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康火鐮,山西大同人氏。幼體弱多病,有卜者雲其雖為男兒,不得用男兒名,用則不壽,遂取小號曰“康丫”。民國二十六年,康丫充十七師,參加忻州會戰,中條山抗戰,以功晉運輸營准尉副排長。

旋即驅車南下受軍資,遇日軍空襲,車資盡毀,懼軍法,遂南竄豫湘,亡命滇邊。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民國三十年,虞嘯卿受命整編川軍團,入緬作戰,康丫隨眾人行。及至,飛機墜毀,衣冠不整,武器缺失,為日軍斥候劫,幸遇冒牌團長龍文章,率眾歸國。

怒江河畔,亂兵齊至,日軍趁機滲透,龍文章遂沉舟以斷眾人後路,逼眾炮灰決死。康丫等重奪南天門,擊殺日寇數百,而其不幸中彈。是夜,日寇施毒氣,浸入康丫心肺,致吐血不止,壯烈殉國。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夫死有重於泰山者,亦有輕於鴻毛,蓋當死而死,則死重於泰山;不當死而死,則死輕於鴻毛。康火鐮慷慨赴死,捐軀報國,振我民族之精神,驚彼倭奴之心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光明磊落,死重岱嶽矣。


PS:

康丫是最早犧牲的炮灰團成員之一,可以寫的東西並不多。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一口濃郁的土話,邋遢頹廢的形象,好佔小便宜的毛病,康丫怎麼看都不像個軍官,倒像一個地道的山西農民。他打過戰,經歷過生死,知道戰爭的殘酷,知道生命的卑微,所以他只過當下,只活今天,未來是什麼樣子,他漠不關心。

與李烏拉唯一的不同是,康丫要臉面,要時常找一找存在感。他習慣與人鬥嘴,習慣阿Q一般的精神勝利,明明吃了虧,卻說別人是楞子。這樣的氣質,讓康丫一出現,就像炮灰團的孔乙己,成為大家的樂子。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在大家的笑聲中,康丫能夠有一絲滿足感。就想煩啦所說:你就是想出點兒聲,讓人看見你。

其實康丫心底最在乎的,是那些和他一起吃豬肉燉粉條的渣子,是不是真拿他當兄弟。彌留之際,康丫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炮灰團的渣子們用一把把明晃晃的刺刀,湊成一面鏡子,滿足了康丫最後的心願,也回答了他心中的疑問。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他多慮了,那些一個鍋裡吃過飯,一個戰場上喋過血的渣子們,雖然沒有桃園結義,但不是兄弟甚似兄弟。

川軍團重建,炮灰團們在祭旗坡又一次看到了康丫,他的屍體和那些戰死南天門的勇士們一樣,被竹內連山的挖掘機推進了怒江。那一幕,讓渣子們悲傷不已,第一次集體反省安逸的正當性。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康丫臨死的時候,想吃一碗刀削麵。不是山西人,不會明白這一碗麵對山西人的重要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西漢子嗜面如命,無面不歡。山西人如我,出差只要超過三天,想的就是回去一下車趕緊找個麵館來碗麵。可想而知,當年流落滇邊數年的康丫,對那碗麵的期待有多麼迫切。


我的姥姥有兄妹三人,她老人家活著的時候,時常說起她有個哥哥參加了遠征軍,但自從走了就杳無音訊。糟糕的是,由於離家太早,姥姥姊妹年紀尚幼,連哥哥的名字都不記得了,只知道姓喬。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山西地處北方,在抗戰時期南下參加遠征軍的人並不多。在各方面查證之後,全家人都覺得姥姥年紀大了,可能是記錯了。在某個歷史時期,因為有這個哥哥,家裡還一度受到牽連打擊,導致全家人都對此事諱莫如深。

2002年姥姥去世之後,這件事就再也無人提起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我看到《我的團長我的團》康丫的時候,就又想起了姥姥那些話,想起了我那杳無音訊的舅姥爺。也許他老人家,也像康丫一樣,在禪達的收容站裡吃過豬肉燉粉條子,在怒江戰場與日軍對過命呢!

不知道那些陣亡的抗日士兵裡,有多少人沒有留下名字,至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連數字都無法拼湊出一個來了。

舅姥爺也許早就撒手人寰,早就埋骨他鄉,早就英勇犧牲,只在親人的記憶裡,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罷了。

願無名烈士們的英靈得以安息,願世間再無生離死別,願國家永遠和平安定。

《我的團長我的團》評22:禪達英烈志之康丫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