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拼多多黃崢說社交電商是僞概念,沒有人願意爲交購物呢?

奔跑小車車

黃崢說的是,“社交電商這個詞,是一個偽概念”,在他看來,電商就是電商,社交就是社交,沒有人會邊交朋友邊買東西。

“淘寶也好,京東也好,都是搜索引擎式的電商,就是電商版的Google,重點是人找貨。而拼多多想做一個電商版的Facebook,重點是貨找人,就是要有更多的溫度和樂趣,本質上是兩個物種”


1、社交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所以,社交電商的核心並不是什麼邊購物邊交朋友,通過購買同一件物品產生社交交集,而是利用社交的強大關係鏈和傳播途徑,來為電商購物導流。


2、拼多多開啟社交電商新模式

那時候大家以為的社交電商,就是在朋友圈賣貨,然而朋友圈仍然是熟人強關係鏈,做的差不多算一次性買賣,比如說你有三千好友,你把你的微店鏈接往朋友圈一甩,也只有少於3000人能看到,其中可能有300人會在你的微店購物。即使利用社群裂變,可能傳播性會更強,但傳統的電商模式並不具備社群裂變的基因。




吳懟懟

黃崢說的社交電商是偽概念,這裡有二個本質的邏輯:1、什麼是社交化?社交是不是分成不同的層級?2、拼多多承認不承認自己是社交化商業模式,比如拼團的這種裂變形式是不是“社交”。這二個邏輯其實就是拼多多野蠻成長的商業核心思想,也才是他這句話的真正本質。



我們來具體分析下這2點:咱們先說說什麼是社交化?社交化是不是分成不同的層級的?對於所有商業模式專家而言,包括張一鳴和所有自媒體大咖而言,大家都明白:無處不社交,但社交是分層級的,即初級的信息發佈-信息交流-價值共鳴-價值互動分享-價值認同-信仰與跟隨;這6種關係是遞進的,大家認同嗎?孫洪鶴再具體解釋一下:



那在這個過程中,社交化能不能形成商業呢?當然可以,只不過,拼多多才不會這種慢慢的熬呢,拼多多三年不到就成為繼天貓、京東之後的第三大電商平臺,一方面是靠騰訊的流量扶植,另一方面是靠擠壓力供應商,利用供應商的利益把‘便宜’做到極致,第一波搶佔了大量的三四線“愛佔小便宜的消費人群”,但各種問題危機馬上出現:1、供應商與總部的矛盾,押金問題,壓貨款等問題;2、假貨的問題;3、流量危機的問題。





拼多多馬上“拼命”上市,為了啥?無非就是在自己的價值最高的時候套現嘛,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有哪些優勢?內憂外患但卻三年內拼出了300億美元的估值,這本身就是牛比的。



但一方面吃著社交化的紅利,另一方面翻臉就說這社交化,這也是比翻書還快,如果拼多多晚一年上市,你試試〈你敢嗎?〉

我是孫洪鶴,每天都給大家分享原創短視頻創業脫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創短視頻,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