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恐華」67年到「亞洲之光」!日本男足是這樣甩掉中國男足的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本屆世界盃上日本隊以2比3的戰績不敵奪冠熱門比利時隊無緣八強,作為亞洲僅存的獨苗廝殺至今倒也頗有幾分雖敗猶榮的意思。自從1998年首次躋身世界盃以來,日本隊至今從未缺席,令其他亞洲球隊難以望其項背。然而,殊不知為了今時今日的榮耀,日本舉國開展了橫跨一個世紀的足球奮鬥史。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征戰2018俄羅斯世界盃的日本隊)

足球傳進日本列島

關於足球何時傳入日本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因為1866年駐守橫濱的英國軍隊舉行的一場足球賽;有人說是1872年從神戶的外國人居留地裡流傳起來的;另有說法是1874年通過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的蘇格蘭測量師喬伊斯帶來的。目前得到日本足球協會認可的說法是,1873年在東京的一家海軍學校裡,由英國海軍中校道格拉斯擔任團長的顧問團首次向日本人介紹了足球這項運動。那段時期,在日本踢球的主要是神戶、橫濱等港口城市的外國人,普通日本民眾鮮有參與。

轉機出現在1870年代末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政府提出“富國強兵”,國民要保持身體健康,1876年文部省也在教育大綱中加入“體育”這一教學概念。1885年,明治時期的體育學者坪井玄道編著《戶外遊戲法》一書,裡面正式以文字的形式介紹了足球運動。

日本最早接受足球這一新鮮事物的群體是神戶師範學校的學生們,這是後來足球在日本得以普及的重要突破口。由神戶輻射的日本關西一帶是最早接觸足球的先進地區,通過師範學校之間的交流,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為代表的日本其他高校也陸續加入到踢球的行列。1917年10月21日,這些高校聯合舉辦了蹴球大會。

師範學校的學生們畢業後,被分配到日本全國各地的學校任職,隨即又把這項運動帶給了日本的中小學生。日本現存較早的女足資料,是上世紀20年代香川縣立丸龜高等女校的師生們在運動會上穿著和服踢球的照片,60年代之後,女性踢球的現象才逐漸普及。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上世紀神戶市一中學生足球隊合影)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上世紀40年代日本一球隊合影)

國足5比0狂勝日本,“恐華”67年

日本隊首次參加國際比賽是在1917年5月9日的第三屆遠東運動會(今“亞運會”的前身)上,對戰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隊。在東京芝浦的一塊填埋地上,中國隊以5比0的傲人戰績大獲全勝,自此開啟了日本隊長達67年“逢中不勝”的歷史。日本隊的厄運沒有就此打住,在翌日對戰菲律賓的比賽中,日本隊以2比15大比分慘敗,至今沒能打破“最慘記錄”。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1917年第三屆遠東運動會開幕式)

遠東運動會起源於1913年,菲律賓、中國和日本是主要參加國,後來印度、越南和印尼也曾參加過,截至1934年共舉辦10屆,其中三次在上海舉行。中日在決賽中相遇7次,日本隊6敗1平。當時香港球隊代表中國出戰,他們的球衣上寫有“南華”字樣,明星球員李惠堂被稱為“亞洲球王”。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1927年日本代表團赴上海參加第8屆遠東運動會)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亞洲球王”李惠堂)

痛定思痛!日本人反思失敗原因的同時,流露出誓死反擊的雄心。在1933年8月出版的《蹴球》雜誌第5號裡,日本學者安達太郎以《劍指遠東稱霸》為題寫道:日本沒有定期舉辦的聯賽,沒有淘汰賽,平時沒有打磨實力的機會,也難怪取得這樣的成績。他同時指出,出場選手多數都是師範學校出身,當過老師,經學校推薦才來踢球,年齡普遍偏大。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參加1930年第9屆遠東運動會的日本隊)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參加1930年第9屆遠東運動會的中國隊)

雖然成績不盡人意,參加遠東運動會這一國際賽事卻大大激發了日本國民對足球的興趣。1921年,日本足球協會前身——大日本蹴球協會成立,標誌著日本足球正式走向大眾,迎來黎明期。

殘酷的是,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日本隊的實力沒有明顯提升。1954年首次參加世界盃預選賽的日本隊沒能出線;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預選賽上同樣沒能突圍。

1964年,奧運聖火首次來到日本。日本足協認為,本土作戰勢必要取得好成績。為此提前4年聘請德國教練德特馬•克拉默執教日本國家隊,進行強化訓練。克拉默與日本隊員同吃同住,最終帶領日本隊在東京奧運會上打敗奪冠熱門阿根廷隊,昂首挺進八強。除了國家隊的工作以外,克拉默平時還去日本的其他地區和學校指導教練員,為日本足球的現代化立下汗馬功勞,被譽為“日本足球之父”。

其中,克拉默提出設立職業聯賽的建議在日本足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日本國內大多都是業餘球隊,沒有高規格的聯賽,球員水平難以提高。第二年,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前身——日本全國聯賽創立,這為1968年日本隊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奪得銅牌夯實基礎。

足球小將掀起全民狂潮

1981年,漫畫《足球小將》橫掃日本,獲得巨大成功,影響力遠遠超出流行文化範疇。這部作品更重大的意義在於讓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兒童喜歡上了足球,勵志成為職業球員。彼時日本隊的成績“讓人絕望”,參加世界盃“還很遙遠”,可漫畫裡的隊長小翼高中畢業就去了巴西踢球,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天方夜譚”。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日本動漫《足球小將》)

在此背景下,有個日本小學生在一篇作文裡寫到未來的夢想時稱,“我會在世界盃上一戰成名,去國外踢球,加入意甲聯賽,披上10號球衣。得到鍛鍊的我再回到日本,同樣以10號球員的身份成為國家隊主力。”這名小學生就是後來成為日本隊靈魂人物的本田圭右,同時他也是世界盃歷史上進球數量最多的亞洲球員。

从“恐华”67年到“亚洲之光”!日本男足是这样甩掉中国男足的

(圖為本田圭介小學時期作文)

據日本足球協會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日本註冊球員共有915,306人,註冊球隊數量28,210支,相比1979年分別增長3.34倍和2.18倍。其中,各年齡層的人數幾乎平均,沒有過分傾斜,可見普及程度之深入。事實上,沒有註冊的球員和球隊數量也不在少數。

經過百餘年的努力,日本隊終於閃耀亞洲,甚至在2002年和韓國共同舉辦世界盃。可是,日本的野心卻不止於此。1996年2月,日本提出“J聯賽百年構想”,力求在各地區更加深入、細緻的推進以足球為核心的體育運動,在各個街道都建設天然草皮的足球場,通過足球實現社區融合,從而打造一個幸福國度。看樣子,日本還要再拼100年。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