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省錢越窮?

kikilala75

為什麼越省錢越窮?對於這個問題有書君真的有話要說。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省錢不等於摳門啊!我們在說省錢的時候,不是說讓你把全部的錢都存起來,那樣“苦哈哈”的過,生活樂趣也會少很多。而且,這會致使你對錢財本身產生負面的情緒,甚至影響你今後賺錢的能力。


省錢本身一點也不丟人,只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做到有節制地省、該花的地方花。我們要做到“開源”和“節流”兩手抓。

有書君所說的省錢約等於理財,是合理規劃你目前的收入與支出,讓錢本身成為讓你賺更多錢的工具,讓你的未來不摳門也能過的很好,而且過的比現在要好。省錢不是不花,是要量入為出,聰明的花。


你可以按照用途分不同“賬戶”。比如一張生活成本卡,用來吃喝住行;一張自我升值卡,用來買書、上課和健身;一張親朋社交卡,用來維持自己良好的社會性;一張打扮自己卡,用來打扮、護膚和美麗;一張打死也不花卡,用來應急以及原始積累。

你可能會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作為調整過渡期,這時候你的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比如明明只預留了五百塊作為自己短途旅行的經費,但是突然接到同學結婚的請柬要隨份子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了,這讓你充分意識到,你的錢不夠用了!能夠動態地觀察並且調整你的個人賬戶,說明你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做了以上準備後,接下來有書君想分兩步告訴你:如何聰明的省、聰明的花。


一、多賺,加快原始積累的腳步


與其摳摳搜搜的節衣縮食,不如增加你單位時間的價值和你賺錢的能力。

有年輕人問蔡瀾,我想去玩,但又沒錢,怎麼辦?

蔡老回答:打一份工不夠,打兩份,打兩份工不夠,打三份。

你的日常工作是否很閒?是否允許找個兼職做?說沒時間的都是拖延症和懶癌的晚期


二、提升自我價值

提升一個人的自我價值,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如果提升自我價值與做兼職的時間有衝突,

請果斷放棄兼職選擇自我價值,但是有時候兼職本身是帶有技術性含量或者可以獲得經驗積累的話,兼職也算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提升。


我們需要把自己當做一件產品來包裝,把自己的單位價值提高,通俗點說,就是你的一個鐘頭值多少錢。這本身是一件讓人感到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可以包裝自己的途徑實在是太多了,買書、聽講座、參加培訓班、學習新技能、目的明確的旅行,都算。正是因為錢不多,所以才更要花在刀刃上。寧可不攢錢,也要捨得投資自己。也許你現在月薪五千,而當你月薪過萬甚至兩萬的時候,不僅生活態度上會積極很多,而且資本積累的速度也會快上很多。


當你行動起來,由一開始被動攢錢為自己的慾望買單,轉變成主動地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錢財的時候,你就已經走上了擺脫心理折磨的正確道路了。


最後,有書君想告訴你:不要光靠省,是金子總會發財的!


有書快看

因為,我們做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在“省錢”,其本質卻是在浪費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

小明家距離公司 3 公里,每天,小明可以選擇坐公交車或者叫網約車上班。如果每天坐公交車上班,可能只要 2 元;如果叫網約車,也許要花 12 元。

從省錢的角度考慮,小明會選擇坐公交車。然而,這真的省錢嗎?

並不是的。因為小明漏考慮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時間


這些年來我見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有富有的,有走在成功路上的,也有貧窮的,通過觀察我發現,富人和窮人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富人、以及那些看起來未來會成材的人,他們非常珍惜時間,為此願意付出更多的錢,而窮人們則正好相反。


如果小明坐公交車上班,路上可能要停個四五站,算上等車及上下車前後的步行距離,可能需要花費30分鐘才能到公司;但如果叫網約車的話,可以提前叫,可以在家門口上車,一路暢行,在公司門口下車,也許只要花10分鐘就到公司了。

沒錯,小明多花費了10元錢,但他卻省下了20分鐘。他的20分鐘值多少錢呢?

我們可以估算一下他的時薪。假如小明工作還不錯,每個月可以掙1萬元,也不用整天加班,每天工作8小時,那麼,他的1分鐘大概值 10000 / 21 / 8 / 60 ≈ 0.99 元,差不多是 1 元/分鐘的樣子。那麼,他的 20 分鐘,其實值 20 元。

現在你覺得,他到底是坐公交上班划算還是坐網約車上班划算呢?


實際上,在生活中,這種為了省錢而浪費時間的例子屢見不鮮:

  • 也許你想買一件衣服,100元的衣服讓你買得稱心,但你不捨得花那麼多錢,於是去比較各種50元左右衣服,糾結了很長時間才決定買哪件,買好以後又感覺不太滿意,心情也低沉了很久……


  • 也許你想買一個手機,但覺得心儀的手機現在的價格有點高,於是每天去盯著價格,盯了1個月,它終於降價了,你也終於願意買它,卻沒意識到自己1個月來惦記它浪費掉了太多太多的時間……


當然,也許會有人疑惑:我們花了錢省下了時間,如果這些時間都用於工作,確實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但似乎也不會有人給你發額外的工資,而且,我們省下的時間,或許只是在睡懶覺或發呆中度過了,又怎麼能掙錢呢?


當然能掙錢


掙錢的方式大約分為兩類:直接的和間接的。

  • 直接的掙錢方式:拿省下來的時間去做兼職。在互聯網時代,只要你願意,找到一份時薪和工資相當的兼職其實並不困難。比如我自己,雖然一個月的薪水也不低,但我在業餘時間掙外快的效率其實遠比工作高。

  • 間接的掙錢方式:拿省下來的時間去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或是去社交,開拓自己的視野,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它能讓你在未來掙到更多的錢


這些掙錢的方式,都令你雖然在一處花費了更多的錢,卻在另一處掙回了更多的錢,或是在短期內花費了更多的錢,卻在長期能令你掙更多的錢。尤其是學習和社交,它會給你的未來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總之,你應該明白,

自己的時間是值錢的,不要為了省錢而去浪費太多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刀刃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高效,你才會逐漸變得富有起來。


曾加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錢這個事情上,一向是能省則省,例如出去坐車的時候能坐地鐵,絕對不打車,地鐵所耗費的時間是打車的兩倍,甚至三倍。為了省下房租,他們不肯將房子搬到工作地點附近,而是選擇在很偏遠的地方租一個比較便宜的房間,然後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是非常之多的,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計算自己的時薪到底是多少?

不懂計算自己的時薪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從來不在意自己的時間成本,他們認為自己的時間有的是而,金錢卻是有限的。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無論你是一名乞丐,還是一個世界首富,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24個小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你要去計算一下,以自己的工資來計算,你每個小時甚至於每分鐘到底收入是多少錢?如果你認為選擇省錢而去浪費時間,那麼你要去看一看到底是不是划算的。

不懂得投資和理財

同時很多人完全不懂得投資和理財,他們認為把錢放在銀行裡面是最保險的,他們懼怕一切的風險性,甚至也不樂意去研究,他們認為使用信用卡是讓自己花錢花的更多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認為信用卡是可以讓他們擁有一個月的理財金額。他們從不在自己的智力,知識,學歷方面進行投入,他們不會花很多的錢,請真正行業內頂尖的人物吃飯,他們不會用錢去打路,更高層次的圈子他們不會用錢去生出更多的線,因此他們會越來越窮。


朱少鋒

哈哈,商家為了讓你能夠把錢掏出來消費買東西,使出來的伎倆,可以說是一招接一招。

現在的社會是消費主義的社會,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大部分人都是靠他消費了什麼東西來評定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孩子進入職場之後,需要買一個LV的包包,男孩子需要買一個勞力士手錶一樣,因為在別人眼裡,包包和手錶,帶來的作用,可遠遠不是裝裝東西和看看時間那麼簡單。

它還能顯示出你的購買力和社會地位。

所以我之前聽說過不少女孩子為了能夠買一個包包給自己,硬是逼自己吃了幾個月的泡麵加白開水,買回來的包包,連放到地鐵上進行安檢,都覺得心疼。

這些都是被消費主義洗腦了以後的結果。

她們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階層,不是靠隨隨便便買幾個包包就能實現跨越的,她們不知道,自己和其他同事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是靠幾個包包就能實現彌合的,她們只看到表面,認為包包是一切身份地位的象徵。

但實際上,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看的消費能力,而是要看他的生產能力。

消費大家都會,但生產,也就是做出東西給別人看,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所以,一年賺10萬,20萬確實很厲害,能把這些錢省下來進行投資,那才是不錯的選擇。

但你一年花個十多二十萬,還自認為自己很牛逼,對不起,如果這些錢就是你賺到的全部,那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你是一個及時享樂主義者而已。


曾少賢

現在大多數的白領都是這樣,工作好幾年了,但是存款的數量一直沒漲多少,甚至可能是月光族。很明確地告訴你,不僅僅只有你是這樣哦~

事實上,你真的省錢了麼?每個月省下來多少錢呢?你有算過麼?

我猜導致你錢越來越少的原因是:沒有規劃。

你並沒有大手大腳,所花費的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1)食物

現在社會各方面都很發達,有的人可能早中晚3頓都不是自己做的飯。

早飯

家門口有做早餐的小推車,有的小區門口已經到達有組織有紀律的程度,小推車早餐的品種絕不僅限於一種。對於早上爭分奪秒的上班族而言,等車的同時順便早餐的問題就解決了。

午飯

外賣業猖獗的年代,也是懶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一到飯點,各種外賣小哥陸續開始他們的接單任務。而辦公室裡的人,當然,一直在工作。

晚飯

哎呀,今天又加班。叫個外賣吧。這已經是現在白領很常見的生活方式了。

好久沒見的朋友,偶爾約見面,肯定得吃飯,而你所花費的就不僅僅是外賣的價格了。

所以,你看,真的省錢了麼?事實上,光在吃這項上,我們就一直在用錢。

除了吃,還有用。

2)日用品:牙膏、牙刷、洗髮水、護膚品、餐巾紙等等。雖然日用品不一定每個月都會採購,但無形之中,也就增加了花費。

3)衣物

週末,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可能你會想出去逛個街,約上三五好友,喝個下午茶。這些你又是否算進去了呢?

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規劃。

事實上,你可以正常生活,可以叫外賣,可以逛街喝茶,但是對於你的工資,你需要有一個規劃。每個月的支出是多少,每個月存多少,中間浮動可以有多少?有效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資金才是省錢最有效的方法。


環球老虎財經

節儉一定不會變窮,但如果省成現金,確實會變窮。

有一個段子說,如果有一張100元的大鈔掉在李嘉誠面前,他不會去撿,因為這一彎腰的瞬間,他能賺到的錢比100元多得多。

這個段子有道理。但是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我相信李嘉誠還是會去撿的,除非他有急事。因為,像李嘉誠這樣的人,節儉的意識已經深入骨髓。

網上有一個視頻,是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一起用餐的,可以說,是非常儉樸了。

節儉是美德,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節儉,大家才能積累起資本,從而更多利用資本來提高效率,推動經濟發展。

凱恩斯主義者誤以為,如果大家都節儉,那麼東西都賣不出去,經濟就完了。

實際上,大家都節儉,都積累資本,未來大家都能以更低的成本消費到更多的商品,不會導致東西賣不出去。

比如,原來我種田,年產2000斤,全家用完,略有剩餘,只買得起1件衣服。但通過節儉,買了更好的農具,用了更好的化肥,變成年產5000斤,這時候全家吃2000斤,還能拿1000斤出來,買衣服等等,還能積蓄2000斤。與此同時,服裝商的銷路也擴大了。明年我就可以讓家裡的一個人脫產去學習,以進一步提高效率。

所以,節儉不會造成商品銷路萎縮,而是會擴大市場。

但由於凱恩斯主義者的存在,如果你把節儉放在現金上,那你就會變窮。

因為凱恩斯主義者主張印鈔,讓現金不斷貶值。所以你會越來越窮。

以題主來說,雖然省吃儉用你的存款也沒變多,但如果不省吃儉用,你會過得更困難,未來還會降低消費。

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的存款用起來。現金確實會讓你不斷變窮。要學習投資技巧,深入瞭解投資對象,哪怕很少的錢,只要堅持投資,對你也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鄧新華全面回憶

我工作的時候,在北京買了房。當時北京房貸走公積金的話,好像是一年利息不到 4%。而支付寶當時也出了餘額寶,零錢存進去的話,年化利息是 5%(現在沒那麼高了,只有 3%+ 了)。我算了一筆賬,發現工資還完等額本息的房貸後再剩下的錢,與其想辦法湊整了提前還房貸(以節約 4% 的公積金貸款利息),還不如一直放在餘額寶裡攢利息(年化 5%+ 的收益)。

但我有個朋友不贊同,他也買了房,和他老婆兩個人每天節衣縮食,堅持要在 5 年內把 30 年的貸款還完。我跟他算過這個賬,告訴他現金還是在手裡更划算。他聽不懂,覺得欠債就是不好,因為欠債要多還利息。借 100 萬還 30 年最後要還將近 200 萬甚至更多,這樣太不值了,要省錢,要提前還貸。

我換了一個辦法給他講,我說你可以把房貸看成是一種投資,餘額寶也算是一種投資,對比一下:

  • 你提前還了房貸,就相當於你向銀行投資了一筆錢,一年的收益比例是 4%(也就是貸款利率)

  • 你不提前還房貸,把錢投資給餘額寶,一年的收益比例是 5%(年化收益率)

這兩個哪個更划算?應該很清楚啊。

他不同意,他覺得欠的債就是花出去的錢,一定要省著花錢,努力攢錢,所以最後還是還了貸款。


現在餘額寶的年化收益已經低於 4% 了,按理說就該提前還貸了吧?

也不是,因為我找到了收益更高的投資,買了一些固定理財產品,年化收益 4.5%,不算高,但至少能平衡貸款利息。

在 P2P 比較火的時候,我也分散了一點錢出來投資這種點對點借貸產品,年化收益 12%。風險其實比較大,但因為我進去的早,而且即使本金全沒了也是我能承受的,所以我就投了。現在已經全出來了,不也推薦你再進去,政策風險太大。

最後,當我攢夠了足以一次性償還第一套房所有貸款的錢時,我把這些錢當首付,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因為當時房價的上漲趨勢非常明顯,一年漲個 50% 都是很輕鬆的,幹嘛在意一年 4% 的貸款利息呢?實際上,第二套房買了之後 3 個月吧,就翻倍了,漲了 100%,而第一套房已經漲了 3 倍了。


一個小故事,沒有什麼普適性。但卻可以作為一個普適的結論的小注腳吧。

普適的結論是:錢從來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投資賺出來的。

當我們總是花費精力想著如何省錢時,可能我們錯失了研究如何投資賺錢的機會。

房價一年可能會漲 100%(資本市場),並且帶動物價上漲 10%(商品市場),而你的工資一年估計也就漲了 15%(勞動力市場),你說,你為什麼越來越窮呢?


科學家種太陽

為什麼越省越窮?其實這個話並不是一個必然的因果關係,也可以說越窮越省。

為什麼會省?還不是因為窮,沒錢才會省。也許你會舉例,說某某某多有錢,還不是很節約,節約和“省”是兩碼事。

假如你有1000萬,你會住20平米的農民房嗎?你會每天去菜場買最後剩下打折的菜嗎?你會抽3塊錢一包的煙(前提是抽菸的人)嗎?我想,答案99%是否定的,就是不會。

其實,反過來也說的通。但窮也許不是因為單單因為省,省也許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譬如,你要去簽訂一個合同,客戶要儘快,你選擇做普通列車,因為飛機票太貴,所以,你可能失去一個好機會。

譬如,你去追一個女孩,每天請他吃路邊攤,結果沒想到她是個富二代。

譬如,你為了省錢,每天最最便宜的快餐,買最劣質的衣服,住最惡劣的住所,可能最後身體跨了,需要更多的錢。

譬如,你感冒了,生病了,為了省錢,總是硬撐著,總以為忍忍就過去了,最後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結果是越來越窮。

有時多花一些錢,其實並不是浪費,可能是一種投資,可能帶來超額的收益。要一般人花幾萬塊甚至更多去學習一個技能,一般人都捨不得,他不曾想最後這個技能帶來的可以是當初投入的很多倍收益。

當然,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有錢,都知道大方,都不會苦不拉唧的。努力賺錢才是最重要的,錢是省不出來的,該花的錢要花,不要浪費就行。


天天說錢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省”。

大部分人的常識裡“省”就是比高標準低一些,夠用就好了,比如:開奧迪而不是瑪莎拉蒂。

需要說明的是“省”和“窮酸”是有根本區別的,不在於錢多少,而是心態。

《水滸》裡有個故事,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收留魯智深在山上,待到魯智深要走時。李忠和周通說要贈他盤纏,然後兩人就下山打劫去了……呃……要知道他們請客用的都是銀餐具,不缺錢,但是很窮酸。魯智深都沒等他們回山,捲了銀餐具直接走了。

其次,“窮”是啥意思 。

指在金錢或者物質上很貧瘠。拆字就是“力在穴下,有勁使不出。”如果把“窮”定義成想買某件東西而沒有足夠的錢,那不是窮人的就真沒太多了。您看下北京的房價兒,應該可以更深刻的體會。

如果沒法改變現實,那對生活抱個合理的預期,應該可以讓我們活的稍好一些。

那麼,“銀行存款沒變化”意味著什麼呢?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東西越來越貴),您其實是越來越窮了,而不是止步於幾年前窮的水平。

第三,說說解決方案。

想讓自己生活好一些,應該是大部分人的願望,解決方法無非是兩個“節流開源”。

前者是需要把每天、每月的帳記錄一下,看錢花在什麼地方。估計你會發現,很多錢是沒必要花的,省下來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比如:學讓自己能賺更多錢的本事。這裡就要說到“開源”了,工作收入想快速提升就需要自己有能耐,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要知道增長收入最快的方法是跳槽!沒能耐,這個您幹不了。

最後,即使存在不斷增長,如果追不上通脹的速度,我們還是會越來越窮。真正的解決方法還是漲本事,不斷提升收入水平,藉助社會的流動性往相對高的階層走。

您說呢?


張大志leo

工作幾年了,存款數字卻一直沒什麼變化。正常嗎?正常啊!很多年輕人都這樣,甚至還有在發工資的當天借錢用,說晚上還錢,因為白天工資沒到賬。
還有甚者,除了月月光,工資不夠花,還需要父母補貼。那麼是因為工資少嗎?答案是不一定!

省錢和平時從來不大手大腳,這是特別好的習慣。比很多借錢追求時髦,提前消費追求高消費人強太多。但想保證生活的質量的同時,如何存下錢才是王道!

特別是很多人大學剛畢業時,消費項目很多也很正常。但工作幾年後,工資在上漲了,還沒有存下錢,是需要我們討論一下的,比如想沒想過薪水長的幅度有沒有超過CPI上漲的幅度?如果沒有,那麼說明實際上生活成本的增加剛好抵消了工資的漲幅,那麼相當於沒有漲薪啊!如果長工資的幅度沒超過真實的CPI,那麼你實際可的用錢還沒有以前的價值高,也就是絕對數字的增高,並不代表相對價值也增高啦。舉個例子,去年雞蛋4塊,今年漲到5塊。如果你以前的10塊錢能買2.5斤雞蛋,漲薪水後需要花多少錢,能買到2.5斤的雞蛋?答案是12.5元!如果你今年沒漲到2.5元,只長了一元,那麼享受去年一樣的生活質量,你自己要比去年多付出2.5元,其中1元來自你的漲薪,另外1.5元需要你以前的存款。

而且把錢存在銀行的理財方式在當今是錯誤的。很多國家為了刺激消費,存錢的利息是負數。相當於你把錢存銀行裡,還要定期付給銀行管理費。中國的存款利息也遠遠低於貸款利息。所以會出現存錢很久,發現取錢的時候,扣除管理費,幾乎沒什麼錢啦。

其實,不管賺多少錢,對錢沒有規劃才是存不住錢的關鍵!有個俚語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就受窮!說明即使很節約,從不亂花錢也因為沒規劃,沒管制,積少成多錢不知不覺就沒啦。如何規劃呢?原則上可以根據家庭成員需要大致規劃一下比例。如採用442或者343等不同組合,把40%的錢作為定期儲存,用於未來生活的保障!40%的錢用於投資,投資的收益要超過銀行存款的利息。比如買股票,買債券,買理財產品等!剩下的用於基本生活。
越省越窮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財富的積累,主要以開源為主,節流為輔助。如果把財富積累的重點放在節流,每天想著如何更省錢,不僅商生活質量受影響,而且把精力放在節流上,那麼眼界和能量都灌注在有限的資源裡,而忽略了賺更多錢的機會。
那麼如何開源呢?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經驗,讓自己的價值不斷地提升,並在事實中爭取更賺錢的機會。所有的收益積累起來遠遠超過CPI的漲幅,那麼在節約的基礎上,剩下財富才會越來越多。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姜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