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

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

中國也進入了”先消費,後還款“時代!

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位美國老太太一生中都以貸款提前消費,臨死前剛好把貸款還清。而一位中國老太太,天天省吃儉用,存錢準備以後享用,存到足夠錢的時候,她就得病去世了。

都說中國人喜歡存錢,這句話早不適用了。相反,我們現在聽得最多的,是“透支才有動力更好的賺錢”,這句話成了人們滿足透支慾望時最常用的藉口。

---商務社會人士,誰還沒張信用卡透支,額度越大,支配權越多。

---學生黨高呼,喜歡花唄,打過白條,下個月再還,真的不錯。

---精明的女性,覺得刷信用卡多好啊,各種免息還可以賺積分。

現在,90後和00後是消費主力軍,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除去那些年少就打工賺點碎銀子的,大部分青少年的經濟來源是父母。隨著銀行信用卡,常見的支付寶花唄,借唄,白條的發展,這批消費主力軍更生猛了,吃喝玩樂刷刷刷,網上購物花唄花花花,白條打打打。

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年輕人存錢還是花錢?是個偽命題!

其實,誰都想有錢存,但,問題是,存不住!

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買房要支出吧,買車要花錢吧,孩子教育錢要跟上吧,適當的出門消費,出國遊玩,哪樣都是要靠錢撐起來的。

一樁樁一件件累積起來,看看,自己的餘額,都不夠花,哪裡夠存。

找銀行借錢都來不及了,還怎麼提“存錢”的事情。

所以,各種各樣的工具就出來了,可以提前消費的信用卡、花唄、白條等都成為新時代消費寵兒,緩解各種各樣的錢的需求。

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儲蓄額下降,信用卡高速增長!

再來看看,有閒錢活動的呢。

幾十歲的老人信任銀行,會把所有的錢都存進去,更多地是基於一種信任,本金都在,還有利息可以拿。

大多數90後的父輩其實都已經慢慢轉換觀念了,股票、理財、基金、債券等投資起來,放到銀行的也只是一部分。

大部分年輕人,花費需求旺盛,“月光族”比比皆是,就算是有富餘,存到銀行的也只是極少部分。

這也契合了最近的新聞,央行數據顯示,居民存款一個月蒸發1.32萬億,老百姓的存款量在明顯下降。

這其中有多方面作用的結果,比如消費、投資等,但銀行難道沒有對策嗎?

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這時,信用卡成為銀行利器,各大銀行搶著髮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今年一季度,我國信用卡人均持有數量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值——平均每人0.44張,與2017年底相比,增長了0.05張;而2017年的人均持卡量增幅創下了歷史新高,增長了0.08張——以13.9億的總人口計算,即增長了1.11億張。

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除了傳統五大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各種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例如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都下大功夫各種招數,招攬信用卡用戶。

從數據來看,無論是個人持卡數目,還是透支金額速度都是呈幾何倍數增長。

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金額,711億!

在繁榮的現象背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金額也達到了非常驚人的百億級別——711億。

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信用卡的蓬勃發展,是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措施,2016年4月發佈的“信用卡新規”更是給予了銀行信用卡定價的自主權。

從這一階段以後,信用卡的發展愈加如火如荼。

但,“卡奴”背後的陣痛也不少。

本來不在經濟範圍內的東西,不急,信用卡一刷搞定,下個月有錢,補了窟窿,又有花費需要,然後再刷信用卡,或者辦多張信用卡,用卡來補卡,日積月累,欠債累累,那就重如泰山了。

8年翻8倍,全國信用卡貸款逾期711億!錢都去哪了?

透支的習慣一旦養成的話,就很難改變,中國有句老話: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達百億的逾期背後,不合理的提前消費(還不上),時間上缺乏警惕性(沒按照約定時間還),法律意識不強(不想還)等,都暴露了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

承擔的風險也是相當令人後怕的,造成的一連串徵信記錄,以及失信名單,後期生活會受到極大的困擾。

所以,會用信用卡,也要善用信用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