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問 診

目 的 要 的

1、熟悉問診的目的和重要意義。

2、掌握問診的方法,主要內容及注意事項。

主 要 內 容

2、問診包括問一般內容和現症狀兩部分。

問診的一般內容:

問一般情況,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婚否,民族,職業,籍貫,現住址,過敏史等。

問主訴。

問現病史。

問既住史。

問個人生活史。

問家族史。

問現在症狀是問診重點。

3、問診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重點突出:問診重點,即病人的主要病痛,圍繞重點有目的、有步驟的全面瞭解,不使遺漏。

(2)語言通俗、客觀:不用患者不懂的醫學術語,不主觀套問或暗示,必要時可提示和啟發。

(3)態度和善:對病人寄於同情,避免不良刺激,取得病人信任,幫助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4)詢問危重病人:扼要詢問,重點檢查,及時搶救,不詳之處再作補充。

一、問寒熱

(一)問寒熱內容

l、發作時間。

2、寒熱程度及性質,

3、伴隨症狀。

(二)寒熱臨床表現及意義

1、惡寒發熱

[臨床表現]惡寒與發熱同時並見。

[臨床意義]主表證。惡寒重,發熱輕,為表寒證;發熱重,惡寒輕,為表熱證;發熱輕,惡風自汗,為太陽中風證。

2、但寒不熱

[臨床表現]病人只覺怕冷而不發熱,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緩解。

[臨床意義]久病畏寒,屬虛寒證,新病腹脘或其他局部冷痛劇烈,屬實寒證。

3、但熱不寒

[臨床表現]病人但感發熱而無怕冷感覺。

(1)按症狀有三種熱型:

①壯熱,病人高熱不退(體溫超過39℃以上)。

②潮熱:病人定時發熱或定時熱甚,有一定規律如潮汐之有定時。臨床常見的有以下三種類型:

陽明潮熱:熱勢較高,日晡熱甚。

溼溫潮熱:身熱不揚,午後熱甚。

陰虛潮熱:午後或入夜低熱,有熱自骨內向外透發的感覺。

③微熱,輕度發熱,其熱勢較他多在37~38℃之間。

(2)按病機有以下三種:

①陰虛發熱:見陰虛潮熱。

②氣虛發熱:長期微熱,煩勞則甚,或高熱不退,兼見少氣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③小兒夏季熱:小兒在夏季氣候炎熱時長期發熱不已,至秋涼時不治自愈。

[臨床意義]壯熱,主裡實熱證;陽明潮熱,屬陽明腑實證;溼溫潮熱,見於溼溫病;陰虛期潮(陰虛發熱),屬陽虛證;微熱,見於某些內傷病和溼熱病的後期,氣虛發熱,屬脾氣虛;小兒夏季熱,是小兒氣陰不足之徵。

4、寒熱往來

[臨床表現]惡寒與發熱定時或無定時交替而作。

[臨床意義]寒熱往來定時發作者,見於瘧疾病;無定時者,屬少陽病證。

二、問 汗

(一)問汗內容

1、汗的有無。

2、汗出時間。

3、汗出部位。

4、汗量多少。

(二)汗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1、表證辨汗

[臨床表現]表證無汗或有汗。有汗或兼發熱惡風,脈浮緩;或兼發熱重,惡寒輕,脈浮數。

[臨床意義]無汗屬表寒證;有汗前者為太陽中風表虛證,後者主表熱證。

2、裡證辨汗

[臨床表現]有以下五種情況:

(1)自汗:病人日間汗出,活動尤甚。

(2)盜汗:病人睡時汗出,醒則汗止。

(3)大汗:汗出量多,或為大汗蒸蒸或為冷汗淋漓。

(4)冷汗:汗涼,四肢不溫。

(5)戰汗:病人先惡寒戰慄,而後汗出。

[臨床意義]自汗,屬陽虛證;盜開,屬陰虛證;大汗蒸蒸,為裡實熱證;冷汗淋漓,見於亡陽證,戰汗,出汗熱退,脈靜身涼,是邪去正安之佳象;若汗出後仍煩躁不安,脈來疾急,為邪盛正衰危候。

3、局部辨汗

[臨床表現]有以下三種情況:

(1)頭汗: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又稱為“但頭汗出”。

(2)半身汗,病人僅半切身體有汗,或為左側,或為右側,或為下半身,或為上半身。

(3)手足心汗,病人手足心出汗較多。

[臨床意義]頭汗見於上焦邪熱或中焦溼熱循陽明經上蒸頭面病證;若頭汗如油,為虛陽上越危候。

半身汗,無扦一側為患側,由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手足心汗多,屬脾胃氣虛證。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三、問頭身

(一)問頭身內容

1、自覺症狀。

2、症狀休作時間。

3、症狀發生部位。

4、症狀性質。

5、其他兼症情況。

(二)臨床表現及意義

1、頭痛

[臨床表現]頭痛可表現於不同部位,其發作時間和性質也不盡相同。

[臨床意義]

(1)根據頭痛部位不同,以確定其所在的經絡病位:前額部連眉按骨痛,屬陽明經頭痛;後頭部連項痛,屬太陽經頭痛;巔頂痛,屬闕陰經頭痛;頭側痛,屬少陽經。

(2)根據頭痛性質不同,辨識外感內傷和病性的寒熱虛實:外感頭痛,發病急,病程短,頭痛較劇,病無休止,系感受風,寒,暑,溼等邪所引起,屬實證;內傷頭痛,發病慢,病程長,頭痛較緩,時痛時止,系氣血精髓虧少,不能上榮於頭,使腦海空虛所致,屬虛證。

2、頭暈

[臨床表現]病人自感頭部眩暈,輕者閉目自止,重者視物旋轉,不能站立,常伴有噁心嘔吐,甚則暈倒。

[臨床意義]根據頭暈的不同情況,可以鑑別疾病的不同性質:病人頭暈脹痛,為肝陽上亢;頭暈昏沉,屬痰溼內阻所致;頭暈眼花,為氣血兩虧;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為腎精虧虛所致。

3、身痛

[臨床表現]全身肌肉關節疼痛,發病新久不一。

[臨床意義]新病身痛多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常見於風寒,風溼表證;或感受署溼疫毒,稱“陽毒”。久病身痛,臥床不起,多屬營氣不足,氣血不和。

4、身重

[臨床表現]身體有沉重酸困的感覺。

[臨床意義]頭身困重,兼見脘悶納呆、便溏、苔膩為感受溼邪所致;身重嗜臥,少氣懶言,倦怠乏力為脾氣虧虛所致。

5、四肢痛

[臨床表現]四肢關節肌肉疼痛,或為遊走不定,或為重著不移,或局部紅腫結節。

[臨床意義]關節遊走性疼痛,由感受風邪所致行痺證;疼痛劇烈不移,屬感受寒邪的痛痺;四肢疼痛重著,是溼邪引起的著痺;四肢關節紅腫疼痛,或小腿部兼見結節紅斑,為溼鬱化熱的熱痺。

6、腰痛

[臨床表現]腰痛綿綿痠軟,或冷痛重著,或刺痛不移。

[臨床意義]腎虛腰痛,腰部綿綿作痛,痠軟無力;寒溼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劇;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拒按,活動受限。

四、問胸脅皖腹

(一) 問胸脅皖腹內容

1、症狀部位。

2、症狀性質。

3、兼症。

(二) 胸脅皖腹臨床表現及意義

1、問胸部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不同性質的疼痛,如憋悶,絞痛,竄痛,刺痛等,同時還會有痰濁或其他各種兼症出現。

[臨床意義]胸部疼痛,多屬心肺病證的反映

(1)胸痺:胸痛憋悶,痛引肩臂。

(2)真心痛:胸背徹痛劇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節,因心脈急驟閉塞不通所致。

(3)肺癰,胸痛而咳吐膿血腥臭痰。

(4)氣滯疼痛:胸脹痛走竄,太息易怒。

(5)血瘀疼痛: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6)肺實熱證:胸痛,壯熱面赤,喘促鼻煽。

(7)肺陰虛證: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

(8)痰溼犯肺:胸悶咳喘,痰白量多。

2、問脅部

[臨床表現]脅部以疼痛症為主,脹、灼、刺、竄痛等。

[臨床意義]肝膽位於右脅,而兩脅均為肝膽二經分佈的部位。詢問脅部的異常變化,主要可以瞭解肝膽及其經脈的病變。

(1)脅脹痛,太息易怒,多為肝氣鬱結。

(2)脅肋灼痛,面紅目赤,多為肝火鬱滯。

(3)脅肋脹痛,身目發黃,為肝膽溼熱。

(4)脅部刺痛,固定不移,為瘀血阻滯。

3、問胃腕部

[臨床表現]胃脘主要症狀是疼痛,如脹,灼,冷,隱,刺痛等,同時常表現與飲食、寒熱有密切關係。

[臨床意義]主要可以診察胃腑病變情況。

(1)胃脘冷痛劇烈,得熱痛減,屬寒邪犯胃。

(2)胃脘灼熱疼痛,口臭便秘,屬胃火熾盛。

(3)胃脘脹痛、噯氣,部怒則痛甚,為胃腑氣滯。

(4)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嘔吐清水,屬胃陽虛。

(5)胃脘灼痛嘈雜,飢不欲食,屬胃陰虛。

(6)胃脘刺痛,痛有定處,屬胃腑血瘀。

4、問腹部

[臨床表現]腹部以各種性質的疼痛為主與寒熱、飲食等因素多相關。

腹部的範圍較廣,臍以上為大腹;臍以下為小腹,小腹兩例為少腹。

[臨床意義]詢問腹部變化,可以察知所在臟腑病證的寒熱虛實。

(1)大腹隱痛,喜暖喜按,便溏,為脾胃虛寒。

(2)繞臍痛,起包塊,按之可移,為蟲積。

(3)凡腹痛暴急劇烈,脹痛,拒按,得食痛甚,多屬實證。

(4)凡腹痛徐緩,隱痛,喜按,得食痛減多屬虛證。

(5)幾腹痛得熱痛減,多為寒證。

(6)凡腹痛,痛而喜冷,多屬熱證。

(7)小腹脹痛,小便不利,為癃閉。

(8)小腹刺痛,小便自利,為蓄血。

(9)少腹冷痛,牽引陰部,是寒凝肝脈。

五、問耳目

(一) 問耳目內容

1、問耳的聽力及異常感覺

2、問目的視力及異常感覺

(二) 耳目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耳與目均為身體的感覺器官,又分別與臟腑經絡有聯繫,故詢問耳目的狀況,不僅可以考察耳目局部的病變,並可瞭解全身的病變。

1、耳鳴

[臨床表現]耳中有響聲如潮水或蟬鳴,妨礙聽覺。

[臨床意義]暴鳴聲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屬實證,多由肝膽三焦之火循經上擾所致;鳴聲漸小,以手按之可減輕者,屬虛證,多由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而成;脾溼過盛,清陽不升,清竅失養,亦可致耳鳴。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2、耳聾

[臨床表現]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甚至聽覺喪失。

[臨床意義]有虛實之分。

傷寒耳聾,多系邪在少陽,經氣閉塞所致;溫病耳聾,多為邪火矇蔽清竅,陰精不能上達所致;外感風溫,鼻塞頭重也可致耳聾。以上屬實證,較易治。

久病、重病出現耳聾,則為心氣虛衰,腎憊精脫所致,病屬危侯;老年耳虛精衰,以上屬虛證,難治。

3、重聽

[臨床表現]聽聲音不夠清楚。

[臨床意義]多為風邪所致,或屬腎經有熱;或是下元已虧,上盛下虛。

4、目痛

[臨床表現]單眼或雙眼疼痛。

[臨床意義]目劇痛,連及頭痛,噁心嘔吐,瞳孔散大,如雲霧狀為青風內障。

5、目眩

[臨床表現]視物旋轉動盪,如在舟車之上。

[臨床意義]腎陰虧虛,肝陽上亢者,目眩兼頭暈頭脹,面赤耳鳴,腰膝痠軟;痰溼內蘊,清陽不升者,目眩兼頭暈,胸悶,體倦、肢麻,噁心,苔膩。

6、目昏

[臨床表現]兩目昏花,乾澀,視物不清。

[臨床意義]可見於久病、虛證及老年人。多由氣虛肝血不足,腎精虧耗,目失所養而致。

7、雀目

[臨床表現]一到黃昏視力明顯減退,如雀之盲。

[臨床意義]屬肝虛為病。

六、問飲食、飲水與口味

(一) 問飲食、飲水與口味內容

l、飲食喜惡與多少。

2、口渴情況及水入情況。

3、口味異常情況。

(二) 飲食、飲水與口味臨床表現及意義

根據口渴的特點,飲水的多少和有關兼症,可以瞭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輸布降礙,以及分辨疾病的性質。

l、口不渴

[臨床表現]雖病而不渴。

[臨床意義]標誌著津液末傷,多見於寒證或是沒有明顯的熱邪。

2、口渴多飲

[臨床表現]病人口渴明顯,飲水量多。

[臨床意義]是津液大傷的表現。臨床常見有以下三種情況,

(1)口大渴喜冷飲,屬實熱證。是裡熱亢盛,津液大傷,飲水自救的表現。

(2)大渴引飲,小便量多,兼見能食消瘦為消渴病。

(3)汗,吐,下,利後,團津液耗傷,亦可出現口渴多飲。

3、渴不多飲

[臨床表現]病人雖有口乾或口渴感覺,但又不想喝水或飲水不多。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口乾但不欲飲,屬陰虛證。因陰虛津液不足,不能上承於口則口乾;體內無實熱耗津,故不欲飲。

(2)口渴飲水不多,屬溼熱證。因溼熱內困,津液氣化障礙,不能上承於口,則口渴;因內有溼邪,則不能多飲。

(3)渴喜熱飲,但飲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屬痰飲內停。因痰飲為陰邪,內停傷陽,津液不能氣化上承則口渴喜熱飲。因是津液輸布障礙而非津液不足,故渴不多飲。飲停於胃,胃失和降,故水入即吐。

4、口乾

[臨床表現]口雖乾渴,但水入口而嗽水不欲咽。

[臨床意義]屬內有瘀血。

5、食慾減退

[臨床表現]病人不思進食或甚則厭食。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有以下四種:

(1)食少納呆,兼見消瘦乏力,屬脾胃氣虛。

(2)脘悶納呆,兼見頭身困重,屬溼邪困脾。

(3)納少厭油食,兼見黃疸脅痛,屬肝膽溼熱。

(4)厭食,兼見噯氣酸腐,屬食滯內停。

此外,妊娠厭食嘔吐為妊娠惡阻。是因妊娠衝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不嚴重者屬生理現象。

6、多食易飢

[臨床表現]病人食慾過於旺盛,食後不久即感飢餓,進食量多,身體反見消瘦。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有以下兩種:

(1)多食易飢,兼見口渴心煩,口臭便秘,舌紅苔黃,屬胃火亢盛,腐熟太過所致。

(2)多食易飢,兼見大便溏瀉,屬胃強脾虛。

7、飢不欲食

[臨床表現]病人有飢餓感,但不想進食或進食不多。

[臨床意義]可見於胃陰不足的病人。症見飢不欲食,胃中有嘈雜,灼熱感,舌紅少苔,脈細數,是胃陰不足,虛火內擾所致。

8、偏嗜食物

[臨床表現]病人嗜食某種食物或異物。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的有以下面種:

(1)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多見於小兒,往往是蟲積的徵象。

(2)婦女妊娠期間,偏食某種食物,一般不屬病態。

此外,詢問病人在疾病過程中食慾和食量的變化,亦可以瞭解疾病的轉歸。

病人食慾好轉,食量漸增,表示胃氣漸復,預後較好;病人食慾減退,食量漸減,表示胃氣衰退,預後較差;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稱為“除中”,是脾胃之氣將絕之象,屬病危。

9、口淡乏味,屬脾胃氣虛。

10、口甜或粘膩,屬脾胃溼熱。

11、口中泛酸,屬肝胃蘊熱。

12、口中酸餿,屬傷食。

13、口苦,屬熱證。可見於火邪為病和膽熱之證。

14、口鹹,多屬腎病及寒證。

七、問睡眠

(一) 問睡眠內容

1、失眠或嗜睡情況。

2、睡眠的具體表現。

3、主要兼症。

(二) 問睡眠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靈樞?口問》說:“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痦矣”。故詢問睡眠的異常變化,常可瞭解機體陰陽盛袁的情況。

1、失眠

[臨床表現]是以經常不易入睡,或唾後易醒不能再睡,或時時驚醒而睡不安穩,甚至徹夜不眠為特徵的病證,且常伴有多夢。

[臨床意義]失眠,是陽盛四虛,陽不入陰,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現。臨床常見有以下四種類型:

(1)病人不易入睡,兼心煩,潮熱,腰膝酸教,屬心腎不交。

(2)睡後易醒,兼心悸,納少乏力,屬心脾兩虛。

(3)失眠而時時驚醒,兼眩暈胸悶,膽怯,心煩,口苦噁心,屬膽鬱痰擾。

(4)失眠而夜臥不安,兼脘悶暖氣,舌苔厚膩,食停胃脘之徵。

2、嗜睡

[臨床表現]神疲睏倦,睡意很濃,經常不自主入睡為其臨床特點。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有以下四種情況,

(1)睏倦易睡,兼見頭目昏沉,屬痰溼困脾。

(2)飯後神疲睏倦易睡,兼見形體衰弱,屬脾氣虛弱。

(3)病人極度衰憊,神識朦朧,睏倦易睡,肢冷脈微,屬心腎陽衰。

(4)病人昏睡譫語,身熱夜甚,或發斑疹,舌絳脈數者,屬溫病熱入營血。邪陷心包,矇蔽心神,熱盛神昏而致昏睡。

八、問二便

(一) 問二便內容

1、排便次數及時間。

2、二便量,色,質及氣味。

3、排便時伴隨症狀。

(二) 問二便臨床表現及意義

二便臨床表現可反映飲食物的消化及水液代謝情況。

1、問大便:健康人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暢,成形不燥,內無膿血、粘液和未消化食物等。大便的便次、性狀和排便感異常主要有下列情況: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1)便次異常

[臨床表現]

①便秘:大便燥結,排出困難,便次減少,甚則多日不便。

②洩瀉,便次增多,便質稀薄。

[臨床意義]大便異常是大腸傳導失常結果。

①便秘:病人高熱便秘,腹滿脹痛,屬實熱證;病人大便秘結,面色蒼白,喜熱飲,屬冷秘;病人便幹,舌紅少苔,脈細數,屬陰虛;久病,老年或產後便秘,多屬氣液兩虧。

②洩瀉:病人納少腹脹,腹部隱痛,大便溏洩,屬脾虛;黎明前腹痛作瀉,瀉後則腰膝酸冷,屬腎陽虛;病人脘悶噯腐,腹痛洩瀉,瀉後痛減,屬傷食;病人情志抑鬱,腹痛外瀉,瀉後腹痛減,屬肝鬱乘脾。

(2)便質異常

[臨床表現]

①完谷不化,大便質稀,含存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②溏結不調:大便時干時稀。

③膿血便:大便中央有膿血粘液。

④便黑如油是遠血;便血鮮紅是近血。

[臨床意義]

①完谷不化多見於脾虛或腎虛洩瀉。

②溏結不調,見於肝鬱乘脾;若大便先幹後溏,多屬脾虛。

③膿血便,為痢疾。

④遠血主脾胃虛寒或溼毒;近血主大腸溼熱或為風熱。

(3)排便感異常

[臨床表現]

①肛門灼熱: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

②排便不爽:腹痛而排便不暢。

③裡急後重:腹痛窘迫,時時欲瀉,肛門重墜,便出不爽。

④滑瀉失禁:久瀉不愈,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

⑤肛門氣墜:肛門有下墜感,甚則脫肛。

[臨床意義]

①肛門灼熱,屬大腸溼熱,見於暑瀉。

②排便不爽,多屬肝鬱乘脾;便溏如黃糜揭下不爽,是溼熱蘊結大腸,腸道氣機傳導不暢。

③裡急後重,見於痢疾。是溼熱內阻,腸道氣滯所致。

④滑瀉失禁,屬脾腎陽虛,肛門失約。

⑤肛門氣墜,屬脾虛中氣下陷。

2、問小便:健康成人在一般情況下,日間排尿3~5次,夜間0~1次,每晝夜排尿量約1000~1800毫升。小便的尿量,尿次和排尿感異常,主要有下列情況:

(1)尿量異常

[臨床表現]

①尿量增多:病人小便清長量多,畏寒喜暖;口渴,多飲,消瘦。

②尿量減少,小便短赤量少;尿少浮腫。

[臨床意義]

①尿量增多:多屬虛寒證,亦見於消渴病。

②尿量減少:多屬實熱證,或汗,吐,下後傷津所致;亦可見水腫病,由肺脾腎臟功能失常,氣化不利,水溼內停所致。

(2)尿次異常

[臨床表現]

①小便頻數:小便短赤,頻數急迫;小便澄清,頻數失禁;夜尿增多,小便清長。

②癃閉:小便不暢,點滴而出為癃;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為閉,一般統稱為“癃閉”。

[臨床意義]

①小便頻數,可見於下焦溼熱,腑臟氣化不利所致的淋證;或因腎氣不固,膀胱失約所致;亦多見於老年人及腎病後期,因腎陽虧虛,膀胱失約所致。

②癃閉,因溼熱蘊結,或瘀血,結石阻塞者多屬實證;因年老氣虛,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利者,多屬虛證。

(3)排尿感異常

[臨床表現]

①小便澀痛:排尿不暢,且伴有急迫,疼痛,灼熱感。

②餘瀝不盡:排尿後小便點滴不禁。

③小便失禁:病人神志清醒時,小便不能隨意控制而自遺。

④遺尿:睡時不自主排尿。

[臨床意義]

①小便澀痛,見於淋證,多由溼熱蘊結膀胱,使膀胱氣化不利所致。

②餘瀝不盡,見於老年人,屬腎氣不固。

③小便失禁,多屬腎氣不固,膀胱失約。若病人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遺,則病屬危重。

④遺尿,屬腎氣不足,膀胱虛衰。

九、問婦女

(一) 問婦女內容

1、月經。

2、帶下。

3、妊娠。

4、產育。

(二) 臨床表現及意義

1、問月經

月經初期年齡為13~15歲,週期為28天左右,持續時間為3~5天,經色正紅無塊,經質不稀不稠,絕經期年齡約在49歲左右,並須詢問末次月經日期。

(1)月經不調

[臨床表現]月經週期及量,色,質發生異常改變。可分下列三種情況:

①月經先期:月經週期提前8~9天以上。

②月經後期:月經週期錯後8~9天以上。

③月經前後不定期:月經前後不定,差錯在8~9天以上者,又稱為月經衍期。

[臨床意義]

①月經先期,多因邪熱迫血妄行所致;或因氣虛不能攝血而成。

②月經後期,屬血虛,是血少經血不能按時滿溢所致;屬寒經,是由感寒經血凝滯,不能按時而下所致。

③月經前後不定期,屬氣鬱,是因情志鬱結,肝失調達,氣機逆亂所致;屬脾腎虛損,因脾腎虛衰,衝任失調所致。

(2)行經腹痛

[臨床表現]在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發生陣發性下腹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並伴隨月經呈週期性發作。

[臨床意義]經前小應脹痛,行經後痛減,屬實證,多因氣滯血瘀所致,經後小腹隱痛,屬虛證,多因氣血不足或腎虛,胞絡失養所致;行經小腹冷痛,得熱痛減,屬寒證,是因寒凝經脈,胞絡收引拘急所致。

(3)經閉

[臨床表現]女子發育成熟後,月經應來不來,或曾來而中斷,閉止在三個月以上。

[臨床意義]多由血瘀,肝氣鬱結,虛勞等病引起。

(4)崩漏

[臨床表現]月經忽然大下不止謂之“經崩”,長期淋漓不斷為“經漏”。“漏者崩之漸,崩者漏之甚”。

[臨床意義]多屬熱證;或衝任損傷,或中氣下陷,脾虛不能統血所致。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2、問帶下

在正常情況下,婦女可有少量白帶分泌,若帶下量多,淋漓不斷,或帶質改變,或有臭味,即為帶下病。

[臨床表現]

(1)白帶,帶下色白,量多,質清稀,無臭味。

(2)黃帶,帶下色黃,量多,質粘稠,味臭穢。

(3)赤帶:帶下色紅粘稠,或赤白相間,微有臭味。

[臨床意義]

(1)白帶,同寒溼,是脾虛不運寒溼下注所致。

(2)黃帶,屬溼熱,是由溼鬱化熱,溼熱下注所致。

(3)赤帶,多因情志不好,肝鬱化熱,損傷胞絡所致。

若絕經期後仍見赤帶淋漓不斷,可能由癌變引起,應及早診治,以防延誤病情。

3、問妊娠

[臨床表現]已婚婦女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停經而無病理表現,脈象滑數沖和,應考慮妊娠。

(1)妊娠惡阻:妊娠婦女出現厭食,噁心,嘔吐,甚則反覆嘔吐不能進食。

(2)胎動不安:妊娠後小腹部下墜疼痛,腰部痠痛,或兼見漏紅。

[臨床意義]

(1)妊娠惡阻,是因胃氣素虛,妊娠後衝脈氣盛上衝,胃失和降所致;或因肝部化火,肝火犯胃所致;亦可因痰濁上逆,胃失和降引起。

(2)胎動不安,為墮胎或小產先兆。多為腎虛不能顧護衝任所致;或為氣血虧虛不能養胎所致;亦可因外傷,損傷衝任所致。

4、問產後

[臨床表現]

(1)產後惡露不絕,產後血性惡露淋漓不斷,持續二十天以上。

(2)產後發熱:產後發熱持續不退,甚則壯熱。

[臨床意義]

(1)產後惡霸不絕,可由氣虛、血熱、血瘀等原因引起。

(2)產後發熱,可由感受外邪,火邪內盛,陰虛生熱等因引起。

十、問小兒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一) 問小兒內容

1、一般問診情況。

2、出生前後情況。新生兒應著重詢問母親妊娠期及乳期的營養健康情況和是否難產、早產等。

嬰兒應著重詢問小兒的餵養情況和坐、爬、立、走、出牙、學語的遲早。

3、問預防接種,傳染病史和傳染病接觸史。

4、問易使小兒致病的原因。應著重詢問小兒的餵養情況,是否受驚,著涼等,有無吐瀉,驚叫,發熱,咳喘等表現。

(二) 問小兒臨床表現及意義

1、問出生前後情況,可瞭解小兒的先天情況及小兒後天營養是否充足和發育是否正常。

2、問預防接種,傳染病接觸史:小兒六個月至五週歲之間,先天免疫力已消失,而後天免疫力尚未形成,且接觸感染機會較多,易患兒科傳染病。小兒已作過某種預防接種或已患過具有長期免疫力的某種傳染病,則雖症狀相似而不易患該種傳染病;如對某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而最近又與該病患兒密切接觸,則易患該種傳染病。

3、問易使小兒致病的原因:嬰幼兒神志發育不完善,易受驚嚇,易致高熱驚風;脾胃嫩弱,消化力差,易於傷食;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差,易患外感病。

想當個老中醫,並非是指年齡大,知道怎麼問病人很關鍵,黃金十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