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驻村日记 朱元兴

2018年5月22日 多云转中雨

选派驻村第二天,早上4:30起床,沿着乡路晨跑十公里,一路上看到很多村民已经下地干活了。怪不得说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对朴实的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早餐后,坐小客再步行3公里前往所派驻的昌图县前双井镇巨龙村,一路上看到因春旱而干涸的田地沙化严重,田垄里刚长出的玉米苗面临重栽的风险,冒着风沙前行的我和那些用拖拉机拉水浇地的村民一样在祈求一场及时雨。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旱地风沙中的玉米苗

在去村部的路上,我向村民询问了庄稼的现状,他们说村里的水利工程比较落后,没有灌溉井,年年春旱都是人工浇地,遇上大旱粮食收益寥寥无几。进村后,遇到一个正在喂牛的大娘,我告诉她我是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是市里选派的扶贫干部,大娘和我介绍了她家的收入状况和村里其他农户的生活情况,以及她们的实际困难。路过的村民远远地和我喊“你得帮我们致富啊”,语气中带着恳求。我回了声“知道啦”。向来说话做事谨慎的我,走访第一天就许下这么大个承诺,看来任重道远了!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农户家圈养的牛

不知道是村民的勤劳得到了回报,还是我的祈求有了响应,刚到村部就下雨了。听着村委会成员介绍村里的情况,我忽然觉得农村工作和司法工作一样意义重大。组织将我们派到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来就是为了让农民在崭新的时代得到真正的实惠,为了能够在党的一百周岁生日之前履行对人民的承诺,也是为了将中央的扶贫政策精准实施,在未来的时光里我要将自己的脚步遍布这个我许下承诺的村庄。

2018年5月30日 阴

来村工作第十天,每天早上4:30起床晨跑,7:00吃早餐,7:30开始工作,晚上9:00睡觉,这样健康的作息使我不曾有过的充实。连续几天的降雨缓解了之前的旱情,阴雨天通常是农闲,给我走访贫困户创造了条件,这是我在《乡村工作实用手册》中学到的。

贫困户董军家:刚进他家院子,就看到房子外墙有支撑,很显然是改造过的危房,棚顶脱落的墙皮和满炕的飞蝇让人心酸。董军患有严重的肺气肿,丧失劳动能力,由83岁的老母亲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家里两口人一共六亩地,因为没有劳力全都外包出去了,仅有的家庭收入都花费在治病上,83岁的老母亲抹着眼泪诉说生活的艰辛。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与董军母亲交谈,了解家庭情况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查看董军手机中的病例信息

孙文远家:孙老爷子87岁,与患有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儿子孙亚文一起居住,家中一共六亩地全部外包,一年收入7000元左右,除去生活开销和医药费所剩无几。儿子孙亚文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大笔外债,为了谋生养了两头牛,收益并不可观。孙老爷子年事高且视力减弱,能做的就是喂喂牛。此前,村里为他申请了精准扶贫,但要彻底使这一家子人脱贫是个难题。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了解孙亚文的家庭收入情况

走访了这两户因病致贫的农户后,才明白为什么中央一直强调要实地走访,要注重调查研究,因为只有真正下到村里,走进农户家里,才能知道我们的短板在哪里,才能明确我们能为百姓做些什么。

2018年6月1日 上党课

今天是我来巨龙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堂党课。之前听村支书介绍过我村党员的基本情况,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最年轻的党员也年过半百了,多数党员都在村里务农,少数几个党员在外务工,再赶上农忙,我以为参加党日活动的党员不会太多。到了村部看到大部分党员都来了,我很激动,这不仅体现了村党员的党性觉悟和学习积极性,也是对我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的支持和鼓励。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第一堂党课

今天的党课我先与老党员们共同温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又学习了习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上的讲话,并围绕群众路线展开座谈。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党员说:“当年毛主席写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一来是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二来是教育党员不能忘本,换做习总书记的话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的太好了,无论是毛主席还是习总书记,他们都在教导党员同志要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的事业担在肩上,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员。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与老党员座谈

2018年6月5日 互查

今天,我以镇政府扶贫办副主任的身份到平安堡镇进行扶贫、危房改造的互查工作。检查档案、走访贫困户纳入及危房改造工作的成果。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村民家的危房

走访曲家村的曲学才家,躺在炕边的曲学才骨瘦如柴,大腿和小腿总的维度还不及我大腿粗,盆骨上有伤疤。经村干部介绍,曲学才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每月一千多块钱抚恤金,让他成为了全家收入最高的人。村里为了照顾志愿军老战士,为他申请了低保和贫困两份补助,但其身患疾病,儿媳又因为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依然捉襟见肘。

来到汪志友家,他的房子从外面看小的像单位门卫的岗亭,随行的同志告诉我,危房改造面积是按照农户人口数确定的,他家一口人,就建了够一人居住的20平方米的房子。我问汪志友,这么小的房子住着舒适吗?他说,这就挺好了,共产党要是不给我盖房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看来他在意的并不是居住面积,而是能否得到保障。

「驻村日记」看看铁岭市检察院下派乡村的检察干警都干了啥?

接连走访了近十户,每户贫困的原因都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忙碌着。与之相比,我没有理由不努力,也没有借口不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来源丨铁岭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