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内三所名校成立新学院,考研党的你需要关注的信息!

6月28日,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揭牌成立大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举行

五天内三所名校成立新学院,考研党的你需要关注的信息!

两天后,在六月的末尾,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世纪馆北大厅举行。

五天内三所名校成立新学院,考研党的你需要关注的信息!

而就在昨天,211强校南京理工大学也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目标定位为“军民融合、两化融合”。

虽然目前是高考志愿填报时期,此时的新学院成立的策略也能当做是高校的一种招生策略,但是考研人应该跟清晰地看到这些重磅信息背后对考研的影响。

院校专业方向的调整

吉林大学新成立的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的新闻里,实际上暗含了吉林大学工科考研专业方向的重心调整信息: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基础便是机械工程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55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机械制造系,而后与原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系、农机系相关专业整合,属于吉林大学实力比较强劲的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所在的工程学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

同样的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则是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为基础,前身为原长春科技大学的水文地质、环境工程专业与原吉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合并。其中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评估为B+,在吉大中也属于实力不错的院系。

可能看到这里,不少考生会问,“这不就是改了个名字嘛,什么新成立的学院呀”

但是大会的发言却给我们敲了黑板划重点

“吉林大学始终秉持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家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布局谋划的航空航天和新能源两个学科领域,就是新时代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体现。这是吉林大学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对学科主动进行优化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

“成立大会上,副校长孙友宏代表学校与机械、航空航天领域,新能源、环境领域17家相关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并代表学校接受了一汽富晟集团捐赠的教学科研设备。”

从上文的学院历程简介上我们可以得知,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前身强势在传统机械制造,尤其是农机上(毕竟人家是拖拉机学院呀)而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学院的强势领域则在地质水文方面。

在传统工科专业急需转型的今天,吉大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重视航空航天领域,以及开发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的研究。

这对于很多想报考吉林大学乃至全国各大高校的工科生带来了启发,需要密切留意今后目标院校的专业方向的转型,以便于朝最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奋斗,毕竟考研只需要坐在图书馆自习室一年左右,而读研可是要做在某个实验室至少3年呀。

专业招生的扩张

如果说你觉得上面的信息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直接的影响,那么人民大学数学学院的成立那可是最鲜活的干货信息了,直接关系到了招生规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历史脉络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经济数学师资班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经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1984年设立数量经济学硕士点(为我国第一批该专业的三个硕士点之一),1990年在西方经济学学科点下招收数理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994年学校在原有信息系和信息中心基础上组建信息学院,1997年在信息学院内设立数学系。

人民大学的数学突出的特点是“坚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突出数学学科与经济、金融以及管理科学紧密结合的特色”。在办学上,原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郑志勇就任人民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可见人大在师资上是下了功夫的。

虽然人民大学的数学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只有B的评级,但就冲着数学学科与经管类专业的紧密联系和人大经管类专业的强势,这一专业就不乏考生。当人大的数学学科单独成院之时,最大的可能就是出现扩招的调整以扩大一个新成员的建制。因此,我们可以密切关注今年9月人大数学相关专业的招生简章。

专业大趋势的预测

南京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学院,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早在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国内首家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的高校,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随后,2017年11月,西安电子科大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2018年3月,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随后陆续有32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是非34所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先驱院校。

至于各位最关心的,南京理工人工智能学院刚成立会有硕士点的问题嘛,依照“南京一哥”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的信息,“人工智能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争取今年就开始招生,初定招生规模为60-100人。程序完成后,还会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这说明还需要等待,但参考相似的案例,如2016年11月13日依托天津大学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就在2018届研究生统考中进行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我们相信这些新兴专业的硕士招生不会遥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