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年入超100万?我再也不信了!

“三夏”作业刚刚结束,去跨区作业的机手们也差不多开始往回家走了。这里我想冒昧地问一句,“大哥/大姐,您挣到钱了么?”

先别着急回答,把咱一路过来的各种花销先都算清楚了,回想一下出门前兜里、卡里、手机里的余额,然后再算算这趟出门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我估计很多出去作业的机手就不会那么淡定了,没准不少人还会苦着脸说“这年月不赔就已经是好了。”

那到底现在是怎么一个情况呢,毕竟我们不能只听几个人的说法呀。如今我们也都是有组织的人了,不妨让我们看看组织里其他兄弟姐妹都是个什么情况,也好让我们能有个借鉴作用。

之前我们也公布过农机精英俱乐部的会员情况,我们精英中的五成以上是农机用户。他们拥有的农机中近62%是拖拉机,他们中又有21%的拥有5台以上拖拉机并且绝大部分都是在近1~3年所购买的。

农机合作社年入超100万?我再也不信了!

农机拥有量的增加是有目共睹的,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作为农机用户来说也都深有体会。

调查显示,目前年作业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占到42.1%,20万~30万元的占到23.7%,200万元以上的占5.3%;年作业利润10万元以下的占42.1%,10万~20万元的占31.6%,50万元以上的占15.8%。

这样一组数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现在农机作业钱难挣,在这点上正在进行“三夏”作业的用户一定有着自己的感受。

我们在“三夏”的时候也有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其他渠道与农机用户进行接触,确实听到很多声音在说“现在收一亩地才那么点钱还不够油钱”“干两年活也就能落下一台破机器”……当然这中间多了一些“负能量”。

但就多数农机用户来说,近两年,跨区作业也就不能作为收入的重要依靠,而且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机手已经开始放弃“三夏”了。

不过欣喜的是,从我们俱乐部的调查结果看,好像并不是所有的机手在“三夏”之后都心情欠佳。

农机合作社年入超100万?我再也不信了!

在我们的调查中,年作业利润50万元以上的较高占比却也暗合了前面农机专业合作社会员占到36.8%。其实不光是我们的俱乐部的精英们遇到类似的状况。

随着农机保有量的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收入降低。同时随着各地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得农机作业市场更加趋向于市场化运作,也使得农机作业收入更多的向能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服务机构集中。

这也正是农机合作社与单个机手的区别所在。就算自家拥有再多的机器,也无法达到合作社的规模与实力。农机的集中化管理、使用才是合作社能做到保有量和收益的达到平衡。

纵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助推他们成为“三夏”作业甚至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和引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