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德國隊讓所有中國企業深思

这一刻,德国队让所有中国企业深思

德國戰車出局,令人惋惜。但回過頭來思考,那些至關重要的時刻,在當時並沒有被罩上歷史的光環,人們往往只有在回放的時候才會心生感慨。而關鍵時刻被標記的意義,就在於回看時的總結。

这一刻,德国队让所有中国企业深思

1

關鍵一戰不是最後一戰

未能順利渡劫,是否意味著就此退出歷史的舞臺?

某種程度上說,是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偏愛那些逆轉的劇情和重回巔峰的故事。因為這很難實現。但事實上呢?

任天堂曾吸引了全球10億人規模的遊戲玩家,但智能手機所帶來的變化,讓這家已經百歲的遊戲公司成為時代的落伍者。當其競爭對手世嘉進軍移動設備市場,營業利潤也因此得到提升的時候,任天堂卻依然固執地走在自己的老路上。2014年,其推出的新型主力家庭遊戲機“Wii U”銷量未達預期,原本銷售目標為900萬臺,後來不得不下調至280萬臺。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3年後,任天堂卻強勢逆轉。2017年3月任天堂推出新款遊戲機Switch,發售10個月,賣出1 486萬臺。

這款新興遊戲機,也是任天堂的遊戲平臺。自上市到當年12月底,該平臺上發佈的7款遊戲銷量破百萬。其中,《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已成為玩家的購機理由,接下來的《超級馬里奧賽車8豪華版》和《超級馬里奧德賽》也分別創造出733萬套和900萬套的驚人成績。眼看就要過時的任天堂,依靠硬件、軟件的創新完成了精彩逆轉。

歷史的舞臺不只在此處,也可能在彼處。對於企業家來說更是如此。

可以說,我們現在擁有的是一個創業友好型社會。即便你在一個項目上失敗了,你也可以選擇新的風口,尋找新的概念,只要不忽悠、踏踏實實落地,你都可能會在另一根枝芽上開出花來。

甚至你會發現,某些投資人偏愛連續創業者。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連續創業者更可能擁有自我迭代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不斷的失敗中他們會更容易接近和了解用戶。不管是喬布斯、馬斯克,還是王興,他們都已經用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某個企業的關鍵時刻不一定是創業人生的關鍵時刻。在創業的路上孜孜不倦,應該成為企業家們的集體覺悟。

2

不求完美,只求精益

假如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會怎樣?也許跟蹤他的金兵就不會死在郭、楊二人的院子裡,郭靖和楊康將會平平安安出生在牛家村,完顏洪烈也不會遇見包惜弱……這樣蒙古不能統一,也就不會有什麼西征,火藥也不會傳入歐洲。而完顏洪烈沒有包惜弱,只能全力參加王權爭鬥。金國因此會內亂。沒有蒙古,金國又內亂,宋朝就不會滅亡。

宋朝注重商貿,因此資本主義萌芽將率先在中國出現。如果持續發展到今天,中國有可能已經是最發達的國家……

這個金庸版的蝴蝶效應是流傳在網絡上的一個段子,它讓我們對混沌的世界有了更直觀的體悟。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能引發一系列複雜的連鎖反應。這世界的複雜之處在於,我們很難看到那個拐了很多彎的因果鏈,但好處是它讓我們擁有了探索的動力。

探索就是不斷地試錯。想好了再去做的時代過去了,你需要用“精益”的思維替代完美主義。

精益創業裡有一個概念:最小化可行性產品,指的是創業者用最少資源最快製作出,能被用戶使用的試驗性產品,再根據用戶反饋來進行改進。通過“構建—測量—學習”這個良性循環,輕裝上陣,快速迭代。事實上,這對大公司同樣適用。據說711就有個口號,“朝令夕改”:早上發出指令,上午執行,中午發現錯了,到晚上全部整改。

越快試錯,越容易接近正確。正如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所說,沒有死過、沒有倒下過的企業家都註定是平庸的企業家,所有偉大的成功都是由若干個小失敗組成的。

“精益”比完美更重要。這是一種順應時代、逆轉未來的方法論,也是高級的精神按摩,讓我們更好地和危機相處。

3

自造諾亞方舟

这一刻,德国队让所有中国企业深思

理查德·魯梅爾特在書中寫道:“戰略就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利用有限的資源與精力實現一些目標,也要放棄一些目標。”

我們只有冷靜、剋制,才能在關鍵時刻懂得取捨,並且制定出及時有效的戰略。

美團從當年的“千團大戰”中活下來之後,不斷打破邊界,用8年的時間成長為涵蓋團購、外賣、酒店、電影票和打車等項目的大型生活服務平臺。

美團有個特點,就是敢為人後。進入外賣領域時,市場上已經有了餓了麼;進入酒店市場時,攜程系已經盤踞多年;現在美團又進軍打車市場,要與“老司機”滴滴打車一較高下。每一次王興都能聽到外界的質疑,認為其是不按常理出牌,是無邊界的狂妄。但是他選擇淡定,不為外界爭議所影響,一個一個地去孵化,現在美團所孵化的貓眼、酒店、外賣都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的獨角獸。

但在這個過程中,王興也曾做過取捨。團購的商品和服務包羅萬象,每一個品類幾乎都可以單獨長大。但2015年底到2016年美團陸續關掉了實物電商、O2O上門服務、早餐等業務,王興僅選擇了電影、酒店、旅遊、外賣這4個垂直領域。

當電商舉起“內容為王”的旗幟時,王興也曾躊躇要不要做內容,但是他思考和分析之後發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區隔正在消弭,虛擬世界也終將越來越像現實世界。而在現實世界中,媒體等內容產業所佔比重極小,可以想見在未來的網絡世界裡,內容產品的佔比也會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輕。最終他徹底離開了互聯網內容產業,做互聯網商業去了。

每一次的取捨,都是美團的關鍵時刻。面對這樣的關鍵時刻,王興有自己的尺度和邏輯,他曾說:“戰略上的業務判斷,是What(做什麼)和How(怎麼做)的問題。What就是要看公司的使命,Eat Better,Live Better。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凡是跟吃和生活相關的事情,我們都應該考慮參與。”

具體到怎麼做上,王興也很有章法。比如“千團大戰”的時候,拉手網、窩窩團、糯米等都勢頭強勁,不斷推演商業模式,想在同質化的競爭中講出差異化的故事,但王興卻默默抓住了團購的關鍵——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最後成為唯一的勝者。

競爭不是比短板,而是比優勢,領導者要在確定的形式中找到關鍵的“著力點”,然後集中資源和行動“死磕”。

同樣是8年前,中國互聯網風起雲湧,許多實體店紛紛陷入困境,張近東做了一個順應時代但是十分痛苦的決定—讓在線下積累二十多年的蘇寧完成一場擁抱互聯網的自我革命。

張近東給蘇寧定下了“科技蘇寧、智慧服務”的戰略目標,併為這個目標畫出了實現路徑—將服務做成蘇寧的唯一產品。只有洞悉了零售的本質是提升效率,服務好用戶,才能把複雜的互聯網轉型轉化為簡潔的路標。

科技是蘇寧提升服務的手段。在發展早期,蘇寧就建立第一套售後管理系統,對用戶信息實行數據流程管理。1999年,蘇寧還自主開發首代ERP系統。這些後臺基礎設施的搭建,讓蘇寧在後期供應鏈、物流、效率的比拼上擁有了巨大的優勢。這樣的優勢體現在數據上,就是2017年家電市場近8 0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蘇寧易購獨佔鰲頭,佔到了20%。

世界瞬息萬變,但並非沒有規律可循。只要抓住了本質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蘇寧正是以這樣的姿態看著零售的東風,從線下刮到線上,再回到線下。

編 輯:彭 靖 [email protected]

这一刻,德国队让所有中国企业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