年紮根於此,對社區的消費水平以及一些較低的進貨渠道已經一清二楚,不然也不會存活至今。

一個社區的人流量就那麼多,後來的三蛋生鮮拿什麼跟傳統的生鮮店搶奪用戶,前期只能燒錢,用廣告、促銷、補貼等各種方式來為門店引流,同時,還要承受生鮮的高損耗。這些還只是前端的,後端的供應鏈,如運輸、採購等方面的支出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下一輪融資,1千萬能撐多久?

第二方面,太注重線下。生鮮電商的線下滲透率目前只有3%左右,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三蛋生鮮的創始人更看好線下,認為真正賺錢的其實是線下的夫妻老婆店。就目前來看,的確如此。

當京東、阿里收割之時,用這種方法開的生鮮店,非死即傷!

但是,在未來,新零售的核心還是在線上,只不過,真正能夠引領這個行業的企業是寥寥無幾的,因此,三蛋生鮮可能不會死,但是想要做大太難了。因為線下零售已經發展了上千年,他們可能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但是他們有經驗,懂運營,因此,線下的零售人才很多。

而新零售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懂線下,更要懂線上,而電商真正興起也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這方面的人才寥寥無幾,所以說,真正懂零售並且是線上線下零售的人太少,很多企業都不具備線上基因。

總的來看,三蛋生鮮更像是在傳統生鮮門店上稍做了一些改變,而這種改變在面對真正新零售到來的時候肯定會不堪一擊,下場也無非兩個,一種是消失,一種是以小規模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